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痛苦,只因我們喜歡想著它
2011/11/03 08:47:59瀏覽3160|回應18|推薦134

    

Meditation and prayer feeds

the soul. 

靜思與 禱告

是對靈魂的充電 

                    -Og Mandino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God's creation.

Mystery and Suffering only exist

in the mind.

不是造物者的創造物有問題

看似神秘不解的

或是

痛苦的感受

只是存在於心裡 

                    -Ramana Maharshi

You can always cope with the

present moment,

but you cannot cope with something

that is only a mind projection

you cannot cope with the future

or recreate the past. 

你只能對當下一刻有所著力

而無法對心內投影出的概念、或未來做些什麼

或是重新創造過去的事實 

                    -Eckhart Tolle

  

痛苦,只因我們喜歡想著它

 

不要誤解,我喜歡「靜坐」是沒錯,但是I am NOT that crazy about it。雖然只要一有機會空檔,我就閉目收斂內觀,低頭緩步而行,然而跟一般人一樣,我的日常作息也不容許我有那種奢侈可以常常靜坐,就是周末,也不一定能有自己的時間靜坐,有的也就是日積月累的早晚 30 分鐘沉澱心情與靜坐。

當然,喜歡靜坐, 也不表示說我就是內向沉靜的個性;相反的,其實從年輕以來,我就是那種,像當新兵受訓時單兵基本教練裏的「戰鬥蹲姿」:總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Always ready to act. 等待著一個目標出現而衝鋒;後來有人告訴我這就是「射手座」的宿命:Always in action! 好吧,我得承認,自己還有點喜歡這種「宿命」。

然而,或許就是這種有點過度興奮的生命態度,總覺得生活會有甚麼有趣的事要發生,以至於說話快,反應過動得很,而似乎物極必反的,一旦有幾次,因特殊機緣接觸到要求獨處的靜坐學習,我被迫把自己與「假想的目標」分離,轉而把自己身體與心靈,當作一個新假想目標,而必須與這個陌生的自己獨處的時候,

最初或許是有點不知所措的無聊,但是如果耐心給它一點時間,你漸漸會有一種新的生活態度與眼光,投注自己的熱誠於其中,當你發現自己身心原來是自給自足的時候,竟有一種滿足與平靜,這些感受也就是這麼早晚30分鐘,持之以恆一直以來的一點心得,然而,對我而言,飲一滴而知大海之味,已然足夠。

其實,我懷疑,現在就算把我放到深山古剎裏,我未必會有甚麼新鮮的體悟,反而是,在這種暴風雨裏的一分珍貴寧靜,常常能引領我,從這紅塵裏,困於欲著、俗不可耐的惱人生活之中,得到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火宅透出的清涼。

我們總是自信滿滿的相信自己是自己心 (mind) 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如果我們是心的主人的話,該是誰聽誰的呢? 自然是,我要工作,需要思考創造,我的心就開始啟動,想睡覺時,就自由停止休息;就像有一個開關一樣,停止與開始,是我說了算,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當我們不需要思考的時候,思考與想像、回憶、概念還是不斷的驅使我們身體繼續工作,因情緒而反應不得休息,不斷損耗,我們,其實只是「心的奴隸」,而非主人,所以現代人總開玩笑的說,能好好睡一覺也算是好福氣了。

靜坐練習內斂收攝心眼內觀的功夫,就是要透過專注觀察自己身體心理動態萬象 (psychophysical phenomena) 裏去找到、看到那個開關,找回心的主動性,去除生命無意義的內在損耗,並進而恢復浮現未開發的自己絕大部分潛在智慧。

不過回到日常生活,「口頭禪」說多了,恐怕連自己都要不相信了,要實在的心裏踏實,還是得花點時間閉嘴作點「真功夫」,偶爾得密集的去用功幾天,

話說這一天,被通知有一個一日禪修,照說是該去的,但是你看外面陽光和熙,清風徐來,真是個驅車出遊山上海邊的好日子,那場剛上映的院線片,風評也很不錯,有幾本台灣剛買的書也沒看完,反正,這些事似乎都比關在禪堂裏枯坐要有趣多了。

不過,我知道這是個熟悉的掙扎經驗,每次不甘不願的強迫自己去好好坐一天,晚上回到家,多半是很高興自己沒真的跑出去遊蕩,因為對陌生的自己、和自己的心又多一分無以言喻的真實經驗與理解。

這一天,同學們請來的是一位馬哈西傳統的緬甸禪師,他是附近一間寺廟剛被請來的住持,英文還很生硬,但是眼神裏是透著慈祥與寧靜的。

照例,同學們在禪師引導下,作了幾個小時坐禪與行禪,根據這一禪修傳統,坐定之後看著自己小腹起伏,如果有明顯的感覺(如腿痠、背痠、打瞌睡、胡思亂想) 就要去做「心理標籤」(noting),譬如腿痠,心中就默默註記著…”,如果在想未來就默想著:” 計劃計畫計畫…” 想過去,就默默注意著標籤上回憶回憶回憶…”等等。

如果都沒有分心了,就回到小腹起伏的專注觀察,這個過程中你會得到一種「直觀的智慧」(direct knowledge): 即「生起的必歸消滅」,身體感覺與心裏的感覺現象無非是一連串生起又消失的重複過程,無以久住;「永久不變」與「永遠快樂舒適」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幻想錯覺,這種錯覺只是一再帶給我們不理解的意外與失望。

一天結束前,同學可以逐一到禪師處報告心得:

我跟禪師說,現在對身體感覺(feeling) 的掌握比較有把握,當我盤腿久坐感到腿痠或腰痠或脖子痠的時候,我可以很快專注中性覺知到現下的「這是痠這是痠」;清楚明白所謂「我的腳」「我的身體」不過是一連串感覺傳達的集合,而不加上新的「未來如何、下一步」的概念如「我感到不舒服、該站起來了、外面可能更舒服」等等;

然而,我仍然有困難從陷入對過去回憶與未來計畫的思考(thinking) 裏,馬上回到中性的標籤「在思考 在思考 」所以,正在繼續用功中

禪師聽完以後,寂靜片刻,他微笑凝神注視著我回說:「我的建議是,你可以想想為甚麼你這麼喜歡想(Why you LIKE to think?) ”,也許想明白以後,就不難察覺到你希望頭腦停下來,而不能停止的時候也能註記正在想正在想

禪師的英語是生硬的,但是,他的眼神是慈祥又洞見澈透的;給予人一種啟發與希望,回到座位上坐定以後,我便開始繼續用功,這下來的一個小時,竟如彈指片刻,瞬間而過,只因自己專注這個疑問而飛逝,甚至一天下來的腿痠腰痠也不困擾我了。

我注意著我為甚麼「喜歡」去想著遙遠的過去與未來;除了無意義對不可知未來期望、等待快樂經驗的重復,連過去的「痛苦」經驗,我都「喜歡」重複去溫習它們,用以肯定我曾經是那樣徹頭徹尾的「受害者」,肯定生命對我並不公平,原來是我「需要」痛苦,想著痛苦,未來有「更大的痛苦」可能,才讓我的繼續存在得到一種自我認可的解釋。

回家的路上,我似乎少了一點對我那頭腦裏95%未開發部分的盲目(據科學家研究,人類平均只有5%頭腦被開發);

因為我說服自己是受害者,念念不忘著痛苦,因而自願被痛苦的經驗征服,發生過的悲傷與痛苦,是如此的中性,它又何曾想要加害於我;我不過就是這麼「喜歡」它們,因而重復不斷的想著它們,不放過它們,又加了驚悚劇本而投射到未來罷了。

傷痛苦惱與我們的關係,不過是如此的關係。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579917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寂靜正念
2011/11/30 07:34

問候 Empty Traveler 安好

這篇文章寫得很棒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本性

只是都讓自己的無明和五蘊所迷惑而不覺

不需要向外修法,保持正念不要胡思亂想

不去想煩惱痛苦  煩惱痛苦就不會住心

本來就沒有的東西   是自己把它找來

生病的人想著自己身體本來就沒病

那疾病就不生起

這種自心的無價寶藏  心無憂惱寂靜

就是寂靜無還的境界

水 羚 祝福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2-11 06:35 回覆:
其實
這就是我常警惕 "知識" 與 "智慧"的差別:
中間需要一段親身的用功過程
如人說的"數食不能飽"

惟有暫且拋下世俗獨處一番用功
方有發生智慧的可能
要不 知有"本性"
但是 "本性" 到底在頭 在腳 在上 在下
在東 在西 在南 還是在北?
不曾深思的話
如此的"本性" 不過是個閃閃發亮
高貴的抽象名詞罷了
就像有些老把慈悲掛嘴上的人
沒有不求回償的深深去愛
幾個人類 生靈 真實些

與水羚共勉之


nh nj
that's so true ...
2011/11/21 00:50

and, someday,  you found that you learned something by retrospect, the painful experience has become part of maturing process. pain is not pain any more, relief and joy instead.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25 09:20 回覆:
Spiritual growth always comes with tears and blood.
One would never know the true meaning of things
happening upon us until later days.
That is why we have the following saying: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

When we start to have the ability to see both joy and pain with equanimity
we are then truly liberated from the false view of suffering,
we are truly a free man  from illusion and the story we made in our head.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痛苦,只因我們喜歡想著它
2011/11/20 02:23

沒錯~千真萬確又精準的一句話!!

可我想問E-T大哥一個問題..

"生氣"

也只是因為我們喜歡想著它嗎?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23 10:33 回覆:
根據《阿毗達摩》(Abhidharma) 即禪修心理學的理論上說
"嗔(細微的怒)心所" "忿(粗顯的怒)心所"如果任其滋生滋養
是為"等流果" 效應
亦即重復對人事物慣性反應的生氣 會使自己的"嗔憤習性"愈行壯大
所以也可以這麼說 我們被心所控制 以至於對類似情境的發生
而了無新意的 讓心的情緒慣性所控制

平常多讓自己對生命的小事情
柔軟 感動 沉靜獨處 培養另一種"悲憫"的"等流果"
則多有智慧 從被心的慣性控制裏 刀口上 奪回主控權

另一方面 一點怒氣也不壞
"文王一怒而天下治"
如果是一種那種振奮心情 從萎靡中奮起向上
則是人類勇猛對抗逆境之必須

ㄝ 好像跟沒說一樣

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
吾人應朝向"解脫"主控的方向
努力不做心與情緒的奴隸
而是讓沉澱後背後 混濁消退後 那腦部 95% 的智慧超越心的不穩定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阿Q
2011/11/09 13:01
我剛好相反﹐ 最怕去回想痛苦的經驗﹐ 除非我刻意想從那兒得到什麼。譬如﹐ 想寫一篇那時的心情. 那麼, 我會讓自己沉湎在那段悲傷裡一段時間﹐ 然後就讓它埋在心裡﹐ 再不去攪動它。

如果未來有「更大的痛苦」可能,那我對現在的的繼續存在就不會感到快樂了。所以﹐ 我寧可不去預想﹐把能量存起來﹐ 等非面對不可時﹐ 才有力氣對付。

這算阿Q精神嗎?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10 03:46 回覆:
痛苦細分有很多種:
身痛心痛 (Pain, hurt) 、舊日或是童年心理創傷 (Trauma) 等等
這裡尤其比較著重於後者,它常常不經意的在類似情境產生時
意外的偷襲我們影響我們的心情與行為
廣泛的說可以總說為
"身苦或心苦" (Suffering of Pain)

其實另一種很 Subtle 的是一種"壞苦" (Suffering of Change)
心裏因不能理解呈現的重復排斥對立矛盾感
例如
不論能一起多久 我們總是要與相愛的人分離
生活上必須面對與討厭迫害你的人
我們得到的總是與期盼的不相符等等

在"無感痛苦"的太平時候  不苦不樂的感受。
如無聊,無趣,這種沒有感覺的感受,雖然現在不是痛苦,
但是因為時間流逝,將會招致其他的痛苦,故稱行苦(Pervasive Suffering)

不管是哪一種 明顯或不明顯 潛在或眼前
如果事先常常給自己打預防針一樣
有智慧理解它們共通的生起又消滅的時時變化無體特性
就不算是阿Q了 而是一種積極時時覺醒(mindfulness) 的人生態度 :

亦即
不用特意去想過去
但是常常專注在現在這一刻的想法是否有無常智慧
就暗藏了穩定自己的方案
萬一過去突然浮出的時候
一個人面對當下的習慣用功
穩定的心自能有力道自主 "四兩撥千斤"
卸下過去心裏痛苦創傷對當下身心影響的副作用

也就是說
養兵千日 用在一朝
痛苦對心打擊的減緩乃至消滅
在智性上用功是很有希望的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靜心
2011/11/04 22:44
我讀中學時有皮膚過敏的現象,每天皮膚總是會這裡那裡癢腫一塊,但是癢卻不能抓,因為越抓越癢,越癢腫塊面積也越擴張,而這樣的皮膚過敏毛病卻無法根治(我自己早已不稱它為皮膚過敏疾病,因為我不認為這是一種疾病,因此總是稱之為毛病),只能服藥讓皮膚暫時不癢腫,但是服了藥就會昏昏欲睡,何況我對很多西藥有過敏反應,這皮膚過敏現象持續了幾乎整段中學六年時間,我最後是使用自我心理控制法而克服了皮膚過敏之毛病,我的所謂自我心理控制法就是,當我的皮膚開始紅癢時,我就假想,我的皮膚並不是癢,而是刺痛,這種刺痛的幻覺會把實際的癢感壓下去,於是皮膚就停止發癢,紅腫也就隨著消失。

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我在做刺痛的幻覺時,我似乎就是進入了一種脫離現實經驗的境地,而那時,呵呵,我還是個青澀的十幾歲女孩。

Empty Traveler說的[痛苦,只因為我們喜歡想著它],使我這麼想,只要換成[癢腫,只因為我喜歡想著它],就是我個人的類似經驗了。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05 06:21 回覆:
自己也有很相似的經驗:
我猜那是一種蕁麻疹吧? 中學時代很多孩子都有這種
中毒性反應 (中醫說皮膚病都是肝的解毒過量的問題)
原因可能是 我們身邊現代文明 食物 衣服 沙發 到處都是化學毒物染料

我以前也吃過那種白天打瞌睡的藥 記得是白色小藥片
後來果然如中醫說的 20 歲後體質就會改變
(也可能是 我們被毒慣了 或是換了環境 搬了家等)

黑月應該曾經是個專心用功的好學生:)
或者來自你天生的意志堅毅
我想你的"
脫離現實經驗" 其實是一種極度"專注"
一種脫落所有"折磨 不幸 倒楣"概念
產生的自然 心靈穩定自療力
這種定力是會改變身體感受的
所謂"心靜自然涼" "欲火燒身"
確是一種人類自然療癒痛苦的
共通心靈經驗
有些神教徒靠禱告的專注也有類似可能
而看到最多的還是由於心中常有慈愛能量者
因而神奇的 即使彌留其間
也幾乎沒有一般人該有的痛苦
(我最近剛好看到兩位 92歲 95 歲老先生安寧病房過世的case)

除此之外 我自己常常 也有類似的其他經驗
譬如感冒的時候 只是靜靜的看著自己的疼痛咳嗽
至少也能減輕痛苦

我還看過一本整體醫學(Holistic) 的書列舉病因
譬如瀉肚子可能是由於某些"罪惡感"
肺癌是來自過多的憤怒 等等
所以除了必要的化學藥物治療
也要從心靈上著手改變







☆.★.♀♂.☆.★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習慣
2011/11/04 14:52
是的,我們總習慣和痛苦相處,我們不是那樣習慣和喜樂在一起,總是自尋煩惱,靜坐可以和自己的內心好好的相處一起,微笑著看著心中的雜草重生,像是白雲一般的飄來飄去,靜靜地接受這樣的自己……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05 05:54 回覆:
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結束的精神旅程
但最重要的是
一個人"願意"開始改變自己的看法
加上耐心和練習 最終可以是面對苦惱的自我救贖

我們太習慣於"控制" 而不習慣"臣服"(surrender)
太習慣於獲得 而不知道鬆手
在物質(色)上如此緊抓
在心理現象上也是如此緊抓:
無論是感受(受)、思考(想)、決斷(行) 記憶、潛意識(識)

這就是五蘊執取的
沒有自覺 莫名所以的痛苦;
這就是我們追逐的感覺與控制
雖然自我感覺良好
卻是如水中明月般不實
最終
說服了自己應該是不快樂 痛苦的
而忘了自己原來可以不需要這些負擔

是的
擺脫了貫性概念標籤的自我欺騙
我們應該可以像白雲一樣來去自如的 :)

diva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一值沒辦法長時間靜坐
2011/11/04 09:24
作多一炷香的時間
但是
我卻可以在花園院子裡
專心的除著雜草 剪枯枝
四五個小時 心無雜念...
就是看著花草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05 05:18 回覆:
嗯 這是一個很好的精神經驗
平靜與喜悅都須從一個"(心的)所緣"(target to focus)
通常靜態的 畫畫 寫作 看風景 都可以
是這種讓心沉澱平靜的所緣 :

所以這裏 "花草"是讓你平靜的"所緣"
可以培養心裏穩定的能量

我們生命裏還有一個更大的主題
就是 關於自己生命苦受的無可逃避面對
外物的專注 很好
然而你永遠更可以在自己這個現成身心變化裏
得到一個中心回歸
因為身心經驗隨時跟著你
不像花草外物 不能隨時跟著你
你得過去看才有平靜

譬如
習慣看著呼吸 至少到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
我們 無論在如何紛擾的環境
都一定可以找到呼吸 回歸平日用功夫熟悉之處
你永遠都有一個"家"可回

坐不久 是必然
我們是如此的每天忙碌
不妨就坐 15 分鐘開始
持之以恆 很可能有一天你發現 1 小時 竟然像 5分鐘一樣!
你因而可以超過時間量化概念的令人莫名焦慮的侷限

是你坐時心的品質穩定專注重要
能坐多久
不是要點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過動
2011/11/04 07:45

靜坐可能是我永遠都無法做到的事﹐因為我一直在忙﹐心也一直在忙。

就是﹐嗯﹐很過動那種。®`²Û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05 02:55 回覆:
好動的我也曾經以為我不可能"靜坐"的
但是 各人有各人的機緣去理解
各有各的樂趣 只要你吃過一點甜頭
看到過"動" 的背景其實是"靜"
它帶給你的理解與平靜
你就明白"無法"是一個人為的限制
給你這老戲迷找來這段
我小時候就超喜歡的"功夫"片段: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11-05 02:54 回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