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總算見識到一項臺灣人的遠見!
2010/07/06 13:53:32瀏覽759|回應0|推薦3

轉載一篇文章,感嘆,總算見識到一項臺灣人的遠見!文章在後面。

劃時代的ECFA簽署之時,也是盧彥勳打入「世界八強」之刻,看到臺灣輿論瘋捧盧彥勳,只感到一絲可笑與悲哀。臺灣人的視野,仿佛是小孩子 ---- 小孩子就是只看到自己,只會從自己幼稚的思維來看外部世界,而不會用「全方位的成熟眼光」來看世界。作為一種精神,一種個人奮鬥的成就,盧彥勳是很了不起,但作為「臺灣之光」,臺灣的智慧仿佛缺了一根筋,不明白,那對「榮耀臺灣」幾乎是沒有作用的 ---- 設身處地想一想 ---- 「八強」中的其餘七強,他們是什麼「之光」?臺灣人對此毫無興趣,既然如此,盧彥勳的「之光」,又有什麼意義?

連這樣的道理都不懂?或更甚,告訴他了,也聽不懂?或懂了,也不接受?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會有「驚艷」之感,這實在是因為臺灣的輿論、眼界,都太平庸了。

------------------

名家專欄-後ECFA 台灣是大陸良性催化劑

  • 2010-07-05
  • 中國時報
  • 【林中斌】

國內喧騰已久的ECFA在六月廿九日簽署了,兩岸進入新的時代。

藍綠兩黨對此反應是單純而對立的,但是台灣多數人民的感受不同。他們既欣慰台灣經濟的困境出現曙光,兩岸戰爭陰影逐漸消除,又憂心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否將隨兩岸經濟、社會、政治的整合而被侵蝕。

他們的感受並非沒有根據,因為美國國勢漸衰,而中國不只崛起且戰略高超。然而,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兩岸融合的潮流,台灣與其無效的逃避抵制,還不如善用智慧,積極展現小而美社會的強項,順勢催化提升大陸人民生活品質,甚至善意的提供經驗協助大陸即將推動的政治改革。

政府是暫時的,人民是永久的。兩岸人民所關心的一樣:少年的醫療、中年的房貸、老年的醫療。台灣如果幫助了大陸人民,贏獲其心,最後還是幫助了自己。五個面向值得注意。

一、北京大戰略:不戰而主東亞。這是二○○四年十一月七日新加坡海峽時報訪問我的標題。六年後五月,美國外交事務期刊中Robert Kapland的文章印證了當時的看法。他建議美軍從日本、南韓退守關島,以避免挑釁北京。北京近年來用經濟、文化、外交打前鋒,以軍事為後盾非常有效。對台,北京目前採三個作法:以慷慨善意爭取台灣民心,因為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施壓華府停止對台軍售;推動兩岸軍事互信。

二、美國「調適派」興起。美國發現,無法壓制中國崛起,於是調整自己以適應中國崛起漸成華府對北京的說詞和作法。它不同於以往美國對中國政策如「交往」、「圍堵」或「交往圍堵」,而是美國不再扮演主角。美國主觀希望,「調適」劇本裡美國不再是唯一主角,而與中國共為主角。客觀上,美國若不小心,地位可能下滑。意涵是:美國遲早將無力防衛台灣,也無法軍售台灣。這是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九年的報告所提,也是美國友台人士私下的警告。

三、北京政治改革將來臨。○九年初以來,北京採取多項突破性的開明措施。包括:要求高層黨員申報財產(台灣九○年末期已施行)、全年有十七位省部級官員因貪腐被捕,打破改革開放卅年來紀錄、刺官烈女鄧玉嬌無罪釋放、新華社揭露國企五礦業集團汙染、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再度呼籲民主、最近正面對待工人要求工資調漲等。這意涵中南海為確保黨的長期領導地位,開始因應人民新需求而採取行動。而台灣寶貴的政治改革經驗正可提供參考,好的採用、壞的避免。

四、中國快速度過世界金融風暴展現更多成就。她不只○九年成長保八,之後她成為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最大太陽能面板和風力發電風車生產國、完成世界最快高速鐵路(技術將輸出至美俄等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十多年來,西洋專家不斷預測中國經濟崩潰,但是她反而愈來愈旺。這是因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崛起,所以教科書都不靈光。意涵是:台灣經濟發展無法自外於大陸。

五、台灣強項是社會。讓我們面對事實:台灣不是大國、她的強項不是軍事政治、不是經濟規模、不是國際影響。台灣的強項是有活力、細膩、創意、自由、人情味、國民素質的社會。時報記者深入雲貴,村民聽說他來自台灣,馬上想到慈濟救災,對他充滿感激。台灣應對大陸社會扮演催化劑的角色,量少作用大。我們目前應採取交往兼嚇阻的大陸政策。用多重嚇阻防止大陸對台用武,在大陸政治改革之前,延長台灣良性催化大陸的時間。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419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