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斷婬行者不是黃門
2014/12/08 17:24:57瀏覽2110|回應8|推薦67

一位在佛教界某同修會共修的學人T(自稱是黃門)對他的親教師的「斷婬行」的主張不認同,心結未解的憤然離開,私下在筆者的blog內以悄悄話的方式發表他的見解——認為親教師是黃門,是失道者,且提供幾個同性戀網址(都敘述一些歐美反社會性格且偏激的殺人犯),他認為佛教正法團體內不應有黃門存在。這個誤會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他解開心結。

 

筆者想探討的議題如下:

(1)佛教正法團體內是否應有黃門存在?

(2)斷婬行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充分必要條件斷婬心無礙身體的性功能,當然不是黃門

 

黃門,梵文paṇḍaka,音譯般吒半擇迦般荼迦半挓迦,是佛教經典中的一個名詞。意譯為不男,即陽具損壞或無用之男人,亦指性慾倒錯的人。律典中的黃門可能亦包含雙性戀同性戀跨性別(1)但是一般受菩薩戒的優婆塞不曾經歷類似一神教割禮的宗教儀式,身心健全T如何說他的親教師及某些同修是黃門?這是沒有道理的。

 

《梵網經》卷2:「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13]子、庶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CBETA, T24, no. 1484, p. 1004, b6-10)

 

T以佛教的聲聞律來質難,然而《梵網經》中所說菩薩戒不同於聲聞戒,台灣某佛教正法團體(成員以在家居士佔大多數)內若有黃門存在,符合菩薩戒戒律,無需諍論。

 

《四十二章經解》卷1:「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除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CBETA, X37, no. 670, p. 672, b15-18 // Z 1:59, p. 46, b15-18 // R59, p. 91, b15-18)

 

經中 迦葉佛清楚說明:斷婬根不如斷婬心,斷了婬心就自然地斷婬行。古今中外皇宮後院內宦官的一些婬穢的行為就是邪心不止斷陰無益的寫照T君所提供的同性戀網址內的反社會性格的謀殺者都是這類人。這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不予評論。

 

 

什麼是失道者?

表義名言來說,修行者證道後再退失的人稱為失道者。有得才有失,沒有證道,就不會有失道可說。菩薩道上是會有退失情形發生的,為什麼?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賢聖名字品2〉:「佛子!有十不可悔戒,應受應持。一、不殺人,乃至二十八天諸佛菩薩。二、不盜,乃至草葉。三、不婬,乃至非人。四、不妄語,乃至非人。五、不說出家在家菩薩罪過。六、不沽酒。七、不自讚毀他。八、不慳。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謗三寶若破十戒,不可悔過,入波羅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萬四千,滅八萬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發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薩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薩,不由此十戒法門得賢聖果者,無有是處(CBETA, T24, no. 1485, p. 1012, b1-11)

 

經中清楚說明,縱然累劫辛苦修行至52位階十地的菩薩道行者若破菩薩十重戒,則十地果位一切皆失,亦即佛菩提道「遊戲」game over,如果他()想再「玩」,就得從頭開始。

 

例一:

中國禪宗史上最有名的「百丈野狐」故事(註2)敘述著一位 迦葉佛時的菩薩道行者,不知見道有深淺廣狹之分,只證到真如的空性,因沒有善知識的攝受,沒有再繼續參究,故而沒有證眼見佛性(證空中之妙有,就不會落入空無,能處於中道)。不自覺地落入空見(自以為是的認為一切都空,一切都無,當然就沒有因果可說),有學人請問:「大修行底人(見道者)還落因果嗎?」回答:「不落因果!(沒有因果可說)」。捨報後墮入畜生道,出生為長壽狐狸五百世,每一世的壽命都很長,壽幾千歲知修行能變化成人形,能知宿命卻不懂自己為什麼會退失佛菩提道。碰上百丈禪師後,變化成老人向禪師請益:「大修行底人(見道者)還落因果嗎?」百丈回答:「不昧因果!」,老人聽後了解自己的錯處,豁然解開心結而獲解脫畜生道,於是跟百丈禮拜答謝:「我是住在後山的一隻野狐,乞求和尚依佛律亡僧的禮儀送葬。」百丈禪師率領僧眾到山後的岩洞內,找尋到一隻已死亡的野狐,就照著佛教亡僧禮儀火化安葬。

 

<補充說明>: 百丈野狐錯說佛法,犯菩薩十重戒之妄語戒,捨報後墮畜生道成為失道者不昧因果仍有因果,一字之差,意義全然不同

 

例二:

許多許多劫前,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註3)雖有緣見道,卻碰上惡知識,被惡知識唆使而退失菩提心。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成為失道者。經過很久很久的歲月後來舍利弗尊者遇到 釋迦佛才再回到佛菩提道

 

為何說斷婬行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充分必要條件?

 

[理說]

佛經中所敘述三界的各層天男女兩性「性欲」的互動關係如下:

無色界天  此界天人沒有色身,必然沒有男女欲可說。

 

色界天   此界天人的色身是中性,沒有男女之別就沒有「性欲」可說。

 

以下為欲界各天

魔身諸天   相看成欲,並得暢適,成其欲事。(男女相互注視就完成交媾。)

他化自在天  共語成欲。(男女相互以甜言蜜語地交談就完成交媾。)           

化樂天   熟視成欲。(男女深情款款地相互注視就完成交媾。)

兜率天   憶念成欲。(男女相互憶念著就完成交媾。)

焰摩天   執手成欲。(男女相互牽手就完成交媾。)

忉利天   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兩根交媾,完成時噴出風氣。)

四王天   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兩根交媾,完成時噴出風氣。)

人道     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淨。(兩根交媾,完成時流出不淨的液體。)

         (註4)

 

男女欲是越往上層天越淡薄,乃至無欲可說(色界與無色界);斷男女欲才能證得初禪,而脫離欲界的繫縛上生至色界。初禪成就才能再進入二禪,以此類推,乃至四禪八定。因此,想要脫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繫縛的修行者就必須斷婬行

 

[事說]

解脫道佛菩提道以斷我見、斷我執思惑為基礎來斷婬心,沒有我及我所的貪著,婬行就會自然而然的斷了,再修禪定來增上道業,定境的增長有助益行者於歷緣對境中修除煩惱障、所知障,故說斷婬行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充分必要條件;但是,禪定通外道,外道是以定力壓伏男女欲來修持禪定與神通,遇上令他著心的境界,很快就喪失定力與神通。如,

 

古時欝陀羅伽仙人修得五神通,每天從山中飛行到王宮接受國王的供養。有一天,王后依國法向仙人行「捉足禮」,當她那柔軟細膩的手接觸仙人的後腳跟時,仙人不禁地生起貪欲,瞬間喪失神通而無法飛行。於是,向國王要求派車載送他回山中。他急於恢復五神通便入樹林專心修定,當要完成禪定時刻,樹上的飛鳥卻「吱~~」的鼓噪著,擾亂他的心意。於是離開樹林轉而到水邊修定,沒想到水中的魚常跳躍出水面,發出「潑刺~潑刺~」的聲響,再度干擾他的定境。他不禁的生起瞋恚心並咒罵:「我要殺盡這些擾人清修的魚、鳥!」。不久後,禪定修成非有想非無想定,捨報後往生非有想非無想天。天壽享盡後捨報轉生為飛狸,撲殺那些魚、鳥,作無量罪,墮三惡道。(註5)

 

<補充說明>: 欝陀羅伽仙人沒有斷我見(含身見)、我執、我所執而修定,因此,對於柔軟細膩女手、鼓噪的鳥聲、潑刺的水響聲等我所的境界都會著心而起心動念。所以說,外道縱然習得四禪八定卻不是阿羅漢;其次,沒有斷我見修習禪定的人就會不捨四禪中的某種一定境而執持它,並且誤認它那一念不生的定境為涅槃境,無法解脫生死而不自知自覺。

 

Apple電腦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承認自己是一位同性戀者,卻沒有T 君所指責的憤世嫉俗行為,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其他領域,如藝術界、政治界、經濟界等也都有成就的名人自承是同性戀者,顯然,凡夫都可以不耽溺於男女欲中,而將它轉化為一種創造力運用於各領域中。那麼,佛菩道行者以攝心為戒,先斷婬心,進而斷婬行,來提昇身心靈的淨化。這也是一種「轉化」,不是嗎?

 

不過,同性戀者不論男男或女女的婬行都是非道行婬,或口交或肛交或藉情趣用品行婬,都是佛戒所不許婬行增長婬欲種子的緣故;若有黃門受菩薩戒而有上述婬行,則是犯戒,需公開懺悔才能免除戒罪。

 

延伸思辨:

()欝陀羅伽仙人事件告訴學佛人不斷除貪瞋癡而想修禪定來出離三界,是沒有道理的。時下,假藏傳佛教(喇嘛教)的無上瑜伽雙身修法不論是與實體明妃雙修(與真實女子交媾,產生遍體的婬樂。)本尊瑜伽觀想法(觀想本尊與佛母在自己頭頂交媾後,由佛母的根門處流出婬液從自己的頂門梵穴流入,延著中脈往下流至海底輪,因而產生遍體的婬樂。這是意婬!)都跟解脫道或佛菩提道沒干涉。男女雙身修法犯菩薩十重戒,且一般仙人所證的禪定都無法證得,遑論能成佛?

 

()菩薩道行者的斷婬是斷現行,還有許多婬欲種子隨眠存在,而業種需要外緣才能現行,現行後不再造業,那個業種才能消除,所謂:「消舊業,不造新業。」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歷緣對境清除,才能淨盡。禪宗二祖晚年打扮成俗人混跡酒樓聲色場所,相識者甲就質問:「大師,您怎麼來這種地方?」二祖答:「處理自家事。」甲一臉茫然不解,孤家寡人的出家人會有什麼自家事須要到這種地方來處理?後世的學佛人讀到這樣的故事也困惑,這些人不懂二祖刻意藉環境的外緣來激發如來藏中潛藏的婬欲種子,讓它們(婬念)現行後就藉定力與般若慧當下斷除,這當然是別人無法代勞的自家事。這是一種將長劫化為短劫的修法。菩薩作略真是不可思議!

 

()台灣的教育普及與網際網路發達,讓學佛人都能輕易取得佛經,且能讀經。但不一定能懂佛經的旨趣,於是在網際網路上自恣解讀佛經,貼文暢說「佛法」,說是弘揚佛法,忽略「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的風險,忘了「百丈野狐」的前車之鑑——錯說佛法會有可怕果報。因為,如來藏無私無我的功能會主動全都錄有情的善惡業行,於未來世受果報而無遺漏;發善心學佛卻於未來世獲得不可愛異熟果報而無知,真是令人惋惜與憐憫。見道的菩薩道行者都清楚了知,沒有上帝的審判,也沒有閻羅王的審判,只有個人的如來藏心依各人的善惡業行大公無私地運作法界因果不滅定律而無遺漏。學佛人豈能不自我警惕嗎?!

 

 

參考書目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賢聖學觀品3

《禪苑蒙求瑤林》卷2

《大智度論》卷171 序品〉

《起世經》卷7〈三十三天品8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9%96%80_%28%E4%BD%9B%E6%95%99%29

(2)《禪苑蒙求瑤林》卷2

(CBETA, X87, no. 1614, p. 66, a23-b9 // Z 2B:21, p. 114, c5-15 // R148, p. 228, a5-15)

(3)《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賢聖學觀品3

(CBETA, T24, no. 1485, p. 1014, c6-13)

(4)《起世經》卷7〈三十三天品8〉:「閻浮提人,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淨;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欝單越人,並亦如是;一切諸龍、金翅鳥等,若行欲時,亦二根相到,但出風氣,即得暢適,無有不淨;諸阿修羅、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猶如諸龍及金翅鳥,無有差異;夜摩諸天,執手成欲;兜率陀天,憶念成欲;化樂諸天,熟視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魔身諸天,相看成欲,並得暢適,成其欲事。」(CBETA, T01, no. 24, p. 345, a13-22)

(5)《大智度論》卷171 序品〉(CBETA, T25, no. 1509, p. 189, a1-10)

 

 

* 經驗分享,歡迎轉貼、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991003&aid=19546195

 回應文章

隨緣者
2015/02/24 14:22

法義通透[界]分明,身行語行和意行;

成已方便與根本,在家出家菩薩本!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5-02-24 21:42 回覆: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映月(休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30 12:03
內文更正&道歉 啟事
本文中「Apple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承認自己是一位同性戀者,
應是「Apple電腦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才對,特此更正聲明;
同時,對賈伯斯及其家屬深表歉意:「對不起!」。
另,感謝kc格友的提醒與不吝賜教。謝謝!阿彌陀佛!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1 01:31

多謝解說,客觀中肯,在下尚未受戒,資淺欠學。。。

以戒為師,"界"字是鍵盤誤拚 抱歉。格中確無此篇。

只是對身旁受戒朋友,經常布薩,頗不理解才會想分析這情與慾之間的問題。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4-12-21 11:13 回覆:

UDN網路平台跟pharos君的溝通法義&交流,分享學佛經驗,來成就一場法布施的法事. 祈願這功德增益您,令您早日行菩薩道,圓成菩提!  阿彌陀佛!

          映月  稽首 合十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入世法與出世法
2014/12/20 18:36
我聽過受戒友人跟我說過這律師角度對戒律的看法,讓我很驚訝,因為我認為;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4-12-21 00:23 回覆:

感謝來訪賞文與交流,pharos 君於5樓的貼文是作者個人想像的假設性論說,
跟實修實證的教徒觀點迥異.簡覆如下:
(1)在pharos 的聊天室裡找不到<以界為師>的文章.
(2)情&欲對人類來說是可分開的,
[世間法]:社會上有第三性公關行業,從事者不論男女都能將<情>&<欲>分離,
他(她)們於職場上是滿足付費消費者的<欲>而將私人的<情>暫時忽略.
其次,歷史上的政治婚姻及中國古代由父母作主的婚姻,男女之間的<情>大都是婚後逐漸培養出來的.
由此可見,沒有<情>也能有<欲>行,兩者是可分離的.

[出世間法(解脫道)]:聲聞律著重於<身行>,若有聲聞僧偶而打妄想的<心行>,
只要不付諸執行是可被允許的.

[世出世間法(佛菩提道)]:佛法不離世間法,因此,菩薩戒允許男女間的<正婬>(合法夫妻的周公之禮).
大乗佛法的修行過程以<心行>為主,重點是清淨末那識中染污的種子,所以,
禪宗六祖:[不是風動,不是旗動,是仁者心動.] <情>&<欲>是枝葉,如來藏心是<根>.
枝葉當然可被修剪或斷除;菩薩道行者若犯戒必須於 佛前懺悔,這樣就可增益持戒的清淨;
初機學佛人剛持戒時業習勢力較強,於男女欲較難於短期間內斷除.故有’有花錢’是輕罪的遮法,
但是,他仍需要 佛前懺悔而永不復作.
久學菩薩則大都能依拙文<斷婬行者不是黃門>所述去作[觀行],
確認五陰的色身是虛妄存在,進而{斷身見(薩迦耶見)},對於男女欲自然不貪著,
久而久之<欲>念就逐漸淡薄,以致於自然地斷了婬行.

略說如上,請參考. 祝您 善願心想事成!
    映月  稽首 合十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界為師
2014/12/20 15:22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3 14:55
菩薩行者,不可不慎!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4-12-13 22:54 回覆:

謝謝來訪賞文與交流.祝 安好!


一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9 17:21
掉書袋ㄩ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4-12-09 23:43 回覆:

是的,君評得蠻切題.

說理的文章若沒有所依據,則讀者不免會認為那是作者個人的認知;

若引經據典來說理,雖可增強讀者的信受力,則不免落於<掉書袋>的窠臼中.

謝謝您的賞文與指教.祝 平安喜樂!

 


倒影弦月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08 21:46
法意詳盡 且 黑白分明!! 隨喜讚嘆!!
映月(休格)(jade991003) 於 2014-12-09 00:05 回覆:

謝謝來訪賞文與鼓勵. 祝您 善願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