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民一起拼經濟
2014/01/03 09:56:21瀏覽748|回應1|推薦13

看到五年來的台灣經濟只能用欲哭無淚來形容。薪資水平居然回到16年前的水準,實在有夠洩氣。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不要等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海平面上升10公,台灣已被經濟的衰敗拖垮,提前進入加護病房。

 

常看中國傳統誌怪小說如封神榜、平西記的,都看過雙方排列的陣勢,有所謂生門及死門的擺法。凡進入生門者,顧名思義就會安然無事;而進入死門者,枉有通天本事,也是一陣金光亂閃,掉下陣來被抓走。請問台灣的經濟生門何在?這是大家都亟於尋找的。

 

我認為台灣的機械及化工兩大傳統產業及其衍生的週邊產業已然無法再創榮景。中油所代表的化石業由於環保的門檻設限,已經到頂了。而多層次的機械加工、模組工業等,也完全沒有辦法在工資方面打得贏對岸。

 

剩下就是電機、電子、生科了。但是電機、電子由於四大慘業二年前就開始衰起,還能再指望嗎?(筍按:四大慘業分別是DRAM、面板、LED以及太陽光電,由於連年虧損且金額龐大,被市場冠以「四大慘業」的名稱。這些產業主要共通特性為技術及資本密集度高、資金需求龐大、產品生命週期短,需要大筆資金進行投產。以DRAM產業為例,過去十多年來,政府與民間的資金投入量就接近1兆多元)

 

剩下的生物科技產業,我只想請問,有能夠一年投入百億的企業來玩嗎?國外的藥廠要開發一種新藥,估計至少要10億美元,耗時12年。請問台灣企業家有這種魄力嗎?

 

其實我對高新科技一向是不主張投入太多資源的。因為高新科技對資金需求太大,動轍以千億臺幣為單位。一旦有新材料出來,很可能投資就全部泡湯,風險實在太大。若用同樣資金投入傳統產業或服務業,其雇用人數與高新科技比較,則可能比高新科技多出十百倍。且高新科技前幾年又可免稅,加上排擠有限市場資金。所以發展高新科技實在不是台灣應走之路,且絕不應是最急迫的。最急迫的產業應是容納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才是正確的產業規劃。也就是解決就業才是問題的核心。一當充份就業後,其它問題就容易得多了。

我曾想過,台灣只有文創及觀光還算稍有前景。另一個我也想過,它的經濟效益超過許多人的想像,就是開放陸生。按因受少子化影響,專家估計5年內大學將短收學生約10萬人左右。試想,只要每年開放陸生10萬名來填補短缺,以每人每年花費台幣25萬元計(含學費(一年約10)、機票、膳宿、休閒、衣著、交通等),則每年可產生的總支出為250億元。如以四年累計,則每年產生1000億元。若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3(一般約5),則每年將貢獻GDP3000億元。你覺得如何呢?事實上,加上學生家屬的來台探視花費,將遠不止此數。

 

台灣原有的163所大學原本可能有半數在數年之內就因少子化而關門,也將因陸生開放而重獲生機。最重要者,它尚可將學者教授等高級人才,因穩定之學費收入而保存並預儲在大學之中。我們看美國的許多研發都靠著大學的實驗室及學者長期投注心力才完成的。許多著名大學的實驗室都對美國的軍事、科技、生化、電子、化工、天文、氣象、物理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所以,馬政府應儘速將陸生三法中的三限六不條款放鬆及修改,以擴大陸生來台就學所創造的經濟效果。按:由於法律對陸生的不友善,迄今每年來台陸生不過一千人左右,教育部開放名額為每年二千人。

 

按:媒體報導稱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提出「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根據已曝光初稿,報告提到台灣應善待中國人民,「特別應善待在台陸配、陸生與陸客」,在國家安全無虞及制度完善配套下,逐步檢討與修正法令,形塑友善環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wy1029&aid=1032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