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7 17:45:43瀏覽546|回應0|推薦2 | |
Reality as a Fiction 《 17 石天使 》 有一個有趣的平行結構,那就是同時呈現傅納多與瓦特伯利的人生,讓兇手與其被害者連結在一起,最後呈現出一種平行,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其實沒什麼兩樣;他們是在同一艘船上的罪人。第一個提示是瓦特伯利的第一本書 《 黑市 》 ,內容是「關於一個銀行家潛入黑社會去找尋他的妻子的故事,冒險途中他發現他的生活全是假象。」( 14 )如果可以為 《 17 石天使 》 的整體潛在意圖下一個註解,我想應該就是這一句話。 瓦特伯利是個作家,第一本書得過獎,小小暢銷,因此被捧為大作家,但是第二本書在市場上跟評價上都失利了,他因此陷入財務危機。為了扳回一成,他決定向商業靠攏,因此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他十年前工作過的城市,來取材,卻不幸遇上悲慘的結局。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清楚瓦特伯利是個什麼樣的人,直到第二部以後,藉由傅納多的部下費邊轉述瓦特伯利死亡前的筆記,才漸漸揭開真相的序幕,也因此開啟傅納多對這個在絕望之餘決定放手一搏的作家的認同。傅納多最後承認:「其實瓦特伯利從來沒有勒索過任何人,他只是相信自己幻想出來的故事,然後掙扎著想最後一搏讓故事成真,結果卻毀了自己。就像他,米蓋爾 • 傅納多一樣。」( 289-290 )接著他想起謀殺的那一幕:「傅納多不斷想到羅伯特 • 瓦特伯利。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傅納多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個好人。在車子裡,他還保持著相當的鎮靜,就像某些清白的人在非常的處境下能表現出來的鎮靜。他看著傅納多的短暫同情眼神,彷彿知道他們是兩個困在糟糕情境裡的好人。」( 296 ) 藉由這最後的認同,傅納多明瞭他自己的人生也是虛構的。「他看看房間四周,這些物件指證著他的人生,正如同調查檔案指證罪犯一般。零星擺放的肖像照,去科多巴度假時買的馬黛茶壺紀念品,它們就像證物,可是如同所有的調查檔案一樣,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支撐某種謊言。」( 56 )費邊評論瓦特伯利的人生時說:「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這個樣子,寫著我們自己的人生之書,我們無可避免地成為主角,也永遠不知道結局。我們的幻想變成我們的命運。」( 156 )傅納多跟瓦特伯利一樣,都在寫自己的人生之書,他們朝著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前進;傅納多是升遷,瓦特伯利是名作家,但「很難吧?想要出人頭地。野心給人帶來許多煩惱。」( 170 ) 野心應該正是柯恩所指控的一點。傅納多明瞭自己一直在對自己說謊,也看清這些年來虛構的人生其實是一場空,而這一切的起源,都是野心與慾望。「我想知道我可以爬得多高,讓我的同事都覺得我很厲害。」而正是這份野心,吸引無數人前來淘金,為自己的剝削行為合理化,並「毀了阿根廷」( 313 )。 謊言與幻想圍繞著唯一的「真實」,建立起我們的人生假象。其實每個人都抱持著某種幻想,傅納多的升遷與好警察之夢,瓦特伯利的名作家之路,雅典娜尋求正義感與成就感的虛榮,甚至是說出「書寫人生之書」的費邊也有他的幻想。我們相信幻想,並朝著那條路前進,編織更多幻想來掩飾人生的挫折、阻礙、支離破碎與不可能性,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那幻想毫無意義,是虛構的,是用謊言堆砌的,然後撥開幻想的框架看見真實,卻看到真實只是一個空洞。如果人生就是這樣,那麼我們又是什麼?因此傅納多決定不再欺騙自己,雖然他也會因此而崩毀。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