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24 21:58:50瀏覽2547|回應4|推薦23 | |
幹過民進黨時期的經建會主委陳博志經常鼓吹美國過世經濟學者薩繆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的一套冷門理論,即所謂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在全球都在簽FTA及TPP、RECP熱議的當口,陳可謂是一夫當關,民進黨也將其視為經濟學理論大師,將其做為阻擋中國熱時的權宜運用。此可從小英團隊的一再聲稱,要參加TPP及維持兩岸的現狀,就可明白民進黨是說一套,做一套了。 按:薩繆森主張,倘若各地的生產技術相同,而且生產同樣的東西,則使不同地方價格趨於一致的市場力量,也會使不同地方同一種生產要素的價格趨於相等。(生產要素指勞動、資本、土地及企業家精神)。 簡單說,即是高所得國家與低所得國家,若均採自由經濟,互相貿易,最後將使高所得國家的生產要素價格(如工資)被拉低。然此說的成立前提,必須是技術相同,且生產同樣的東西。 筍按:薩繆森的理論表面看似乎有它的道理。然而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不是恆定不變的,技術創新更是一個極大的變數,且貿易雙方不可能一直出超或入超的。 民進黨由於恐中、仇中、恨中。竟然置國際貿易最基本的常識不顧,就不用提經濟學大師李嘉圖的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理論了。薩繆森的理論其實無法充分解釋自由經濟及國際貿易的。 主要這個理論是有條件下才能成立的。也就是說雙方必須技術相同,且生產同樣的東西,則在短期之內,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但時間若拉長,吃虧的一方,不可能站著不動挨打,這是其一。其次是沒有一方,一直使用同樣的技術及生產同樣的東西。最後則由於外匯、利率與貿易,是一個三體難題,任何國家它只能顧到其中兩項,無法三者具顧的,它只有邊走邊打。 我在念大學時教我數理統計的方純師,曾說了一個令我印象迄今難忘的事。他說,創造一個理論是非常困難的,它必須經得起幾百萬次的証明,但要推翻它,只要找到一個例外,就可以了。 我今舉出數例,以說明這個要素價格均等理論之無法成為成熟的理論,(所以這個理論,早已被經濟學界棄置)。如果這個理論行得通,則國際貿易及自由經濟,就不要玩了。全球自由化也變成不可行了。 按:新加坡是一個小島經濟,走市場經濟及自由貿易是它唯一的路,然則它的人均所得根據世銀統計,其2014年已高達55,150美元。韓國則是另外一個與中國貿易往來暢旺的例子,其人均所得27,090 美元,早已超過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按:台灣則由於不能大幅利用與中國之密切關係,被著名財經子雜誌富比世(Forbes)報導:「5個跡象顯示台灣是新興國家,不是已開發國家」。 任何社會科學都不能走極端,它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成立。所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迄今爭議超過160年,未能定於一尊。 總之,一切應以現實功利為主。我們看到英國這個老牌民主、自由貿易及市場經濟的國家,居然不顧美國的想法,率先加入一帶一路;它又再度不顧美國,大力協助中國取得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就等於通過主權信用評等,取得人民幣在國際流通及支付的資格。就知道英國政治上現實主義的厲害了。 我還要指出李嘉圖的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理論,迄今已200多年,在在證明了它的有效性,亦即國際貿易對交易的雙方,長遠都有好處,然則何以台灣16年薪資未漲呢?原因除了內部的所得分配不公外,主要在於台灣是單方面的對大陸交流。即只准向大陸出口,卻不准大陸許多貨物進口。所以台灣對大陸出超,可年達美金400億元。 除了貿易外,投資亦然,亦即只准台灣投資大陸,不准大陸投資台灣。這只要看民進黨對台積電投資大陸及紫光投資台灣矽品的態度,就明白了。在這種殘缺的貿易體系運作下,當然對台灣長遠經濟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簡單說,經濟要好,只有雙方平等交流,單方面硬幹是不成的。 在條件不對等的情況下,民進黨抱殘守缺,一再的引用74年前的過氣理論,來阻擋兩岸經貿交流。拿22,000元月薪的年青選民,只有自求多福了。 按: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主要就在貿易保護主義,它導致其它國家以高關稅作為報復;遂加劇了全球貿易的崩潰。而經濟衰退的後果則是大規模失業,大蕭條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大蕭條期間約有200-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此段部份摘自維基)。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