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念減壓
2011/07/27 07:47:50瀏覽3250|回應10|推薦112

  

  

 

正念減壓

 

正念(當下)減壓,是最近主流醫學,特別是心理治療方面的臨床新方法,就是一般所謂「正念減壓療MBS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以及「正念認知法」MBCT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這篇溫宗堃的博士論文有詳細的介紹。

生命中無論是身或心的傷害,如果是來自敵人,甚至是無理路人甲的荒謬傷害,確是不可避免,然而,我們自己內部對話的無聲重複播放,而造成自己對自己的傷害恐怕是更多的;即所謂「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我聽來下面這個笑話;

如果有人罵我們是豬,那也就不得了是做一次豬,問題是,我們常常不能就此結束,每次一再回想起來的那個憤怒感,就好像又被罵一次,又做一次豬,這種來自過去內部對話的傷害,或是對未來情況的重複恐懼感,過度刺激腎上激素,身體長期在戰備狀態下,破壞了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才是真正自己對自己更嚴重的傷害與壓力;所以心理上如何去除這種毒素,值得重視。

存在主義的哲學探討,描述了生命裡的無理不可避免荒謬性,而不斷的給我們帶來傷害與折磨,如果像卡謬《異鄉人》那樣的在處決前誠實自問,而展現了想活的強烈的意願,否定了放棄生命的自殺,因而更肯定了要「活下去」的求生意志與方向,那麼如何每日「生活」在社會荒謬劇,在常常被傷害中,繼續「活下去」(Live the everyday life),甚至產生更好的生命品質,就可以是一個通向智慧與經驗完全開發的好方向。

所謂「正念」(mindfulness),或是「四念處:

「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

  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

  身身觀念處、受(受觀念處)、心(心觀念處)、法法觀念處。」

 

                               《雜阿含經》607

其實是來自一個古老的禪修教導;可以藉之以認識生命真相,也是還原自己身心寧靜有效的方法。正念不但可以減壓,按照上面臨床及早期佛陀在世時南北傳原始經典的記載,也有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乃至癌症的記載;這並不意外,身心互為表裡,心理照顧好,生理內分泌也一定跟隨改善,我們的心理力量就是那樣的強大。

「當下」是我們生活的立即現實,把我們從內心對過去未來的傷痛與憂心慣性拉出來,可以依靠「回到當下」,在前文活在當下,我提出了一些獨處時在心理上,可以在十一處思維不能活在當下的原因,跳脫抽象徘徊不去的概念壓迫而在理性上回到現在的時空,日常生活裡的在技術上,則可以以這裡四念處的方法用功,在第一手經驗上得到非教條說理性的真實突破;四念處的古教,網上google 極多可多方參考,所謂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誰與爭。

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故鄉風月」自是當下瞬間的美好與自在的秘密仙境,本地風光,而它一直在那裏,只等著我們駐足發覺,它是直觀的、經驗的,與任何道德教條、某一種信仰,勸說都毫無關係,只是一個簡單的人性自我覺醒教導─你,自己有能力與權力快樂。尤其是當一個親身如佛陀那樣經驗到「見法」;只見動態才生即滅的暫態現象(法)而不見人我:不是「色法」(身法),就是「名法」(心法),跳出了主觀慣性感受,明白那有一個真的在受苦的人呢? 一切只是因緣來去不止,僅僅是原子分子層次的消長的「法爾如是」,一切生活、一切的愛憎對象,也無非都是見法的因緣,

 

與讀者們共勉之。

為了便於初學者理解,我製作了下面的簡表;

 

 

  

 

   法 (Dharma)

 

 

 

 

  個別對象

 

 

 

專注用功處(Mindfulness

Awareness)

 

一切憂悲苦惱回歸當下用功 

通向真理超越印象概念身心離

苦受

 

 

 

五蘊 

 

 

 

 

   

 

 

 

(色法)  

 

   

   

    色  

(physical body & organ)

 

 

 

 身念處

 

 

如實觀(當下):

呼吸、小腹因呼吸的起伏、移動、姿勢變換、行住坐臥 

 

 

法念處:

概念直觀看到生理老化新生心理概念的

生滅相續無恆常性

無我性(意志主控性幻覺)

 

 

   

  

 

抽象概念、過去記憶(名法)

 

 

 

 

 

    受  (feeling)

 

 

 

 受念處

 

如實觀(當下):

()受、

(痛)受、

中性

    想  (perception)

 

 

 

   

 心念處

 

 

 

如實觀(當下):

貪心、離貪、怒、惱、嗔、

平靜、

   

    行  

 (喜惡判斷

  volition)

    識 (consciousnes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5471615

 回應文章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減壓"也減了好一段時間了呢~
2011/08/19 23:32

沒事

我只是來送信兒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8-20 05:37 回覆:
ㄝ 那巧
今兒個正逮到TGIF 的周五空檔
剛才貼了一篇"跑步減壓 "
(才看到您這信兒)

所以繼續減壓中...
您將就著看看

您那"一點" 開天闢地的沒主題
功力也挺要得
一口梨 一口菸 似乎也很減壓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策略
2011/08/04 13:35
很同意的正念減壓策略﹐我也一直以 “ 對敵人最大的報復就是不被他激怒 ” 來自勉﹐所以要惹我生氣﹐ 很難﹗

因為你上篇文再次提及﹐ 終於讓我把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念完了﹐ 真是很棒的一本
書。謝謝你的無心之言 XD。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8-05 07:51 回覆:
啊 佩服佩服
悅己真用功
這不易承受之輕 是挺有深意
某種程度上 昆德拉以小說描述了
人類基本靈與欲的 分裂又統一掙扎消長之中
延伸了尼采的  "永恆輪迴"(Eternal Recurrence)的
生命悲劇重複性之"重"的必然歸向

這個命題"如果不選擇「重」而選擇「輕」會如何?"
 (逃避 獨善 不積極做改變) 引導讀者到
"你未必承擔得起你選擇的輕"
的結論:
輕易的有性無愛 似乎挺痛快
但習慣一人獨睡的托瑪斯
竟然在特麗莎的依賴之中
看到了由真愛趨使的共眠安穩
於是 他選擇了特麗莎 而非其他情人
是愛情故事
但是你知道昆德拉說不僅僅是愛情而已




PinkCottonCa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受教了, Brother~
2011/07/30 10:48
需得回來再三讀之,思之

了悟之心方能澄明

謝謝您給的功課!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31 12:30 回覆:
其實這文倒像
只是自己給自己的定時功課
與自我心得報告分享與有緣
讀者們讀過 若是少分有感一二
即為甚妙 足堪作者之慰藉 
然而
得魚而忘筌 重在心靈人性覺醒之啟發
文字本身無非昨日黃花 古人之糟柏
所以...
 無須再三讀之啦... XD

不過
我確定你睡不著時來讀讀
也許 像我以前讀三民主義 佛教思想史
治失眠一樣 應該可以幫助睡眠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錯沒錯~一定要正面思考
2011/07/29 23:16

就像那本賣的很好的 <<秘密>>

說穿了

它所謂"心想事成"的主題和關鍵,也都是在闡述這件事情

^^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30 09:00 回覆:
那本書的立意很好
帶著正面能量總是好的
就是期望不要太高
以為一切都會一帆風順
以免錯愕
總是遲早都有些不順可發生
這時候 身心合一的長期用功
心會比較強壯
有力量從累積慣性平靜的心理站起來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睿 智 開 眼 有 益 ﹗修 行 自 在 ...
2011/07/28 19:59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9 07:04 回覆:
自在輕安 可以是一種現證解脫法
不必像一般人 把眼光投向來世理想
如果現下都找不到平安
渺茫的下一世又怎能依靠?
佛陀古教 均以當下直觀為倚
只在身心現象暫態理解的信心
"法眼"大開 得自在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歪念減壓
2011/07/28 13:25
石頭再怎麼小顆,掉到清水溪,一定會濺起漣漪,產生水波動!

石頭再大,丟到大便坑,只有悶不出聲,一下下,了無痕!

我觀想,自己是糞坑,您奈我何!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9 06:03 回覆:
哈哈 這歪想挺對治!

佛陀古教裏有兩種觀: (究竟)真實觀 vs. (方便)假想觀

這裡的"正觀"或正念是指"真實觀" 或是"如實觀"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多聞聖弟子於色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是名如實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雜阿含83經》

意即以身心的真正可經驗現象生滅為所緣對象
實際實驗以後 會因經驗身心法無不自性空
而破身見執取 得初果聲聞(或初地菩薩) 現下清涼 不待時現法解脫

假想觀是作意以對治最強的煩惱:
不淨觀對貪欲或性欲, 慈悲觀對治嗔恨
界平等觀對治傲慢, 因果觀對治愚痴 等等

這"糞坑"觀該也是《笑傲江湖》理任我行的"吸星大法"
可黑洞式消化所有不快 XD
不過希望不是四濺之下 造成臭不可聞了 :)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播放
2011/07/28 11:00
對喔﹐我都沒想到過﹐重複播放﹐其實是是自己傷害自己。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9 06:18 回覆:

所以至少
我們該常常重新撥放那些人們
對我們說的好話 對我們關懷
雪中送炭 情義相助

求人不如求己
最好還是
總回到注意自己的呼吸出入息
小腹的起伏 移動時腳底的感覺等等

這些中性的經驗專注
久了
你身心自然有輕安感 常常少了粗重身感
起床不皺眉 頭腦清新
一如船過水無痕般 身心輕輕滑過每日生活
即使崇山峻嶺 也是一回頭 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就是身念處的功夫成片
老衲決無誑語 :)
呵呵


陳凱爾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受益匪淺
2011/07/28 09:16
師兄學多聞,學貫中西,後學受益匪淺。後學的理解是,類似四唸處中較基本概念,西方社會也有。但會讓後學持續修行的,是因為佛陀認為人人皆有佛性,修行是要了要回復無始以來,歷經無數世業力因果泯滅掉的佛性。後學住國外,唯一的法學習佛管道就只有上網。因此看到師兄的文章覺得很珍貴。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9 06:57 回覆:
不敢不敢 東"讀"西"寫"而已 哪有學貫之實 :)
久久報告一點心得 以就教於有道之方家
也感謝您的分享回應

西方哲學在十九世紀以降對東方哲學的認同
確是漸入漸深 頗有合流理論研究與臨床身證之勢
許多心理學方法也受東方影響甚深
如榮格 與 赫賽 之流皆受東方哲學思考甚深
尤其是 60 70 年代的許多當年嬉皮 都曾到泰國出家
後成西方佛學大師 如 Jack Kornfield, Rober Thurman 等

佛性是為"成佛之可能性"
是鼓勵的 平等的 因果的 光明的
按佛陀古教 下列四預流之可趨向"初果"(破身見)
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不論您在哪裡 (例如 印度是佛教母國 但現在幾乎沒有佛法了
有人照古教聞思修的地方  就是有佛法的地方 不論中西處索 )
只要因地上 努力 人人有希望 但是個個沒把握
所以 必得有做功夫裏得踏實
得了然於心的親身現證

因而感知佛果不誆我
則必不退 上證菩提 下化有情
久遠前原始初衷也 !

與行者共勉之

 姣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正念正行
2011/07/28 07:53
這一篇我很受用____那一詞"故鄉風月" 正是我一直想念與回歸的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9 06:28 回覆:
嗯 人都聰明的
沒有好處 甜頭哪能持久
就是得偶爾在幾個人生掙扎受苦瞬間
慣性一轉念
回到自己的呼吸 身體移動 (身念處)
看到那個故鄉清涼月
才有一種眼光與眼界

禪宗有個比喻故事:
一人被盜匪追落山崖
一手抓著弱藤 旁有毒蛇 下有餓虎
可在藤的邊上有一團蜂蜜
這人驚慌之中 決定去吃那團蜂蜜 感受其甜美
然後...
故事就完了!

我們確實可以選擇那個回歸故鄉的清涼篤定
而非不斷的在恐懼自憐受害感裏淹沒

禪觀一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盡紅塵五蘊無我
2011/07/27 09:02

至誠之修於覺悟

覺悟之道於離相

離相之門於放下

放下之修在知足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1-07-28 06:23 回覆:
所謂"修行" 無非即是從此四念處下手自
理性無我理解 (聞所成慧 思所成慧)
達到無我經驗現證(修所成慧)
或由八正道正見 正思維達 到正定
(以無我真理現三昧所緣)
的過程

而至誠之動機 則在於殷切(三界)"出離心"
唯其明白世間之重複必然敗壞逼迫性
方有此至誠趨真理之出離心 自我期許
明五欲五蘊之熾熱不可著
向露地而坐清涼解脫之必然可行
方有如佛陀般人性高貴光輝之昇華可能

若是菩薩根性
則心出離 而身不離不捨紅塵
常感眾生悲苦 而廣修福德 助之憫之 不求己之速成涅槃解脫
離相而不避不懼 則是為菩提大道慈濟之願也

與行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