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融問題初探(一)
2016/04/15 21:36:22瀏覽830|回應0|推薦12

由於長期寫政治、文化及宗教等評論文章,對悠關民生的經濟問題,較少觸及。然眾所皆知,經濟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因之整理了一些經濟及金融上的基本觀念,以示不排斥任何特定題目之意思。

 

按所有金融問題,探本溯源,就是風險信用四個字,一切金融上的運作及規範,本質上都離不開這四個字。

 

天文物理學上有所謂的三體問題,就是說,你永遠無法求得太陽、地球、月球的精確質量,蓋三者間彼此有著互相干擾的情形,於是產生了混沌效應。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初始值,最後會造成極大的誤差。

 

同樣,在金融方面也有所謂的三體問題。就是匯率、利率及貿易,三者間一樣有著複雜的三體問題。

 

打個比方,一家台灣外銷廠商(實情可能是幾十萬家),當然希望中央銀行將台幣對美元貶值,假設貶低5%,則原以100美元的報價,可以95美元報出,當然容易搶到訂單。然而,同樣的貶值,在進口商則是叫苦連天因為本幣貶值,則進口必然漲價(如石油、煤碳、鐵礦、麵粉、玉米、零組件等),廠家進貨成本跟著就會上漲,消費者也就叫苦連天,此時或改買替代品或乾脆不買,進一步就可能造成市面蕭條。(按這就是台灣的央行一直不願將台幣貶值的主因)。就是國內物價上漲的顧慮大於出口。

 

且用貶值來操作貿易,往往以鄰為豁,極易引發報復。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忍受對方長期以匯率貶值做為外銷武器的。國與國間的匯率,它有一種自動調整的機制,絕不會無止盡的讓一方獲利,此與國際貿易的理論是發生衝突的。當然特殊的單方面讓利另當別論。

 

廠商用外銷換回的美元,向央行以等值的台幣商兌換,如此則造成國幣流通額增加,容易通貨膨漲(即鈔票不值錢),影響廠商製造成本增加,售價上升,消費減少。長期而言,自然產生自動調整抑制外銷的作用。

 

然而短期而言,貿易是不會因著順差而自動抑制的,這關乎廠商已經投入的資源(包括增資、貸款等)。最後貿易產生之順差,將導致市面遊資氾濫,在利益誘導下,所有錢潮將瘋狂投入房、股市。終致招來國外禿鷹,惡性炒作,在養套殺之下,將美元席捲一空。

 

泰國於1996年,及越南於2008年,在外貿極度暢旺下,突然間,整個經濟崩解,即可說明一切。

 

總之,貿易與匯率(幣值)間,有著極高的相關。但事實上的複雜,尚遠不止此。因為,一當外匯過多時,人們手頭寬鬆,就會將錢存入銀行。存戶當然希望利率提高,但央行為顧及貸款者的困難,它不會一下子將利率調高的,通常它的調升是以0.025%(千分之2.5)做為一個微調單位(稱為一碼)

 

央行(主管匯率及利率)會同時考慮進、出口商及存、貸戶。在出口暢旺,製造業發達,市面繁榮下,貨幣供應必感不足,央行則須增加貨幣流通量;但如同流水,一當水量增加後,壓力就會加大,速度也跟著增快,貨幣亦然。於是整個金融體系在不斷榮景的相激相盪下,就呈現資金泛濫。

 

如果央行始終猶豫不決,則低利率之游資,就會外移,進入國際市場,購買它國之公債、資產(房股市)。在游資大量出走下,就會造成市場美元短缺及升值之連鎖反應。此時央行只有調升利率,以Hold住游資移出。但利率調升太高,則增加工商業之困境及購屋者的痛苦。所以利率及匯率都是一個過與不及的問題。

 

當時泰國及越南為了阻止美元大舉外逃,但又要維持外銷的貿易順暢,遂將利率不斷調升,其年利率居然分別高達13.25%14%。在如此高的利率下,造成廠商製造成本暴升,紛紛關廠倒閉經濟,經濟幾近崩盤。

 

因此,匯率、利率、貿易三者,是相生相剋的。它只能顧兩頭,無法同時顧三頭。也就是說顧了匯率及貿易(出口)時,就無法顧利率;顧了利率及貿易時,就無法顧匯率;顧了匯率及利率時,就無法顧貿易。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wy1029&aid=5358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