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6 23:57:32瀏覽1411|回應6|推薦41 | |
Taquile - Puno søndag 22. juli 2012 離開了Uros,船隻繼續朝向第二個目的地Taquile島前進。到Taquile比較遠,由Uros出發就要耗費兩個半小時。原本預定上午十一點抵達,但是我們在Uros已耽擱了點時間;幸好參觀完Taquile後,就搭船直接回普諾,行程的影響不致太大,而時間也在導遊的掌握之內。 老公和我終於逮到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爬上船頂的甲板覽勝。那時日上三竿,在船頂上曬太陽很舒服;不過,隨著船隻行駛吹來的陣陣涼風,依然不能漠視之。我們遠眺急駛於前的白色遊艇,和我們所搭乘的極為類似,不知是否距離之故,總認為我們的船比較大了些。此船的頂端未見觀光客的身影,因此我們也搞不清楚,船艙裏是否載客,亦或僅供運送貨物而已。 大多數的觀光客在樓下的船艙內補眠,老公和我這種欲盡收美景於眼前的遊客,寧可犧牲睡眠、像過動兒似地上下來回走動、拍照,如此打發漫長的航程。快到Taquile之前,導遊把我們這些徘徊於船頂的觀光客喚進船內,因為他要解說Taquile島獨特的民俗習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五年,將Taquile島及其紡織工藝(Taquile and its Textile Art)列入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居民的語言是奇楚瓦語,依然遵照印加族的信條過生活:不竊取、不偷懶、不撒謊(Ama suwa, Ama quella, Ama llulav),島上沒有任何警力,由他們所相信的誠實作為自省,有問題的話,則由族群所選出的代表,在其領導的假日會議(The Sunday meetings)公開裁決。 居民的傳統服飾,色彩鮮明。男性頭戴編織的紅帽,表示已婚;單身漢的男子,帽子的顏色則是紅白相間。未婚的姑娘,身上披掛著五彩繽紛裝飾的絨球(pompon),已婚的婦女,則僅配戴鮮紅的絨球在她們厚重層層疊疊的裙擺之間。導遊為我們說明完這些獨特的人文之後,Taquile島已觸目可及了。 導遊表示,我們將要行走一段山路到民家用餐,貴重物品、防曬乳液、太陽眼鏡、遮陽帽以及飲用水飲料等隨身攜帶之外,其餘的厚重衣物皆可留在船上。眾人聞之,匆匆整理好所需的用品於背包後,就迫不及待地跟隨導遊下船來。岸邊已有好些身著傳統服飾的當地青年男女在旁等候,準備要將隨船載來的貨物背上山去。島上沒有車輛、驢子或駱馬,生活用品全靠當地居民負荷於背上,以人力的方式從碼頭起,一步一腳印地慢慢背到山頂的村莊裏去。 大夥兒伸伸懶腰,活動一下手腳筋骨後,助理小姐在前領路,導遊在後壓隊,一行人就沿著全程五百四十五個階梯的步道,緩慢上山去。這條有圍牆的步道,由樸素的拱門作登基點,再以印加和前印加時期的遺址點綴而成。眾人一一穿越此最具代表Taquile的拱門,紛紛拍照之後,繼續爬山前進。 山勢並不特別陡峭,但因為海拔甚高,腳步過於急促的話,容易出狀況。我們就走走停停,三不五時就回頭眺望身後之的的喀喀湖,路邊也不乏臨時擺攤,都是居民親手編織的紀念品,我們選了隻圓滾滾的小綿羊毛織品作紀念。走沒多久,即看到一隻毛茸茸的綿羊立於路旁,Taquile島的居民既然都精通手工紡織,綿羊想必是他們最重要的生財之道了。 就這樣一路浩浩蕩蕩,一邊參觀沿途的小攤,一邊欣賞風景,我們一行人來到一戶人家,中庭的廣場外圍已搭好遮陽篷,擺了兩張長方形桌和四條長板凳,恭候遊客的駕臨。導遊要大家自行找位置就坐後,即在廣場中央進行解說。 「首先,」導遊開口說話:「這戶家族成員將為各位表演他們犛田、播種、耕作、收穫的歌舞表演,作為歡迎大家的見面禮。」隨即有位男子拿著樂器,坐在矮牆上彈奏樂曲,然後有兩男兩女,拿著道具伴隨著音樂,載歌載舞起來。 表演完畢,眾人喝采,他們羞澀地急欲躲回屋內去。導遊卻設法留住了小男孩,千呼萬喚地把他哄上石牆站立面對大家,為遊客略述當地的學校教育,以及他們所學的語言。
接下來,導遊為我們介紹居民的主食:馬鈴薯與玉米。祕魯是馬鈴薯的原產國,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導遊只能請他們拿出幾種不同的類型,讓我們開點眼界。 後有三名男子,手上端著食物出來展示。「這些是他們平日所吃的蔬菜湯、辛辣佐料還有麵包,」導遊一一指著他們手裏捧的東西,分別解釋。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午餐的前菜,如果不夠用,可請他們隨時添加。「主菜分魚、肉和蛋奶素三種,」導遊為我們說明每份多少錢,礦泉水、飲料和啤酒的價錢後,即開始為大家點菜。那時已中午十二點半過後,大夥兒早起又爬了點山,菜一擺上桌面,大家也就輪流傳遞,開始動手享用起來。 與我們同桌的有一家美國人,菜剛傳到他們手上時,完全無視於仍有其他人等著分享,就把整盤的醬料幾乎一掃而空,讓後面的人根本無法嘗到一點羹,只好請他們再加幾盤上來。主菜未好之前,大夥兒也都追加湯和麵包,吃得已六、七分飽。待主菜端上,我見那美國家庭,將剩一半的湯,麵包和配料全推到一旁去,不再食用,這種暴殄天物的壞習慣,真令人不齒。 老公和我點的的喀喀湖特產的魚,至於牠叫啥名字,完全不知。魚不是很大,主食除了米飯之外,當然又配上一塊馬鈴薯。祕魯人同時吃米飯和馬鈴薯兩種主食的飲食習慣,我們在首都利馬初次嚐鮮之時,就已發現,從庫斯科一路南下到的的喀喀湖,自然也不能例外的啦! 確定客人飽足之後,他們就奉上特有的香草茶,已不記得此茶的名稱,只知幫助消化。由於地處高海拔,身體的整個消化系統皆變得遲緩不堪,因而當地居民習慣的茶飲,也都和大自然的環境息息相關。 就在民家主人開始跟大夥兒收取餐飲費之際,那家美國人開始有異議了,因為他們報名參加此一日遊行程時,費用就已包含午餐,所以拒絕付這筆費用。導遊他必須和那家負責的旅行社聯絡,確定此事才行,但在Taquile的收訊不好,聯繫上有些困難。試了幾次後,他希望這家人是否可先付款結清,等回到普諾時再去找旅行社當面解決,但是美國人固執己見,在那兒僵持不下。老公和我對此僵局感到極不耐煩,主動詢問導遊,我們是否可先行離開到山頂的村落去參觀。導遊即要助理小姐帶領其他遊客繼續上山去,留下來和這美國家庭解決餐費的爭議。 我們沿著步道上山去,終於來到山頂村莊的中心廣場,見到一些印加和前印加時期殘留的遺址。 廣場上有一棟三層樓建築,是居民販賣其紡織品的商業中心。我們快步地爬上頂樓,由那兒俯視廣場中央,還有的的喀喀湖。 由高處遠望風光之後,我們下樓去商業中心參觀,買了有駱馬圖案的手套作紀念。緊接著,我們瞥見同團的遊客也都紛紛上來廣場,最後連導遊也上來了,就把大家又叫在一起集合。在Taquile預計停留的時間是兩小時半,我們必須徒步下山搭船回普諾,因而也是該離開的時候了。導遊清點好人數,隨即和助理小姐一前一後,帶大家下山搭船去。 Taquile島上的梯田,也和馬丘比丘印加族留下的諸多梯形田類似,供人民耕作,別有一番田園景致。 到了一處樹叢間,導遊停下來為大家說明,這花兒是祕魯的國花,並要我們由某一特定角度攝影,留下最美的紀念,眾人自是言聽計從,紛紛如法炮製。 拍完照後,大家快馬加鞭趕下山去。老公和我見到路旁草地有些綿羊,其中兩隻面對著的的喀喀湖緊緊依偎在一起吃草的模樣,不禁會心一笑。 下山途中,仍是有不少攤販在販賣手工藝品。儘管我們覺得家中的旅遊戰利品已經夠多的了,還是買了兩隻毛線編織的駱馬,和上午買的那隻綿羊,一起加入我們的戰利品行列。 船預定下午兩點半由Taquile開出,五點返回普諾。三個小時的船程頗為漫長,加上日正當中,船艙裏悶熱異常,大家都設法要在船頂上吹風透氣,但也有不少遊客已累得倒頭呼呼大睡。由於歸心似箭,這三小時的航行令人感到特別冗長且不耐。好不容易捱到普諾的碼頭,眾人更是急欲回旅館休息去。無奈,回程的旅館接送出了大問題,導遊未見到前來接送的車輛,立即機動性地打電話叫車,處理臨時狀況。 「我們應該會再和那對德國人同車才是,」老公四處張望著問我說:「但他們人呢?」「好像不見了耶!」我很驚訝地說著。也許他們就是打算省下搭蘆葦船的費用,好搭計程車自行回旅館吧!折騰好一會兒,老公和我終於和中午那家美國人搭上同一輛九人座的廂型車,導遊同車隨行送我們回去。 美國人下榻的旅館先到,導遊要請他們一行人下車時,他們又有意見了。因為他們不願意走一小段路到其旅館,依照旅遊契約的明文規定,導遊有義務把他們安全護送到旅館門前,而不是指示他們往前走到轉角即可。又如此在那兒僵持好久,弄得內急的我們倆,幾乎抓狂!老公告知導遊此事,他忽然將我們倆引到一戶人家,開了門鎖,指示廁所的方向。「這是我家,」 他笑著對我們解釋。待我們倆解決問題後,導遊請司機開車先到我們倆的住處,最後再送那一家美國人回其旅館門口。 我不知是否有點暈船,加上有點高山症,頭疼不甚舒服;我在旅館房內喝了一大杯溫熱的古柯茶後,馬上倒頭睡了一下。醒來覺得好些,和老公去普諾市區一家高檔的餐廳,點了當地有名的魚吃(Kingfish)。 然而,我當晚身體微恙,導致食慾不振,僅吃了一半,就食不下嚥的。為了不浪費食物,我請服務人員打包。「我們可以把它給在昨晚烤雞店門口乞討的那人食用,」老公如此建議說。之前我們經過那家烤雞店時,昨晚所見的那名男子,依然站在其門口乞討。「如果他還在那兒的話,」我回答說,因為時間已經很晚,烤雞店也差不多關門歇業了。 等我們再次路過烤雞店時,果然燈火全熄,已經打烊。但我們瞥見前面一人跛足而行,正是我們所提的男子。老公快步上前,輕輕地拍了他的肩膀,與他說話後,即將餐盒給他。只見他滿心歡喜,對著我們微笑。 「他除了殘疾外,」老公若有所思地說著:「好像也有點智力障礙。」我沒答腔,對於給他吃剩的食物,我內心其實相當過意不去。想到我們晚餐所付的費用,對我們而言不足掛齒,對很多祕魯人來說,卻可能是一輩子都負擔不起的奢華。到祕魯旅遊的觀光客,大都來自豐衣足食的國家,當金錢、食物不再匱乏的同時,有多少人還能繼續秉持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感恩之心呢? 相關文章:祕魯遊記 - 第十天7/22(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