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8 14:14:14瀏覽315|回應0|推薦38 | |
「度」與「渡」之異同― 〈越王句踐世家〉中的「度」與「渡」(⑿十八) 一、世家30卷―11〈越王句踐世家〉 本篇記述了越王勾踐的一生及其後人的事情。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並立而存,卻因日久爭戰結下宿怨。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老王闔閭,初嘗勝果,得意忘形之下,他不納范蠡忠言之勸,欲滅吳國而後快,於是被吳王夫差和伍子胥領兵打得大敗。越王勾踐及其臣民命懸一線,范蠡請纓隻身去見夫差,一番鬥智,説服夫差收兵,救下勾踐,數年之後,勾踐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從吳國返回了越國,暗中集結力量,終於得到了機會,舉兵伐吳;經過一場鏖戰,夫差成了勾踐的階下之囚;勾踐終於歷經十數年的勵精圖治、卧薪嚐膽,實現了復興的宏願。自此,勾踐專心國事,富國安邦。其後楚威王殺王無疆而越亡於楚。到漢高祖以閩君名搖者為越王而奉越祀。最後附范蠡三遷皆有榮名的事蹟。 二、〈越王句踐世家〉中的「度」與「渡」 ⒈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 這是越王句踐趁吳王夫差北會諸侯於黃池出兵征討吳國之後的事情;《左傳‧哀公十三年》「冬,吳及越平」,可見這事情是在哀公十三年(482B.C) 的冬季。「吳王」是「吳王夫差,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495B.C至473 B.C在位」,「已盟」是「完成會盟,據〈吳太伯世家〉『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七月辛醜,吳王與晉定公爭長,…吳王已盟,與晉別』,據此知『已盟』應在十四年(482B.C)秋七月」,「黃池」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新鄉市封丘縣南」,「厚禮」是「價值昂貴的禮物」,「請成」是「請和,求和」,「自度」是「自我度量,自己估計」,「未能滅吳」是「還不可能滅掉吳國」,「與吳平」是「與吳國停止戰爭」。整段話的意思是:吳王完成黃池會盟之後,夫差就派人送厚禮到越國與其講和。越王估計自己還不能滅掉吳國,就與吳國議和了。「越自度亦未能滅吳」的「度」是引申義「衡量、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⒉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 這是越國打敗吳國,之後,會諸侯、致貢於周的事情;「句踐」是「春秋時代後期越國君主, 496B.C至464B.C在位」,「平吳」是「平定吳國」,「北渡淮」是「出兵北上渡過淮河」,「徐州」是「舒縣,就是《左傳‧僖公三年》『徐人取舒』的『舒』,西周時期為舒國,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東吳名將周瑜(175-210A.D.)的故鄉,與江蘇省徐州不同」,「致貢於周」是「向周王獻上貢品」,「周元王」是「姬仁(?―469B.C.),周敬王姬匄之子,476B.C.至469B.C.在位」,「賜句踐胙」是「賜予句踐祭肉,有降福給越國的意思」,「命為伯」「伯」音「ㄅㄚˋbà」是「封他為霸主」。整段話的意思是:句踐平定了吳國,就率軍向北渡過淮河,與齊國、晉國在徐州會盟,向周王獻上貢品。周元王派人賜予句踐祭肉,封他為霸主。「乃以兵北渡淮」的「渡」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⒊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 這是越國打敗吳國之後,通中原諸國、在江、淮之東稱霸的事情;「已去」是「已經離去,指句踐會齊、晉諸侯、致貢於周之後離開徐州(舒縣)」,「渡淮,南」是「渡過淮河南歸」,「淮上地」是「淮水邊的地區,淮河地區」,「與楚」是「送給楚國」,「歸」是「送還,還給」,「吳所侵宋地」是「吳國所侵占宋國的土地」,「與魯」是「送給魯國」,「泗東」是「泗水以東」。整段話的意思是:句踐離開舒縣,渡過淮河南歸,把淮河附近的土地贈給了楚國,把吳國所佔領宋國的土地還給宋國,將泗水以東一百里方圓的土地贈給了魯國。「渡淮南」的「渡」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⒋范蠡事越王句踐,既苦身戮力,與句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句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將軍。 這是綜述范蠡幫助越王句踐復國成功的事情。「范蠡」是「字少伯(536—448B.C),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相國、上將軍,助勾踐興越滅吳」,「事越王句踐」是「替越王句踐做事」,「苦身戮力」是「勞苦其軀體全力以赴」,「深謀」是「深遠周密的謀劃」,「竟」是「終於」,「滅吳」是「消滅吳國」,「會稽之恥」是「兵敗退保會稽山的恥辱,《左傳‧哀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會稽』,此即『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是「率兵北渡淮河」,「以臨齊、晉」是「用軍隊逼近齊、晉兩國」,「號令」是「發號施令」,「中國」是「中原地區各國」,「以尊周室」是「因此而尊崇周的王室」,「句踐以霸」是「句踐也因此而稱霸」,「而」是「因而」,「範蠡稱上將軍」是「範蠡成為上將軍」,「上將軍」是「名位最高的軍中統領」。整段話的意思是:范蠡替越王句踐做事,勞苦其軀體全力以赴的為句踐出謀劃策二十多年,終於滅掉了吳國,一雪退守會稽山的恥辱,越軍像北渡過淮河,軍隊逼近齊、晉兩國,在中原向各國發佈命令,尊崇周之王室,句踐成為霸主,范蠡被稱為上將軍。「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的「渡」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三、結論: 〈越王句踐世家〉只出現一次的「度」,「越自度亦未能滅吳」的「度」是引申義「衡量、估計」之義,讀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有三次的「渡」,「乃以兵北渡淮」、「渡淮南」、「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都是本義「涉濟、渡水」,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