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該為臺灣社會的「中國認同」負責?
2011/04/16 00:08:51瀏覽1628|回應8|推薦8

11.04.10旺報

在討論臺灣人的「中國認同」話題時,出現一種看法﹕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失去「國際身份」,臺灣成為「亞細亞孤兒」,於是「中國認同」消失。

不錯,臺灣在聯合國與中共交手吞敗,丟失國際舞台,這確實不利維持「中國認同」,但這並非「中國認同」消失的主因。釐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抱持什麼樣的心態來思考「中國認同」議題。

先看史實。臺灣1971年退出聯合國13年後,1984年,龍應台寫出有名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裡的「中國人」,百分之百指臺灣人民,完全沒有大陸成分在其中18年後,1989年,臺灣民眾聲援天安門學生,高唱「血染的風采」,「中國情」達到最高潮;20年後,1991年,臺灣制定「國家統一綱領」;24年後,千島湖慘案一年之後的1995年春假翌日,25,「聯合報」刊出「兩岸互動的新展望系列」社論,第一篇的標題就是「和平.統一.救中國」。退出聯合國整整24年,臺灣的「中國認同」依然濃烈,這說明,臺灣的身份狀態並非「中國認同」消退的主因。

打擊臺灣社會「中國認同」最甚的,其實並非臺灣的國際地位問題,而是兩岸當局和政治人物的言與行。在對岸,中共長期對臺灣抱有一種落後、僵化、非理、不現實態度。八十年代末兩岸開放接觸後,這種態度的危害就清楚顯示出來,從1994年到2005年,兩岸間多次爆發重大事件,中共的態度每次都重傷臺灣人民感情,連帶影響「中國認同」,我將之歸納為「五大事件」﹕1994年初的千島湖慘案;1996年臺灣首次總統直選時中共發射導彈;1999921大地震時中共的政治操作;2004SARS後中共依然強力阻攔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中共駐外高官對臺灣記者惡狠狠說﹕誰理你們;2005年中共出臺「反分裂法」。

但從那之後,即便外交上的「打壓」方針依舊,中共處理類似重大事件的粗糙手法基本絕跡,即使偶有低層官員的「擦槍走火」,如去年東京影展時的「江平事件」,中共也能立即以重視臺灣民意的方式妥善處置。

中共過去雖然不智,卻還是「外因」,如何對應之,這才是影響臺灣社會「中國認同」走向的「內由」。很遺憾,和獨派常相呼應的時任總統李登輝,把這一切統統轉化為對「中國」的仇恨,將民意大幅導向「去中國化」。如果當時的掌權者是一位「中國情」深厚的政治人物,對岸的挑戰,只會激起他更強烈的以民主和理性「渡化」中共的決心,臺灣視己為「燈塔」,以「自由民主」統一中國的責任感會更堅定,就像過去二十多年臺灣被中共排擠出國際社會,但「中國認同」並未消失一樣。

此外,臺獨陣營也利用民主化後的自由環境,籍揭露二二八真相和清算「白色恐怖」等推進「去中國化」。統派對這一切無能為力、不作為,甚至跟風,國民黨就是因此而被批「論述跟著民進黨走」的。

簡言之,臺灣當局以「去中國化」方式回應中共的不智,獨派積極作為和統派消極不作為,這才是「中國認同」消退的主因。

黃光國教授日前刊文,認為「要讓臺灣人民認同中國,目前中共當局必須致力於做好兩項基本工作」,一是承認「臺北中國」的「對等憲政實體」,讓臺灣得以「參與各種國際組織」,二是建立中共自己的民主理論。教授的這兩點都切中兩岸關係中北京「角色責任」的要害,但另一方面,既然「中國認同」消退的主因是臺灣社會的人為因素,要喚回「中國認同」,不談臺灣人該做什麼,只對中共提要求,只靠中共變,夠嗎?如此質疑,是因為這個趨勢已經出現 --- ECFA」的巨大「讓利」、陳雲林親自到南部示善……,都擋不住「臺灣人認同」首次過半,中共的「經」越熱,臺灣的「政」越冷。今後如果只是單純地讓中共承認中華民國,臺灣人難道不會一面參與國際,一面繼續拋棄「中國認同」,就像一面接受「ECFA」訂單,一面疏離「中國」?

必須看到,這些年來,為拉住臺灣民心,中共已在其現有體制與思想觀念局限內盡其所能,現在是臺灣,該創新「喚回中國認同」的論述,探討如何將臺灣與大陸連結,臺陸如何共同參與「中國」發展,臺灣在「中國」的角色如何定位,先以這一切影響臺灣民意。否則,光談「一中各表」、「九二共識」之類的「法律構架」,「中國認同」是回不來的,臺灣現狀就是如此。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5097496
 引用者清單(1)  
2011/04/16 10:51 【看得遠~才能飛得高】 喚回中華民國對大陸的責任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治話語
2011/06/23 15:50

向對岸喊:民主政治是很不明智的政治話語;這是台灣本身 政治操作的 故意

民主政治 真的是那麼好的東西嗎? 若作者無法答清楚,可以試試

“列出民主 十大惡?:並寫出可改善的方法……”


如木如石 人類 Vs 民主
日月澤披無限 顯朝夕盎然生氣
污濁奈我幾多 隱千古不變冰心

老石頭-old ro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老是回顧昨日種種,何不與時俱進,放眼未來?
2011/04/16 15:45
應可思考把在兩岸已達成的經濟協議讓利說,擴大延伸至政治協商共同說,繼續由兩岸的海,陸兩會擔綱前導,大陸不堅持一中的共識,台灣可放棄獨立的選項,心平氣和地磨合出一個雙方都心甘情願的大一中共同機制,先行示範運作,再適時不斷改進,.我就不信,憑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脈絡,十數億人民的腦汁去探索,思尋出一個大同理想的國度有那麼難嗎?當然不可否認兩岸現在的態勢是大小有別,強弱有分,唯賴雙方放開得失,坦開心胸,兄友弟恭,相護接納,才能共創美好家國,朝向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邁步前進.為後代子孫開千秋萬世.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24 回覆:
是,我們都來作此努力,我也在努力,還會有新東西寫出來。

X-r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答案還不夠清楚?
2011/04/16 11:52
此外,臺獨陣營也利用民主化後的自由環境,籍揭露二二八真相和清算「白色恐怖」等推進「去中國化」。統派對這一切無能為力、不作為,甚至跟風,國民黨就是因此而被批「論述跟著民進黨走」的。
=============================
是誰軟弱無力? 是誰不肯作為? 是誰喜歡跟風,是誰被人批「論述跟著民進黨走」?

這也是所以為什麼「臺獨觀點」會一洩千里,成為主攬眾局的原因......

所謂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所以以一個領導者來說,是不是該負起一切的政治責任?

若有人還是不肯負起這責任,只肯躲在第二線;

那這責任到底該由誰來負?

所以,版主也不必再打馬虎眼了;答案還不夠清楚?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22 回覆:
我沒有「打馬虎眼」喔,說得很清楚,是統派不作為,是國民黨論述跟著民進黨走的。

喬治同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國民黨該負責
2011/04/16 11:43
台灣民眾對於中國認同的逐漸消失,國民黨自己的退縮至少要負跟民進黨的去中國化一樣的責任。尤其是當政以後,依舊不敢堅持正統,眼睜睜地看著大陸崛起,把正統整碗捧走,這能怪誰?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20 回覆:
是,至少至少,「文化」的正統(中國文化),「價值」的正統(民主體制),國民黨是可以堅持,也是應該堅持的。我其實很不理解國民黨都在想什麼?329青年節紀念林覺民,還有林覺民的「理想」和「中國情」嗎?紀念啥?

Shin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喚回中華民國心
2011/04/16 10:54
強烈贊成,政府應該對全民喚回中華民國對大陸的責任~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16 回覆:
我想,這樣的呼聲,全藍營都不會反對。不理解馬政府為什麼看不到?

剩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淺見
2011/04/16 10:42

 「中國認同」似乎可分為兩種:對漢民族血統(古中國文化)的承認,以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可。

 台獨敵對的不應該是共和國的經濟實力,而是統一政策;為了博取支持,台獨採用去中國化的手段,衝擊民國人對中國的承認,鼓動民國人對共和國的敵意。

 黃教授提出的「兩項基本工作」,有助於共和國的形象提昇,從某些媒體描繪的鬼國、敵國轉變為「普通的國家」;但住在台灣、接受中國文化的民國人(原住民、新住民、新移民),是否會因此接受「共和國籍」,恐怕很難講。等吧,後代子孫會看到曙光。

 至於那些刻意忽視自己祖先源自中國的皇民,台獨真的應該負起責任。

 請版主指正。


巾幗橫空山河氣壯,拭劍鳴鼓躍馬疆場,蕩寇興國道阻且長,惟我同袍銳意昂揚。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14 回覆:

我所理解的「中國認同」,是有你所說的「對漢民族血統(古中國文化)」的認同,但沒一項單獨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可」,要提「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他和「中華民國」一樣,都是一個完整的中國 --- 或說「整個中國」也可以 --- 的一部分。

是否會因此接受「共和國籍」……

怎麼會有這個問題呢?難道你認為「統一」就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嗎?


wcgu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血染的風采
2011/04/16 07:15
六四時台灣真的唱過血染的風采
只不過那句「共和國的旗幟」改成「我們的旗幟」
當然
那時唱得最多的還是「歷史的傷口」
歷史的傷口是主題曲
血染的風采只算插入曲而已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6 16:06 回覆:

原始回應﹕

六四時台灣真的唱過血染的風采

只不過那句「共和國的旗幟」改成「我們的旗幟」
當然
那時唱得最多的還是「歷史的傷口」
歷史的傷口是主題曲
血染的風采只算插入曲而已
------------------------------------
謝謝,我那是還在大陸,對臺灣還幾乎沒什麼概念,但在網上查了資料,知道有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集會聲援,唱這首歌。

子胖先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腦袋灌水!
2011/04/16 03:16
...1989年,臺灣民眾聲援天安門學生,高唱「血染的風采」,「中國情」達到最高潮....
==============================
「血染的風采」在台灣從來不流行,裡頭啥"共和國的旗幟"云云,在台灣根本不能用。
你腦袋灌水!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