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0 13:36:06瀏覽2859|回應8|推薦203 | |
「我好幸運喔!」晚餐餐桌前,兒子滿足地巡視一下桌面,突然發出一聲讚嘆,讓向來很少下廚的我油然感動。「因為今天有準備你喜歡的培根豬肉嗎?」我忍不住想追究這讚嘆來自哪個菜色。「不是,是因為我是人,不會被殺掉煮來吃。」孩子出人意表地回應。「當人類很好。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但不會被吃喔!」孩子一派天真地說著,然後開心地大快朵頤起來。 不知道應該憐憫桌上的食物 ? 還是慶幸自己不是北極熊或海象? 無需在抵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遭人類獵殺的威脅下,擔憂無法保護自己或孩子。 是「人定勝天」、「宰制自然」的科學追求,讓人類得以從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不會被殺掉煮來吃的物種? 還是如心理學家佛洛姆所說:「人存在的根本要點是人超越了動物界,超越了本能的適應性,脫離了自然。」 事實上,人類從來沒有因為脫離原始自然,成為佔有優勢的物種而卸下心防。我們無法停止幻想製造:殺人鯨、食人魚、吃人鱷、噬血僵屍、外星怪獸…等恐怖電影情節,故事中的人類永遠有被吃掉的危險。觀眾隨著逃亡抵抗的節奏驚心動魄,最後為虎口餘生的結局心有餘悸! 最近讀了一段軼事。歐洲剛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到巴布亞森林探勘,他跟一個食人族聊天,談起歐洲正陷入戰火,對方好奇的問:「你們怎吃得下這麼多人肉?」人類學家解釋說歐洲人不吃人肉,食人族驚異地說:「那太野蠻了吧,不吃的話,殺來幹什麼?」 人類的殺戮非關進食,我們相信自己超越了動物界,脫離了食人族的野蠻。為了捍衛國家、宗教、自由;追求公平、幸福、正義…以及其他種種人性上的理由,不會被吃的人類可能在真實的戰爭中送命! 但人類真的超越動物界嗎? 還是人類社會仍情不自禁地模仿著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始終無法讓自己免於爭戰。所以,不會被吃的人類,也可能在生命的其它戰場上犧牲? 「在一個以 " 擁有 " 為取向的社會裡,不論人或物,都是可讓人佔為己有的東西。一個人的幸福感,建構於擁有某某人,或佔有、贏得物品,尤其是佔有和贏得更多的物品。」佛洛姆從人們的佔有心理分析,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而充滿敵意。因為人們只有在超越他人、擁有比別人更多、更好的事物時,才能得到無窮盡的幸福。 我們怎能相信自己竟會被幸福的需求所啃噬? 同時被追求幸福的其他同類所威脅? 當幸福感需要來自於某種佔有關係、競爭勝利。當人們相信贏得更多財物、充實慾望是幸福的必經之路。基於佔有、贏得某些人或物的強烈需求,我們仍扮演著狩獵者的角色,放下弓箭的人,常有被質疑的風險。 一位朋友的先生因服務的公司經營不善,多年前領了筆遣散費,年紀輕輕便離開職場,在家專心照顧孩子。因為她工作穩定,一家簡樸,生活倒也無虞。 「妳老公失業那麼久啊!?」有人驚嘆。「所以,妳老公就這樣一直沒上班?」有人疑惑追問,朋友只好解釋說老公後來試過一些工作卻因不太順利而作罷。追問者似乎覺得自己探究了他人不太光彩的隱私,連忙轉開話題。 但我聽著朋友繼續描述先生如何扮演家庭主夫、照顧家中大小事。執著過健康有機的生活,她先生還用心鑽研手工肥皂、自製安全洗碗劑、洗衣精…。在朋友神采奕奕的談論中,我看見了她的幸福。 送出彰顯身分的名片,有如握著獵人的弓箭;或追隨社會競爭價值前進,有如踩過森林裡的荊棘。人們遭遇生活的種種逆境,有時難免擔心如置身恐怖電影,有被吃的恐懼。一旦處於順境,卻也可能風發得意,缺少關懷,讓他人成為被壓迫者而不自知。 當官方和民間開始熱衷的所謂「幸福指數調查」,當「幸福指數」努力將幸福量化並且成為一種國際排名競爭指標,我們是否更加疑惑想探索還有其他幸福的可能?或者,幸福可以來自一份單純的感謝讚嘆:「當人類真的很好!」只要不陷入人性中盲目的的壓迫與掠奪競爭,深切珍惜且尊重為我們所用的一切,這世界已有太多足夠讓我們生命飽足的養份。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