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華麗與罪惡的城市,虛構一個人生(3)
2008/02/18 11:05:21瀏覽644|回應0|推薦4

Life as a Dream

《 17 石天使 》 讓我想到的,應該就是「人生如夢」這麼一句話吧。瓦特伯利瞭解,他和法國女人寶莉一樣,都是為了尋求一個安慰的夢想而來到這個城市。「這裡是記憶與幻象的場域,他們還是可以僅抓住剩餘的最後一點美麗夢想。」( 204 )然而,夢是空的,人生是空的,正義也是空的。

雅典娜對正義的觀點就如同其他美國人,天真而不切實際,她被人權律師卡門說是「為了讓國務院的人自己相信自己的道德有多高尚」( 51 );卡門的犀利批評讓雅典娜臉紅,因為這不切實際妄想正是她心中所抱持的幻想。雅典娜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辦案,出發點確實是一種虛榮,她雖同情受害者及其家屬,但也帶著一種想要拯救他們,甚至想看透阿根廷警察體系內貪污腐敗的幻想。她說:「助紂為虐的人也是邪惡的。」這是一個多麼嚴苛,卻又多麼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律。這一句話刺痛傅納多的心,但促成邪惡的理由何其多,不是雅典娜這麼一個出身中產階級的學者可以理解的。如同傅納多所言:「這對你來說太輕鬆了。你吃幾份牛排,寫個報告然後回家。而我們,卻必須繼續住在這間大妓院裡。」( 74 )阿根廷的經濟危機,讓每個人甘願為妓女,也不要餓死。這種生存的絕望,雅典娜可能理解嗎?

如果說傅納多最後的解決方式是一種死亡驅力,那麼雅典娜應該就是促成他往那個方向前進的人。冷硬派偵探小說中的 femme fatale 大部分都近似法國女人寶莉:美麗、任性、神秘、充分展露自己的慾望,卻不向外在慾望屈服。而寶莉確實是瓦特伯利的 femme fatale ,促成他向死亡靠近。瑪瑟拉和雅典娜卻是傳統的好女人,但她們兩人的強烈正義感和單純,不向威脅低頭的堅強意志,卻為傅納多帶來沉重的壓力,終於造成他最後的行動決意。「傅納多是不會逃跑的,寧可為自己的正義而死,也不要終身當逃犯。這一點他很敬佩卡秋跟人民革命軍死難的成員,他們大部分寧死也不逃。」( 326 )

我們就像傅納多,或瓦特伯利,夢見自己有未來,夢醒了才發現都是一場空。可是,「這就是人生。」( 358 )小說中,正義還是得以彰顯,邪惡被懲戒,受害者得到償還。可是現實人生呢?我們都在寫自己的人生之書,也有各自的答案。柯恩給了我們他的答案,那是在一個充滿探戈與菸酒,喧囂與墮落的城市裡,體驗到的人生經驗。人生就是這一座城市,華麗而虛幻,甜蜜而苦澀,有極盛繁榮之時,但也注定要墮落。我們可以深陷其中,也可以超然物外;或許也可以像傅納多一樣,在覺悟之後,氣勢如虹、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然後聳肩一笑, c’est la vie 。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iyi&aid=162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