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冤啊! 大師 (微小說)
2015/05/02 23:35:16瀏覽1537|回應4|推薦48

阿華清癯的面龐配上一襲灰色長衫顯現幾分仙風道骨15年前經過幾次的家庭力爭,才得以出家跟隨有名的大法師修行。歷經初期難忍的盤腿酸痛,及長期斷除妄念的打坐,終能獲得身體的輕安及一念不生的境界,因此獲得大師的肯定,每想到這兒,全身就洋溢著一股成就的幸福感。

 

文吉與阿華是青澀時期的玩伴,兩人既叛逆且充滿追尋生命實相的共同理想,十幾年不見,如今相聚除了相見歡外,不免交換修行經驗來互相切磋一番。

 

阿華兄,一念不生的境界是定境,不是悟境。」

「怎說是定境?阿華疑惑不解的反問。

「你經過長時間斷除妄念妄想的自我訓練,才能安住於一念不生的境界。對否?

「是啊,而且要每天打坐,長期的保任它,否則會退失的。」

「這不就得了,只有定境才需要保任,禪宗六祖說:『惠能沒伎倆,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悟境是真心如來藏的境界,找到祂時就會了知祂本來就在,根本不需要保任,也因此說,開悟是無所得。」

「可是,兩岸三地的佛教界大修行人都認為一念不生的境界是開悟。為何你不認同?阿華不服氣的質問。

「一念不生的境界是意識心的空相境界跟《般若心經》所闡述的真心空性不契符,這部經詳述真心內函:『無眼識、無耳識……無意識、無意識界』,總計13<>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畢竟空的境界中一念也無,哪裡來的一念不生。」

 

阿華雖無法反駁,仍不服氣的說:「我師父參禪打坐50幾年,怎可能悟錯?!

參禪是藉一念不生的意識心去找尋本來就存在且無念的真心如來藏,如果,打坐時只保持著一念不生,禪宗祖師說這是<冷水泡石頭>,坐到驢年也悟不了。」

 

阿華不以為然地問:「為什麼?

「依智者大師所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上說,禪定是有次第性,且要知道<背捨>才能於定境有所進展。」

「背捨?捨甚麼?

「禪定的修行次第: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各有定相,如,欲界定善根發時,心的粗住,色身似有薄膜裹住,令身安住不動;未到地定於淺定中一心不亂而知五塵,深定中唯住一心,不觸五塵類似無覺無觀,但不具二禪功德(註1)。行者必須知取捨才能由下階定境進展至上階定境,不知捨離就永遠停在那個定境。其次,必須先修除五蓋(註2),尤其,男女欲必須斷除,否則初禪必不現起。而初禪等至位的定相是從頭頂到腳底的全身毛細孔張開,且有酥麻的樂觸。」

 

「我是用<六妙門>來修定,知道先調息,次捨它而隨息,再捨隨息而安住於一心不亂中,但沒有你所說初禪的境界受。」阿華靦腆的說。

「依禪定的道理來說,要保持一心不亂且於六塵境中了了常知,就只有<未到地定>的淺定及初禪的等持位。真心如來藏不與六塵相應,所以,<唯識學>祂恆而不審,由此而知,你所證的是定境而不是悟境。至於,開悟需透過有經驗的明師教授正確的參禪知見與引導才能成辦,我不方便說細節。」

 

阿華聽後五味雜陳,想當年仰慕大師的名氣而拜師修行,自己年輕還可重啟爐灶努力去參禪,而年輕時就出家參禪迄今50餘年,年事已高的師父竟然不知自己<>錯了,一股悲情不自禁地油然生起,心中吶喊著:「冤啊!大師

 

***     ***    ***

學佛人延伸思辨

菩薩道行者開悟(明心,找到真心如來藏)後必須要轉依如來藏心的無我性,於歷緣對境中來消除貪、瞋、癡、慢、疑等染汙習性,這過程就需要思惟分辨何者為惡?何者為善?善者保留,惡者除盡,當我們將染汙習性除一分,相對的菩提性就增顯一分。所以,禪宗六祖才會說:「,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1)蕭平實,《楞伽經詳解》(),正智出版,初版三刷,頁35

(2)瞋恚、貪欲、掉悔、睡眠、疑。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991003&aid=22734809

 回應文章

安安
2015/06/16 18:10

你好請問如何寫小說或是散文

要投稿到哪裡去呢

(rectina256@gmail.com)

3.14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因緣際會
2015/05/15 12:17

沒關係大笑

殊途同歸愛你喲!

喜歡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5-05-15 23:18 回覆:

阿彌陀佛!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05 15:19

定到悟境

其空也盈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5-05-06 00:30 回覆:
在禪定中保持一念不生,而沒有<靜慮>功夫是悟不了的.
古代佛世時的諸大阿羅漢在沒遇到 佛陀之前就已證得<四禪八定>,
卻無法開悟就是明證.
他們必須迴小向大願行菩薩道才有開悟的機會,
因為,開悟的標的真心如來藏是諸佛的秘藏(know how).

三更月落
2015/05/05 10:15

世間打滾半輩子後想修禪,不議卻空花一二十年只得色身輕安!

哪天意、識又莫名不安,或色身衰損行止困難時,再詢正覺也不遲!

才知 [冤啊!大師]之意了!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5-05-06 00:15 回覆:

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但若年事已高而<色身衰損行止困難時>,再詢[正覺]遲矣!來不及啦!!

虛耗一生糧草辛苦修行卻無所<實證>,豈能不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