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15 19:29:02瀏覽262|回應0|推薦38 | |
「度」與「渡」之異同― 〈荊燕世家〉中的「度」與「渡」(⑿二十二) 一、世家30卷―21〈荊燕世家〉 本篇記述了荊王劉賈、琅邪劉澤的歷史,兩人都在特殊情況下被封為諸侯王。劉賈是「諸劉不知其何屬」,雖為將軍帶兵打仗,只是配合其他將軍共擊項羽;劉邦因兒子年幼兄弟又不賢,所以封出於劉氏宗族的劉賈為荊王以鎮撫天下,終以黥布造反被攻擊戰敗被殺。漢三年擊項羽時劉澤以「諸劉遠屬」為「郎中」(侍從官),漢高祖十一年為將軍擊陳豨有功,封為營陵侯;以資助齊國田生得其用計,終於被封為琅邪王;漢文帝元年改封燕王,傳三代至劉定國淫亂事發自殺而國除。 二、〈荊燕世家〉中的「度」與「渡」 ⒈漢四年,漢王之敗成皋,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軍脩武,深溝高壘,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業,無以給項王軍食。 這是漢四年(203B.C.)年楚漢之爭時的事情。「漢四年」是「203B.C.」,「成皋」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汜水縣西北境」,「北渡河」是「北逃渡過黃河」,「張耳」是「被漢王封為趙王」,「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名將」,「脩武」是「修武縣,今河南焦作市境」,「深溝高壘」是「挖深壕溝、築高壘壁,喻防禦堅固」,「將」是「率領」,「白馬津」是「古地名、渡口,在今河南省滑縣北」,「積聚」是「累積聚集的財物糧草」,「破其業」是「破壞那裡的財物產業」,「給」是「供給」。整段話的意思是:漢王四年(203B.C.),漢王在成皋被打敗,北渡黃河,得到了張耳、韓信的軍隊,駐紮在修武,深挖壕溝、高築營壘防守,派劉賈率領兩萬的軍隊和幾百名騎兵,渡過白馬津進入楚地,燒掉那裡囤積的糧草,破壞那裡的財物和產業,讓他們無法供給頃王軍糧。「北渡河」、「渡白馬津」的「渡」都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事亦見〈項羽本紀〉及〈高祖本紀〉,文字互有詳略:「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軍脩武」〈項羽本紀〉作「渡河走脩武」,〈高祖本紀〉作「北渡河,馳宿脩武」;「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業,無以給項王軍食」〈項羽本紀〉作「使劉賈將兵佐彭越,燒楚積聚」,〈高祖本紀〉作「使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與彭越復擊破楚軍燕郭西,遂復下樑地十餘城」;但是「渡」都作本字,沒有作假借字「度」。 ⒉漢五年,漢王追項籍至固陵,使劉賈南渡淮圍壽春。 這是楚漢之爭時漢五年(202B.C.)年的事情。「漢五年」是「202B.C.」,「項籍」是「項羽(232—202B.C.),名籍字羽」,「固陵」是「古地名,今河南太康」,「南渡淮」是「向南渡過淮河」,「壽春」是「壽春縣城,九江郡的治所,今安徽壽縣」。整段話的意思是:漢王五年,漢王追擊項羽到了固陵,派劉賈南渡淮水包圍壽春縣城。「使劉賈南渡淮圍壽春」的「渡」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另有「既渡白馬,遂圍壽春」為「索隱述贊」的評論之言,不予計入。 三、結論: 〈荊燕世家〉裡「渡」字出現三次,「北渡河」、「渡白馬津」、「南渡淮圍壽春」三次「渡」字都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沒有「度」字出現。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