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十一)《康熙字典》下
2023/08/22 17:04:36瀏覽600|回應3|推薦107

「度」與「渡」之異同(十一)下

十一、《康熙字典》裡的「度」與「渡」下

三、〈广部.六劃〉的「度」字。

    「古文 <宀土乇>、㡯<广乇>」,這是說明「度」有「<宀土乇>、㡯<广乇>」兩個古文異體。前面說過,以「<宀土乇>」為「度」的古文異體不見於《五音集韻》,是從《康熙字典》開始的;「㡯<广乇>」為古文「度」字則是正確的,只是形體上略有出入,《玉篇零卷》裡的「<广乇丶>」到《集韻》裡少一點變作「㡯<广乇>」。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並音渡」,這是說明「度」字的第一個音讀。《唐韻》是唐人孫愐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A.D.)之後增修《切韻》而成的韻書;他對韻字加入注釋,使韻書兼具字書的功能;全書佚失,只有部分殘卷。《集韻》是丁度等人在宋仁宗寶元2年(1039A.D.) 修訂完成的韻書。《韻會》全名《古今韻會》,是黃公紹在元世祖至元29年(1292A.D.)以前所編的韻書,目前《古今韻會》已失傳;現存的是其同鄉熊忠在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A.D.)編成的《古今韻會舉要》。《正韻》全名《洪武正韻》,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 A.D.)樂韶鳳、宋濂等編成的一部官方韻書。「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獨故切」今讀也是ㄉㄨˋdù;「音渡」今讀還是ㄉㄨˋdù,因此「度」字的第一個音今讀作「ㄉㄨˋdù」毫無疑義。

   「《說文》:法制也。从又,庶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這是說明「度」字的本義與文字結構。先引《說文解字》的原文「法制也。从又,庶省聲。」說「度」的本義是「依法頒布度、量、衡的標準」,接著說明「度」的文字結構是「从又,庶省聲」,然後引徐鍇《說文解字繫傳》說的:「又就是手,張開手指量一量就知道是幾尺的長度,張開雙臂量一量就知道是幾尋的長度,所以『度』字『从又』」。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也是說明「度」字的本義。「《書‧舜典》」是《尙書》的〈虞書•舜典〉,講的是舜受禪後東巡守,有「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等事情,在「同律度量衡」下的注「度如字,丈尺也;量力尙反,斗斛也;衡稱也」,這是引《尙書》的注文說明「度」就是「長度的標準―丈尺」。

   「《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這裡「分寸尺丈引也」《字典》原作「分寸丈尺引也」,據王引之考證及《漢書》原文訂正。這是說明漢朝人訂定長度標準的根據,也是說明「度」字的本義就是「長度的標準量」;其實《律歷志》裡度量衡分三段:「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其法用銅,高一寸,廣二寸,長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忖為十八,易十有八變之象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其餘小大之差,以輕重為宜。」原來漢朝人的度量衡出於黃鍾,就像公制度量衡出於原尺:北極到赤道距離的千萬分之一為一公尺,1立方公寸的水在其最大密度的溫度下的質量為一公斤,而這個體積就稱為 一公升。可惜我們無法明白「黃鐘之長、之龠、之重」究竟是怎麼回事。

    「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這個「躔度」也是「度」的定義,由「長度的標準―丈尺」引申作「日月星辰運行度數」的「躔度」;但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都與原文不合。《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下〈疏〉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只能說《字典》是「舉其整數」了;雖然只「舉其整數」,卻無損於說明「躔度」是一種「標準量」的意思。

    「《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禮•樂記》」是指《禮記》第十九篇〈樂記〉,那裏面有一句「百度得數而有常」,意思是說「晝夜得百刻之數,沒有或長或短的差失」;《禮記正義.樂記》[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意思是說「百度,是說一晝夜有百刻,從白天到晚上太陽和月亮都按時運轉。」這個「百度」的「度」引申作時間的「計量單位」。

    「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是解釋「度,殳也」的意思。根據《周禮•地官•司市》的「胥執鞭度」下面的〈註〉說「度就是殳」,「殳」是可以打人的「木棍」,而〈疏〉解釋說:因為那木棍上刻有「丈尺」的刻度,所以又叫做「度」。

    「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這是說明「度」是「法度」的意思。舉兩條書證:《易經•節卦》的《彖傳》說:「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意思是:「節制之道在建立制度、找出標準量,那麼節制就不會傷財、不會害民」,這說明「法度」是一種「典型、模範」。〈仲尼燕居〉是《禮記》的第二十八篇,這一篇場景是孔子退朝閒居,為子張、子貢、子游三弟子講述「禮」的道理;中間有「制度在禮」的句子,意思是說:「各種典型、模範由禮來規定」,說明「法度」是一種「典型、模範」;「典型、模範」則是「度」的引申義。

    「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這是說明「度」是「度量」。《漢書》的〈高帝紀〉裡說高祖「寬仁愛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意思是說劉邦「寬厚仁愛,胸襟十分開朗;包容別人的度量很大」,「度」是「包容別人的度量」,又是一種「度」的引申義。其實《史記•高祖本紀》就有「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的字句,一般情況引書證是引早出者,《字典》引《漢書》棄《史記》欠妥。

    「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這是說明「度」有「風度」的引申義。《唐書》有新舊,歐陽修(1007—1072A.D.)、宋祁(998—1061A.D.)等合撰的是《新唐書》,其〈列傳第五十一魏盧李杜張韓〉之張九齡傳有「後帝每用人,必曰:『風度能若九齡乎?』」。劉昫(888-947A.D.)監修,張昭(生卒不詳926—971A.D.在世 本名張昭遠,字潛夫)、賈緯(?—952A.D.)等所撰的是《舊唐書》,其〈列傳第四十九 崔日用張嘉貞蕭嵩張九齡李適之嚴挺之〉之張九齡傳則為「上必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可知《字典》是取《新唐書》之文;此「風度」是「風采與器度」。

    「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這是說「度」有「初度」一詞是「初生年時」之義,迻錄自張自烈的《正字通》,不再重複。

    「又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姓氏」也是「度」的字義,引《廣韻》的「後漢荆州刺史度尚」;度尚(117—166A.D.)東漢末期人物,孝女曹娥碑就是度尚所立,由邯鄲淳撰文的。

    「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這是說「縣度」是一個石山的名字,是「度」的另一意義。這裡「石山也」《字典》原文作「石也」,根據王引之考證及《漢書•西域傳》原文訂正。據百度百科的資料,「縣度」也寫作「懸度」,是西域的重要山道,其地點現在是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脈裡,可能是瓦赫吉爾山口(Wakhjir Pass),「縣度」是古代音譯名;那個石山溪谷不通,必須用繩索懸縋而過。《說文解字》「縣:繫也」,正是「懸縋」的「懸」,而「縣度」的「度」因為情況未明,所以我不能肯定,如果「縣度山」是湍急的溪澗不得渡必須懸縋而渡,那它是「渡」的假借;如果「縣度山」只是乾涸的山谷,那麼「縣度」的「度」是「通過」的意思,是「渡」的引申義「過也」的假借;這要去過瓦赫吉爾山口的人才知道答案,不過瓦赫吉爾山口是不是「縣度山」我也不能肯定,必須有地理專家考證才知道。至於「縣度」一詞的音讀,《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未收,《漢語大詞典》音ㄒㄩㄢˊㄉㄨˋxuándù。底下是興都庫什山脈與瓦赫吉爾山口的圖片,都取自網路謹此致謝。

    「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 梓古度』」,這是說「古度」是一種樹的名字。左思(250?─305A.D.)是西晉文學家,〈吳都賦〉是《三都賦》中的一篇。其中有「平仲桾櫏,松梓古度。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劉淵林(?—301?A.D.名劉逵字淵林)注「古度,樹也,不花而實,子皆從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初時可煮食也,廣州有之。」三國時廣州名番禺城,屬東吳。那麼「古度」之「度」是樹木之名應該作「<木度>」或「<木广乇>」,可是「<木度>」或「<木广乇>」的字形尚未出現,只能說「古度」的「度」是一個「無本字」的假借字。

     「《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意思是說:根據《玉篇》,「度」字與「渡」字通假,是「經過、通過」的意思;例如:《漢書》的〈賈誼傳〉裡有一句「猶度江河亡維楫」的「度」就是「渡」字的假借。可是這段話有問題,第一、《玉篇》在「广部」的「度」字下有「過也」,但是查遍《大廣益會玉篇》的各種版本,沒有「度與渡通」的記載,也沒有《漢書•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的話。第二、《洪武正韻.去聲.五暮〉「度」下有「與渡同,賈誼曰度江河亡維楫」。《正字通.广部.六劃》「度」下有「與渡同,賈誼〈策〉:『猶度江河無維楫』」。雖然「與渡同」跟「與渡通」都可以作「度是渡的通假字」解釋,但是字面還是不一樣。免強一點我們可以修正為:「《玉篇》:『過也』,《正字通》:『與渡同』,《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雖然《字典》這段話說得不是很好,可是把「度與渡通」及「度:過也」匯集在同一段裡,這一點對於解釋「度」與「渡」的假借關係很有幫助。

  

    「《廣韻》徒落切,音鐸」,是列舉「度」的第二個音讀。「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ˊduó或ㄉㄨㄛˋduò」,「鐸」今兩岸通用音讀作「ㄉㄨㄛˊduó」。以下諸義都讀「徒落切」,今音大陸讀作「ㄉㄨㄛˊduó」,台灣讀作「ㄉㄨㄛˋduò」。

    「《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這是說明引申變音的字義「謀也」,相當於現在說的「謀劃」,並引《詩經》、《左傳》的文句作為書證。《爾雅》是一部解釋詞義的書籍,號稱世界上最早的詞典,出現於戰國時期(403—221 B.C.),成書在西漢(202B.C.-8A.D.),是長時間許多「訓詁學者」所累積而成的故訓彙編;《漢書•藝文志》著錄有《爾雅》3卷20篇。〈釋詁〉是《爾雅》的第一篇,相傳為周公所著,也許周公真的作了其中的一部分;今本《爾雅•釋詁》第14條有「靖、惟、漠、圖、詢、度、咨、諏、究、如、慮、謨、猷、肇、基、訪,謀也」,所以說《爾雅•釋詁》有「度:謀也」;這是從《集韻》開始,在《類篇》、《洪武正韻》、《正字通》裡都出現的引申義;《字彙》裡更把「謀也」改成「算謀也」。底下書證「《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都在《洪武正韻》裡說明過了,不再重複。

    「《諡法》:『心能制義曰度』」,「心能制義曰度」是「內心能受道義料度、約制的就叫做『有節度』」,在《洪武正韻》裡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成鱄說詩」,梅膺祚發現《逸周書•謚法解》裡有這句話所以改引〈謚法解〉而稱《諡法》,《正字通》沿襲《字彙》;可是《洪武正韻》、《字彙》、《正字通》用作「度:料也」的書證,《字典》卻沒有「度:料也」的字句,好像是說「度」是「心能制義」的意思,那就變成「度:節度」、「度:遵守法度」了。一語多解,都說得通,「華語」之博大真了不起!

     「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投土於版」是「度」假借作「𡍨<土度>」的假借義,說明已見於《字彙》,不再重複。

     「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這是以「度支;官名」為「度」的另一字義。把「度支;官名」作為「度」之字義始於張自烈的《正字通》。引《唐書•百官志》的《唐書》是《新唐書》,《新唐書•百官志》「戶部」下有「度支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以近及遠,與中書門下議定乃奏。」《字典》引文有所省略。將「度支」置於「《廣韻》徒落切,音鐸」之下,可見《字典》也是讀作ㄉㄨㄛˊㄓduó zhī;而「度支」的「度」是從「計量尺寸的工具(度量衡)」引申作「推測、謀算」,引申義排在假借義「度之薨薨」之後不太恰當,應該放在「《諡法》:『心能制義曰度』」,「心能制義曰度」之後比較合適。

 

四、〈水部.六劃〉的「<氵广乇>」字

    「<氵广乇>:《集韻》與渡同」,這是說明「<氵广乇>」是「渡」的古異體字,「《集韻》與渡同」是說根據《集韻》,「<氵广乇>」與「渡」是同字異體。

 

五、〈水部.九劃〉的「渡」字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並音度」,這是說明「渡」字的音讀,《唐韻》、《集韻》、《古今韻會舉要》都作「徒故切」,《洪武正韻》作「獨故切」,「徒故切」、「獨故切」今讀都是ㄉㄨˋdù;「音度」今讀也是ㄉㄨˋdù。

    「《說文》:『濟也』」,這是引《說文解字》說明「渡」字的本義是「涉濟、渡水」的意思。

   「《廣雅》:「去也,過也」,《字典》「過也」誤作「通也」,根據《廣雅》、《四聲篇海》訂正。《廣雅.釋詁》有「黜、闕、虧、缺、拂、發、桀、除、裕、離、朅、遯、放、逸、走、往、遜、行、怯、莫、謝、渡、谷,去也」,「爽、曉、眸、騰、軼、逸、渡、贏、邐、俓、歴、更,過也」,所以《四聲篇海》有「《廣雅》:『去也,過也』」,《字典》也引《廣雅》之文說明「渡」字有「去也,過也」兩種引申義,「去也」是「離去」,「過也」是「經過」。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這是說明「渡」也通假作「度」字,並且引《漢書•賈誼傳》裡面的「度江河亡維楫」作書證。

   「《集韻》或作 <氵广乇>」,這是說明「渡」的古異體字,出自《集韻》。

 

    《康熙字典》雖然有引書錯誤或排版誤植的缺陷,但是本義、引申義、假借義就很明確:「度」的本義「法制也」,也作丈尺,是「長度的標準量」;引申義有作「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的躔度、作「時間計量單位」的百度、作木棍刻丈尺、作「典型、模範」的法度、作「包容別人的度量」的「度量」、作「風采與器度」的「風度」、作「初生年時」的「初度,轉作動詞(讀ㄉㄨㄛˊduó或ㄉㄨㄛˋduò)則引申出作「謀劃(算謀)」、作「料度」、借作「「推測、謀算」字的「度支,至於假借義讀本音ㄉㄨˋdù的有借作「姓氏的「度尚、借作「渡字的「縣度猶度江河無維楫」,假借義讀轉音ㄉㄨㄛˊduó或ㄉㄨㄛˋduò的有借作「𡍨<土度>字的「度之薨薨。而「渡」本義「濟也」,引申義有「去也(離去)」、「過也(經過、通過)」。

    就「度」與「渡」兩字的關係而言,《康熙字典》有了「與渡通,過也」,使我們知道:「度:過也」是「渡:過也」的假借義,比起《四聲篇海》與《五音集韻》的「度」沒有「渡」的假借義;《洪武正韻》、《字彙》、《正字通》裡缺少「渡:過也」的引申義,《字典》要完整得多了。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79784360

 回應文章

thy 8000元孝親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1/04 22:25
不容易!真博學!
非女(jangjnan) 於 2023-11-09 05:27 回覆:

謝謝光臨!博學之譽不敢當!

寫這篇原為渡假村抱屈,大陸資料多做度假村;其說法

還像模像樣,幾乎以假亂真;只好多找些證據希望得以平反。

寫到康熙字典已有完整結論了。

現在正以史記為歷史語料庫,更進一步以實證反駁大陸的說法。

再次謝謝你的光臨!


端木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21 14:34

我一直以為這兩字是通用的耶

這麼多異同真是嘆為觀止

非女(jangjnan) 於 2023-09-22 16:12 回覆:

謝謝光臨!

  寫這篇本為渡假村抱屈,

      大陸資料做假借字度假村。

  可是發現大陸學者的說法鋪天蓋地,

      只好多找些證據希望得以平反;卻

不知不覺寫得太多了,現在正利用史記

當作歷史語料庫做驗證,是第12篇。


貓喵X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3/08/27 06:05

教授...台灣的人心"度"量衡嚴重傾斜了...怎麼辦???

希望那位指導教授跟研究所學生有機會看到您的網誌...您當然不會跟他們透露~但若錯誤的部份出版了~可貽笑大方...論文都是有紀錄可查的蛤奸笑

非女(jangjnan) 於 2023-08-30 16:11 回覆:

謝謝你光臨!

   ...傾斜了...怎麼辦?只能阻止更傾斜!

  用正確的信息沖淡錯誤訊息,

          能阻止多少算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