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29 05:43:37瀏覽187|回應0|推薦38 | |
「度」與「渡」之異同― 〈范雎蔡澤列傳〉中的「度」與「渡」(⑿卅六) 一、列傳70卷―19〈范雎蔡澤列傳〉 本篇是戰國末期秦國兩位國相―范雎和蔡澤的合傳。范雎和蔡澤同是辯士出身,在任秦相之前都曾走過一段坎坷的道路;其中范雎在魏國被魏相魏齊屈打幾乎致死,後來「羈旅入秦」,憑着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終於成為秦相;任相後在外交上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在國內打擊外戚勢力加強王室集權,為秦國成就帝業奠定了基礎,對秦國頗有功績;但他的致命弱點是「每飯之德必賞,眥睚之怨必報」,感情用事,因小失大,以致害死名將白起,又任用親信,造成惡果。蔡澤説服范雎讓位後被命為國相,他的志向是個人長享富貴,因而一旦得到國相之位便不再進取,所以除了東收周室沒有作為;相秦數月就懼誅而歸相印,不過號綱成君居秦十餘年,保得歷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始皇帝的職位也不容易。 二、〈范雎蔡澤列傳〉中的「度」與「渡」 ⒈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間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走大樑,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這是述說秦昭王幫范雎報仇要殺魏齊,發信給趙孝成王,趙孝成王發兵圍平原君家以後的一小段事情。「趙孝成王」是「嬴姓趙氏名丹(?~245B.C.),東周戰國時期趙國第八代君主;武靈王之孫,惠文王之子」,「發卒」是「『卒』之本義為『供驅遣、差役的人』,此處引申作『士兵』;所以『發卒』就是『派兵』」,「平原君」是「嬴姓趙氏名勝(?—251 B.C.),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急」是「緊急」,「魏齊」是「戰國時期曾任魏國相國」,「虞卿」是「本名虞信,卿是官職,長於戰略謀劃,對趙國有功,被任為上卿,這裡稱為『趙相』,可能是以上卿領承相職」,「度趙王終不可說」是「推測估計趙王要殺魏齊之意最終無法說服」,「與魏齊亡」是「跟魏齊一起逃亡」,「間行」是「潛行,從小路走」,「急抵」是「很快能夠抵達」,「復走」是「再次的回到」,「大樑」是「魏國都城,在今河南開封西北」,「因信陵君」是「靠著信陵君的幫助」,「信陵君」是「魏無忌(?—243B.C.),魏昭王之子,安釐王同父異母弟」。整段話的意思是:趙孝成王於是派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家,情況緊急,魏齊在夜裡從平原君的家裡逃了出來,跑到趙國相國虞卿的家裡。虞卿推測趙王要殺魏齊之意最終無法說服,於是從腰裡解下相國的印信,跟魏齊一起逃亡,他們一路走的都是小路,想到各個諸侯沒有能在短時間內援救的,於是又回到了趙國的都城大樑,想要靠著信陵君的幫助逃到楚國去。「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的「度」是引申義「推測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⒉「…是以聖人制禮節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時,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驕,常與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絕。…」 這是蔡澤説服范雎讓位給他的說詞裡的一小段。「聖人」是「品德最高尚、最有智慧的人」,「制禮」是「制作行為的規範」,「節欲」是「節制慾望」,「取於民」是「向人民徵收財物」,「有度」是「有典型、有模範、有節制,『度』是『限度、節制』」,「使之以時」是「使喚老百姓服役要根據一定的季節時間」,「用之有止」是「使用財物要有一定的限制」,「志不溢」是「意志不會自滿」,「行不驕」是「行事不會驕傲」,「常與道俱」是「始終根據道義」,「不失」是「不會失去道義」,「天下承而不絕」是「天下能夠代代相傳不斷絕」。整段話的意思是:「…古代的聖人創制了禮法,來控制自己的欲望,向人民徵收財物有一定的限度、節制,根據季節來讓老百姓服役,徵收財物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才能使自己的意志不自滿,行為不驕傲,始終根據道義而不會失去道義,所以天下能夠代代相傳不斷絕。…」「取於民有度」的「度」是引申義「限度、節制」,讀本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⒊「…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 這也是蔡澤説服范雎讓位給他的說詞裡的一小段,這一段說的是商鞅功成不知退而遂以車裂。「商君」是「姬姓公孫氏名鞅(390B.C.?—338B.C.),通稱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衞國國君後代是以有稱衞鞅者,輔佐孝公變法,秦國因而富強」,「秦孝公」是「嬴姓名渠梁(381B.C.—338B.C.),國第25位國君,也稱為平王」,「明法令」是「使法令明確」,「禁奸本」是「禁絕奸邪的源頭」,「尊爵必賞」是「有功者必定獎賞尊榮的爵位」,「有罪必罰」是「有罪的人必然受到懲罰」,「平權衡」是「統一了重量的標準單位」,「正度量」是「統一了長度的標準單位」,「調輕重」是「調節了貨物流通的輕重關係」,「決裂阡陌」是「鏟平了田間縱橫交錯的田埂,即廢井田開阡陌」,「以靜生民之業」是「使人名安定地從事生產事業」,「靜」是「安定」,「一其俗」是「統一了生活的習俗」,「勸民」是「勸導人民、鼓勵老百姓」,「耕農利土」是「耕種田地、從土地收取利益」,「一室無二事」是「有兩個能任事的成年男子就不住同一個家庭裡,即分戶令」,「力田稸積」是「努力種田儲存糧食」,「習戰陳之事」是「學習操練戰陣的軍隊之事,戰陳即戰陣」,「兵動」是「軍隊出動」,「地廣」是「能使領土擴張」,「兵休」是「軍隊休息畜養」,「國富」是「國家富足」,「車裂」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或者牛,分別向五個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五塊,俗稱五馬分屍」。整段話的意思是:「…商鞅幫助秦孝公頒佈了明確的法令,禁絕了產生奸邪的源頭,尊榮的爵位必然是用來獎賞的,犯了罪的人也必然會受到懲罰,統一了重量、長度、容量的標準單位,調節了貨物流通的輕重關係,鏟平了田間縱橫交錯的田埂,使秦國百姓可以更加安定地從事生產,使老百姓的生活習俗也得到統一,鼓勵老百姓積極從事農業生產,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須分居,人們努力地耕種田地,儲存糧食,平時就操練軍事戰陣,因此軍隊出動就能擴張領土,軍隊休整就能使國家富足。所以秦國在天下諸侯中沒有對手,在諸侯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奠定了秦國偉大的功業。偉大的功業完成之後,商鞅最終卻受到了車裂的刑罰。…」「平權衡,正度量」的「度」是本義「長度的標準―丈尺」,讀本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三、結論: 〈范雎蔡澤列傳〉裡共出現了三次「度」字:「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的「度」是引申義「推測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取於民有度」的「度」是引申義「典型、模範、節制」讀本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平權衡,正度量」的「度」是本義「長度的標準―丈尺」讀本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沒有出現「渡」字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