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2 18:17:01瀏覽881|回應3|推薦1 | |
11.04.27旺報 刊登時有刪減 臺商鄧文聰今年一月在臺灣成立旨在促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同時提出建議,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大陸福建平潭地區創設「平潭民主實驗區」(下稱「實驗區」),這是一個極好設想。 「實驗區」對兩岸關係的意義是,它可以是中共為統一臺灣而做的第三個,也是最符合「普世價值」的「連結」。 中共第一個對臺「連結」是毛澤東的「領土連結」。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待中共在大陸的統治逐漸穩固始,如果要「解放」近在廈門眼前咫尺,還仍然由國民黨統治的金門,或連江縣海外的馬祖小島,對中共來說,已不是難事,但毛澤東當時的決策是故意不「解放」,但刻意「炮打」,以此維繫臺灣和大陸的關連。在兩岸全面隔絕,沒有人員往來的那個時代,「領土連結」確實起到「牽連」兩岸的作用。 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年代,兩岸交往日益密切,臺商大量投資大陸,冷冰冰的「領土連結」,適時讓位給了熱錢滾滾的第二個「連結」---「經濟連結」。 但是,兩岸間的根本矛盾在體制,由於它遲遲不能解決,島內的臺獨勢力又日漸膨脹,「去中國化」蔓延,「中國認同」消退,兩岸間日趨「經熱政冷」,「經濟連結」也差不多走到盡頭,接下來第三個的「體制連結」已是客觀形勢的迫切需要,「實驗區」的建議,可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來得正是時候。 這個「實驗區」如何運作,是組成兩岸間的「聯合政府」,還是「民選政府」,可以探討,但有四條原則應不可少。 一、具有充分的「民主」特色,否則就不是「民主實驗區」,不管這「民主」是現在的臺灣式民主,還是大陸所要探索的「非西方式中國特色民主」; 二、成立宗旨必須包括為全大陸的政治改革尋找出路,否則,如果它與大陸自己是切割的,給人觀感就純然是對臺「統戰工具」,難有「體制連結」的效力; 三、向臺灣全面開放,政治上邀請所有臺灣政黨,社會層面歡迎臺灣所有民間團體,思想言論自由度也與台灣相近; 四、大陸放棄行政上的絕對控制,讓臺灣方面擁有相當主導權,大陸只制定一個融合兩岸憲法精華的「實驗區基本法」,通過法律來實現大陸方面的「宏觀管理」。臺灣如果沒有相當的主導權,這個「實驗區」對臺灣便不會有吸引力,但大陸方面通過完整的「民主程序」獲得的主導權不在此限。 如此實施,這個「實驗區」便變得有點像香港,但比香港更富「民主特色」,事實上,它應該更像臺灣,是大陸境內的「小臺灣」。 這樣的「民主實驗區」,就變成一張中共反過來打向臺灣的「民主牌」。此「牌」不會為難臺灣藍營政黨,只會讓民進黨陷入尷尬﹕當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甚至專注環保的綠黨都可能進駐「實驗區」,為促進大陸民主、將來再進入大陸「卡位」時,民進黨去不去?去,就是在「中國領土」上,接受「中國」的「基本法」,參與「中國事務」,這不等於宣告臺獨終結嗎?不去,就明擺著是為臺獨抵制民主。如果「實驗區」夠大氣,允許民進黨進駐後宣揚其臺獨理念,這更會使臺獨顯得可笑。一個「實驗區」,可以讓民進黨的「臺獨反民主」本質暴露無遺。 中共會否顧忌「實驗區」對大陸內部衝擊?當然會,但鄧文聰已設想好「緩衝機制」﹕「實驗區」的實驗結果只提供給未來的「政治特區」作參考,「政治特區」成功了,再向全社會推廣民主改革,即,在「實驗區」和大陸一般社會之間,隔著一個未來的「政治特區」,兩道「政治衝擊防護林」。由此「過濾」後的殘餘政治衝擊,應該都在中共的可控能力之內。與「體制連結」臺灣的巨大「效益」相比,這些「政治衝擊」的小代價,值得。 (作者為加籍陸僑族群政治專家)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