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4 21:07:42瀏覽745|回應5|推薦9 | |
(舊文新刊,致 尿布小孩)2012.02.14旺報 前國防大學校長夏瀛洲日前再次表示﹕「國軍共軍雖然理念不同,但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統一,目標是完全一致。」,臺灣朝野對此又是一陣撻伐。夏校長的話在今天的臺灣聽來確實突兀刺耳,但從憲法高度探究之,此話原則上並無錯。 兩岸間的矛盾糾葛,歸根結底在兩點﹕「價值」與「身份」。具體而言,「價值」就是政治體制差異﹕臺灣民主,大陸專制;臺灣自由,大陸獨裁。毫無疑問,「價值」的阻力,即中國大陸現存的專制體制,在當前,是兩岸隔閡的最大因素。至於「身份」,則是族群和國家認同﹕兩岸兩個政治實體,是否都屬於「中國」?兩岸人民是否都是「中國人」? 如何看待這兩點?答案就在「國統綱領」裡。 「國統綱領」在「壹、前言」部分就開宗明義地闡述道﹕「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的發展,也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的願望。」,這就清楚回答了兩岸間的民族和國家認同的「身份」問題﹕兩岸都是「中國」,都是「中國人」,都謀求統一。 至於「價值」,「國統綱領」光是在「壹、前言」和「貳、目標」裡,就兩次分別闡述道﹕「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以及「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亦即,撇開屬於經濟因素的「均富」不談,在政治上,「國統綱領」堅持的,是「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原則。 按「國統綱領」,臺灣應該和對岸區隔的,僅僅是「價值」---- 民主自由vs專制獨裁,絕非「身份」,因為兩岸都是「中國」和「中國人」。夏校長的話,不完全符合此精神嗎?非要說夏校長的話有何不妥,大概只在於「理念」這個詞稍嫌含糊,他如能多加「價值」兩字,變成「價值理念不同」,或能更清晰表達兩岸間的唯一區隔﹕「民主」的「價值區隔」。但後來,當有大陸人士對夏校長說「現在也可統一啊」時,夏校長回曰﹕「中華民族未來的統一,應該要在三民主義之下」,就再清晰不過地揭櫫了兩岸的「價值區隔」。 要說「國統綱領」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兩岸「民主統一」,它忠實體現了中華民國憲法一統中國(「增修條文」﹕「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精神,也是藍營至今還有很多人信奉的族群和國家認同原則。按憲法精神,夏校長的話並無不妥,相反,「不統不獨」才有違憲之虞。今天,在臺獨陣營對臺灣社會進行了二十多年的「去中國化」洗腦後,號稱「中國」的國民黨放棄統一,將「中華民國」與「中國」悄悄切割,很多有「中國情」的藍營人士視之為選舉需要,不追究其「違憲」也罷了,但如他們要表達一下「統一」的願望就仿如大逆不道,臺灣社會的是非價值已被何等扭曲,「中國國民黨」理解嗎? 在臺灣,是臺獨陣營,才將兩岸的區隔從「價值」強拉到「身份」,杜撰出「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等的違憲「神話」。難道說,絕不承認「中華民國」的綠營,從總統副總統(陳、呂)和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蔡、蘇)始,鼓吹和推行他們絕對違憲的臺獨,是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民主權利」,但藍營的退休軍人宣揚「統一」,就不是「民主權利」了?民進黨聽到夏校長含有「民主統一」意味的話腦羞成怒也算了,「中國國民黨」何必跟著起舞? (作者為加籍陸僑專欄作家) (此文標題改成「符合憲法精神……」會更恰當)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