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伸出大愛之手 兩岸更入佳境
2011/04/16 17:53:45瀏覽747|回應1|推薦5

11.04.15旺報

刊登時有刪減

臺灣是愛心滿溢的國度。三年前四川地震和今年日本仙台地震發生時,臺灣都上至總統,下至小學幼兒園,全社會動員募款,把金錢、物資連同臺灣人的愛心送往災區。鄰邦有難,像臺灣那樣民間自發募款募心真情相助,「全民慈善」成風的,世上有幾國?難怪小小的臺灣,竟誕生出世界規模最大的慈善團體(慈濟),「大愛無界」--- Love without boundaries --- 是臺灣人超越國家、種族和宗教的博大人道胸懷。三十年前,臺灣曾有過「臺灣錢淹腳目」的「貪婪之島」惡名,曾幾時何,這個惡名悄然消失了,今天,我們可以驕傲地說,臺灣是「大愛之島」。

臺灣社會的愛心,來自臺灣人的人文素養。在臺生活五年,對此有切身體會,深感儘管同文同種,和大陸人相比,臺灣人更熱情、更有禮、更講誠信、更心思單純、更通情達理、更遵紀守法、更克己忍讓、更工作敬業、更注重環保……,尤其可貴的,是更願意奉獻付出,那和大陸社會的功利傾向恰成鮮明對照。我總覺得,這才是「真正中國人」的素質。

說到「中國」,百多年來,可謂多災多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二次大戰後,聯合國的全球安全體系建立,弱國不再輕易受強國欺凌,中國卻陷入國共內戰,從此一分為二。外部世界是太平了,大陸卻經歷了毛澤東的三十年暴政。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硬體進步神速,軟體的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社會風氣更在歷經了文革與90年代「全民經商」的兩次靈魂扭曲後萎靡倒退,問題重重。所幸,臺灣四十年來雖被中共排擠出國際社會,但拜聯合國安全體系之福,安然度過經濟起飛和民主化,建立起今天國民素質優良、民間活力充沛的「大愛公民社會」。

上蒼為什麼要留下臺灣這塊有著純淨中國文化,又吸收了西方先進文明的寶地?難道不是賦予臺灣一項「天命」,要以同文同種的優勢,在「軟體」上幫助大陸,以民主自由引領「中國」走向光明未來嗎?放眼世界,除了臺灣,誰有資格承擔這「天命」?大陸的政治改革和文明進步是世界掛心的大事,臺灣的「天命」,可說牽連著世界命運,無比重要。滿懷愛心,極願幫助他人的臺灣人,能否更上層樓,毅然承擔此「天命」,將救助他國災民的慈悲,升華成協助大陸軟體進步的「人文大愛」、「民主大愛」,並以此回饋國際社會對臺灣的庇護

有人一定會抵觸﹕中共如此打壓臺灣,我們為什麼還要「幫助」他?

中共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但如何回應,卻是我們的智慧選擇。多年前採訪過一位優秀教師,她的故事就是答案。老師有一年接了一個「放牛班」,全班都是叛逆搗蛋的落後生。有一次,一位學生聚眾霸凌,她實在氣不過,便在課堂上懲罰了他,是輕輕打他一記手心。沒想到當天下班後,她的摩托車座墊就被密密地戳滿了洞。她知道,就是那位學生幹的。她平時對學生付出心力極多,那天就這麼一個輕微懲罰,就招來如此報復,她灰心了嗎?不,她有使命感,她要幫助的人如此惡待她,不會讓她後退。

臺灣面對中共,就應像那位張老師,受挫再重,有了「幫助大陸進步」的使命,不會輕易受傷。如此,臺灣也把自己擺上文明的高位,再不自視為害怕被中共隨時欺負吞併的可憐「受害者」,而是「大陸進步的燈塔」之「啟蒙者」,兩者有天壤之別,臺灣人也一定為此獲得光榮感。況且,中共的打壓,對臺灣何嘗不是歷練?「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挺過這一切,中華民國臺灣必能鍊成偉大國家。

國民黨如有這般「臺灣願景」,就能在「國家認同」之爭中勝出。馬英九多次呼籲大陸推進民主改革,但僅僅「呼籲」是不夠的。大陸改革開放三十餘年,受到臺灣「軟體」深遠影響,臺灣自己要成為這影響的主事者,而不是現在這般的旁觀者。中共近年來對臺政策已有大幅進步,臺灣再伸出「軟體大愛」的援手,兩岸互動將更入佳境。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5099800

 回應文章

DDP
臺灣能領導大陸?
2011/04/18 09:52

西方價值觀強勢,並非因為他是“普世價值”。因為人類精神價值是多元的,不同民社會、不同時代的主流價值是不同的。誰又敢肯定中國主宰世界後,仁、義、信、禮不會成為“普世價值”?所以臺灣領導不了大陸,因為臺灣基本上是全盤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只要西方沒落,臺灣也就沒落。實際上中國當前的問題多數是社會總體發展水準低的問題,不是制度問題,再好的制度,在一個落後國家,他也會扭曲變形。無論西方如何抨擊中國的政治模式(他們從不抨擊中東的封建王朝),但是如果中國探索出一條非西方道路,而且在各方面超越了西方,那麼誰又可主導普世價值的話語權呢?臺灣的問題是格局太小,眼光太短。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4-19 15:58 回覆:

「中國」是臺獨語言,尤其是談論兩岸事務時,「中國」之詞是大忌,除非﹕一、這個「中國」的內涵包含大陸和臺灣;二、你是臺獨人,那我也沒話。

如果連這也釐不清,其他就不用多說了。

連我這樣的想像都要拒絕,難怪臺灣人越來越離心。同文同種的臺灣人都凝聚不了,不知道你的「仁、義、信、禮」在哪裡?主宰世界」、主導普世價值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