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3 00:56:10瀏覽1626|回應6|推薦49 | |
取與捨從字面上看是對立的,佛教界的大師教徒眾要捨才能得,要大捨才能大得;一般非佛教徒則認為,只有取,才能經過一番努力而得,怎能輕易的捨呢?兩者最終目的:得,上述二說都落一邊,不符合佛法的中道義。取與捨會因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選擇,這種選擇是一種法無定法的生活或解脫的智慧。本文從粗淺的世間法到深細的出世間法(解脫道)及世出世間法(佛菩提道)依序分別解說。
世間法理說:一般人的取與捨原則不外於「兩害相權取其輕」及「知所進退」,可是,常因人性的(或環境的)干擾而無法完全依照上述原則來從事正確的選取。
世間法事說: (例一)金融巨鱷索羅斯:「市場永遠在貪婪與恐懼中擺盪。」,股(匯)市場正是人性的寫照,趨吉避凶也是人性的本能。在名聞、利養、權力等的貪婪下,造成許多奸商遊走於法律邊緣販賣毒食品或假貨,牟取私人暴利;及無德政客曲解法律、鼓動無知民眾從事民粹活動,牟取個人或政黨利益;這兩者的共通點就是當事者執取世智聰辯而枉顧公益(義),以得私利。
(例二)漢朝韓信在少年時能忍跨下之辱(捨個人尊嚴),因胸懷大志(執取)的緣故;但於功成名就之際,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捨功名富貴的緣故,終因功高震主而被誅滅三族,最後一無所得。同朝的張良就懂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能捨),歸隱山林而得善終。兩者因世間智的不同而顯現不同的結果。
(例三)摩登伽女迷戀阿難尊者的色相,要脅她媽媽施咒蠱惑阿難尊者,不然就自殺,摩登伽母自知其道不敵佛道,仍勉強行法施咒(註1)。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寫照,明知不可為,而不得不為(取)。這也是現代商界及政界某些人在「投名狀」的繫縛下,不得不從事一些泯滅良知的不法勾當。究其因乃貪婪所致,但也有因瞋恨,執取本身或上一代個人的政治恩怨,汲汲於社會活動而不捨棄,無知的群眾盲目附從,最終必自食惡果。
《增壹阿含經》卷9〈18 慚愧品〉:「瞋恚生地獄 亦作蛇蚖形 是故當捨恚 更莫受此身」(CBETA, T02, no. 125, p. 590, c28-29)
《念佛百問》卷1:「寒山子偈云。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瞋心。誠如是一切逆境。冰消瓦解。」(CBETA, X62, no. 1184, p. 362, c16-18 // Z 2:14, p. 406, d14-16 // R109, p. 812, b14-16)
佛告誡弟子,執取瞋恨的人捨報後,來世生於地獄或蟒蛇。 台灣新竹義民廟(註2)呈現先民的智慧,只有捨棄個人或族群的瞋恨,大家才有美好的未來。愛台灣而「不捨」228情結的人是否該向義民爺學學?
(例四)某甲於50歲發現得癌症,只剩6個月生命,想想今生該努力打拼的事都做了,於是提前退休,了無遺憾地到山上去過嚮往已久的農村生活,杜絕一切社交活動,過著早睡早起且飲食清淡的規律生活。時間匆匆已過6個月,自己仍然活得好好的,下山檢查發現癌症已不藥而癒(生物的自然療癒機能所致)。能捨就能得!
(例五)某乙女於50餘歲得了高血壓、高血糖、高XX等,回首來時路,覺得都為別人而活,於是決定要為自己而活,希望身體健康,活得自在。這恐怕會事與願違,為什麼?因為,她不懂得「捨」,本來手上拿握著香蕉(父母或公婆)及柚子(丈夫或兒女),如今放下後再拿起蘋果(自己),她沒有自覺自己仍然在執取;而這執取無益於身體的健康,You Tube的《秘密》「吸引力法則」說得很清楚,越是在意自己的病,這病就越不容易治好。某乙要向(例四)的某甲學習放下,學習「事來則應,事去不留」,這是能捨才能得的生活智慧,它跟手拿哪一種水果無關。
取、捨、得有八種排列組合: (1)有取有捨有得 (2)有取有捨無得 (3)有取無捨有得 (4)有取無捨無得 (5)無取有捨有得 (6)無取有捨無得 (7)無取無捨有得 (8)無取無捨無得
下文將逐一舉例說明: (1)取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捨),得到友誼。 聽聞佛法後先仰信而後智信(思惟後心得決定),於是發菩提心(成佛之願)行菩薩道,勵行法門無量誓願學(取),依法修行到解脫彼岸(得)後,就將此法捨棄,法者筏也(註3)。譬如禪定,先取正確的知識(六妙法門),依法修行得初禪後,先安住一段時間後,再將此定境捨棄,才能進入二禪,依此類推,完成四禪八定。
菩薩道行者依於參禪知見(取)參禪,於破參明心後,現觀真心如來藏的真如性,祂法爾如是的本來就在,找到自家本有的,不能說「有得」,須將這「得」捨棄而不貪著;意識心的般若智慧因而生起,生起下品妙觀察智,是另一種得(轉識成智)。這是「有取有捨有得」。
(2)依止觀之法(取)斷三界見惑盡,證解脫道初果(須陀洹),這僅只是智慧增長,而實無所得,故須將證果的念捨棄,是為「有取有捨無得」。其餘二~四果類推。 <<未完待續>>
(註1)《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CBETA, T19, no. 945, p. 106, c9-11) (註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A9%E6%B0%91%E7%88%BA (註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CBETA, T08, no. 235, p. 749, b10-7)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