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4 21:30:53瀏覽5633|回應2|推薦49 | |
有一位媽媽拿著一個護身符質問乩童:「為何神明不保祐,讓我的兒子車禍死亡?」乩童請示神明後,回答:「關老爺騎赤兔馬(時速80km)追不上你兒子的飆車(時速100km)啊,無法度啦!」想要獲得神明或佛菩薩的庇佑,當事者自己要有些作為才行。 初機學佛人聽說唸佛可以治病,就興沖沖地散心唸佛號若干遍(百千遍?)後就要求佛庇佑,讓病趕快好起來。結果,往往失望較多,方法錯誤的緣故。病患本人需要作下列事情: 1)尋求佛教法師(藏傳假佛教的喇嘛除外)歸依三寶,建立對佛菩薩的信心。具足信心才能相應。 2)發願唸佛號千萬遍,並迴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且懺悔過去世的惡業。為何要懺悔?債權人若不想跟債務人和解,唸佛的效果會事倍功半或無效,為和解的緣故而必須懺悔,詳情請參閱拙文〈拜懺的奧義〉。為何需要千萬遍?《地藏經》說,被迴向者只得迴向者功德的七分之一;換句話說,如果債權人索取1000遍的功德,那麼,債務人就得唸7000遍。因此,不預設多少的前題下盡量去唸。 3)發願病好後要行菩薩道,利益其他有緣的有情,己願與佛願相契,才能感應道交,獲得佛菩薩威神力的加持。 4)發願治病期間盡可能吃素。 5)「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觀世音菩薩」三者選一,唸起來順口且生歡喜心的為首選。 7)要去佈施作功德,捐一些錢給公益團體,或將患者心愛之物佈施給需要的人;親屬身體許可的話就去捐血,然後將功德迴向給患者。 8)患者必須要有強烈的求生意願,對這世界有執愛而不捨。佛救不了不想活的人。 9)器世間的藥物治療仍須照常進行。 病患親屬也可唸佛號迴向給他(她),但唸佛號前必須先洗臉、洗手、漱口(尤其葷食者應先刷牙),手拿數珠(俗稱念珠),一句一珠專心地唸,講究唸的品質為上。 Udn城邦格友深季在〈愛就是助他往生淨土〉中敘述如何幫助父親安然度過末期癌症,本來只剩三個月的生命,卻延長了一年餘,重點是,她父親雖有兩個癌症卻沒有一般癌症患者的痛苦,安詳捨報,往生後的大體呈現瑞相,詳情請參閱(註1)。筆者的助念經驗,在病患的床榻邊,輕聲唸誦整部《地藏經》並迴向給患者的冤親債主,同時告知患者,這樣作改善病況效果顯著。 《地藏經》說,誦經或唸佛號迴向給患者,有兩種情況可能產生: 1)若患者壽盡,則會沒有痛苦的捨報往生。 2)若患者壽算未盡,病況就會逐漸改善好轉。(註2) 佛菩薩在這件事情所扮演的是調解者角色,各人業各人了故,讓債權人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而達成和解。因此,患者病癒後應積極行善與迴向。 Udn城邦有位A格友替病患B格友在網路上邀請大家「集氣」給B,因此,她製作一張「心」型圖PO上網,請格友透過它將「氣」(能量)導至B,且將B的真實姓名與住址公佈。為何如此做? 一般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心念是躁動而不集中的,雜念多;其次,心念的運行像電視台的電波發射台一樣,很容易被遮斷,且有方向性;A是修行的行家,懂得箇中道理而藉「心」型圖來聚焦,凝聚念能量再投射到B。公布B的真實姓名,是因念發射者(或禱告、或唸佛、持咒迴向)要知道給誰,這個誰不能用暱稱或假名(有圖相更好)。可惜,B 於今(2014)年初因病往生了。 某格友仿前例開立部落格,格子畫面烏漆一片黑,只將患者的病情公諸於「世」,沒有真實姓名,沒有邀請「集氣」,然後就「守株待兔」的等著格友來「注」(祝)福,期望患者能藥到病除。這樣做如何能引起他人的「共鳴」而心想事成呢? 另位格友只貼生活照片來邀請他人為朋友某某「集氣」,讀者看到的是:積極、樂觀、友善(收養智障兒),平時熱心公益的格主的自信燦爛笑容。讀者被這位陽光的愛心媽媽的義舉而感動,就在感動的當下,那個祝福的念力就發射了。 其實,我們若需要念「能量」來加持己身,最直接了當的就是念佛,一心一意地憶念佛。佛累劫修行所累積的「能量」無量無邊故。(註3)我們的願能入諸佛的誓願海,就能蒙佛庇佑。 台灣佛教界某共修團體於共修完後,必唸迴向,剛開始只有廖廖數個的需求,後來多至50名以上(每人只能限寫三次)。為什麼?該學員的每天功課就是憶佛、拜佛,那股群聚的念力是很強的,體驗到的人都爭先恐後的去填寫姓名,每天的名額有限制的緣故。 讀者若依上述情形去做,而患者的病情卻沒有如己願、順己心改善或痊癒,請記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切勿起瞋念。佛度有緣人,反過來說,若患者與佛無緣或者業力厚重,唸佛的初期病況可能加重,冤親債主扯後腿的緣故。要改善這種狀況,只有努力去行善積德及迴向。 筆者回首來時路,十幾年前學大乗了義佛法,剛開始前二年身體常常莫明其妙的病痛,一會兒頭,一會兒身,明明養足精神去上課,卻不自覺地老打瞌睡。業力的牽引是不容忽視的。 (註1) http://blog.udn.com/Sunje168/4269890 (註2) 《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第六〉 (註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CBETA, T19, no. 945, p. 128, a29-b3)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