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寫 療傷
2009/10/30 02:54:26瀏覽2163|回應8|推薦67




書寫 療傷

週日參加一個臨終關懷團體的慈善籌款會,
Keynote Speaker 是
名華文女作家 李黎
分享她的生命經驗。

演講完,一長串讀者聽眾們排隊拿著李黎義賣的再版著作
《悲懷書簡》 耐心的等著她的簽名

我一邊想著她的演講題目

與你同行﹐走出傷痛
Dealing With Loss–You Are Not Alone

一邊看著他們依次的
挨坐在李黎邊上訴說些什麼;
這些人,
或多或少,都有失親過的悲傷吧,
我想...

回想自己生命經驗裡的失親

似乎更明白一些, 為什麼真正的悲痛,
可以用以 產生放大個人對 生命的著力點,
或是進而會縮小了 每日生活的不平心情;

禪修、靜坐、獨處
可以讓自己平靜些
但是
生命終究是要
透過悲傷經驗的整體意識,
以對有限對象的慈悲

經驗四無量心 的無限性吧。

這樣說來,
生命有過不可承受之重的人們,
某種程度上,
應該也是被祝福的:

不是 生命再也沒有苦難,
而是能
提早發現
這個生命過程的秘密

或許就像作家李黎
這樣的書寫 療傷
才能真正接軌
人道主義的真實面向。


與你同行﹐走出傷痛
Dealing With Loss–You Are Not Alone

作家 李黎
    
(在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四週年慶會上的演講 10/25/2009)
    
就在六天之前﹐一個16歲的Palo Alto的男孩﹐深夜裡獨自走到火車鐵道上﹐讓迎面而來的火車拿走他年輕的生命。這個男孩﹐我從他五歲的時候就認識他﹐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他都跟我的小兒子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年級。11年來﹐我和我們那個社區的父母親﹐都看著他一天天從幼童長成一個高大的少年。可是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得見那個深夜裡﹐他走在鐵道上時臉上的表情。我們不知道那個孩子當時究竟在想什麼﹐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可是我知道他的父母親正在承擔的痛苦。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無可避免的失去自己親愛的人。親人永遠離去,無論是以怎樣的方式﹐都會為我們的生命造成一個無可取代﹑無可填補的缺口,讓我們感到留下來的孤獨。而悲傷﹐正是一種最可怕的「孤獨」的情緒。

這種悲傷﹐我非常能夠理解﹐因為有三個我的至愛的人﹐曾經先後離我而去。尤其是我的長子﹐在他十三歲那年﹐由於先天的心臟病﹐毫無預警的去世了。二十年來我學到的功課是:誰也無法預料﹐悲劇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在什麼人的身上。悲劇的發生是難以預料甚至也難以避免的,不是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的。但是要任憑悲劇成為無止境的傷痛的泉源,還是把自己的悲劇經驗﹐轉化為對這個世間﹑對其他人的悲傷痛苦的理解,則是自己的決定了。理解了別人的、人世間的大痛,再回頭看自己的傷痛,就不會永遠陷身在悲傷裡無法自拔。這些世間至深的傷痛,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走出傷痛﹐而不再孤獨。

走出傷痛﹐就是從自己的傷痛出發﹐走向其他受傷的人。悲傷是最最寂寞的情緒﹐而這份寂寞更加深了悲傷的痛楚。痛苦的感覺是孤獨的﹐因為旁人難以感知﹔但痛苦的人其實不是孤獨的﹐因為周遭有太多人正在承受各式各樣的苦。當我們知道世上還有別人也承受著相似的遭遇﹐至少悲傷不再是那麼寂寞了。當我們向其他人伸出手的時候﹐那正是療傷的第一步。

我相信在悲劇中失去親人的人﹐都會從內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的孩子﹖」這也是我曾經向「老天」或「命運」問過的問題。我讀過一位智者寫的一篇題為〈落葉〉的文章。這位智者說﹕最難被人們接受的死亡,就是孩子的死亡。每當他幫忙主持孩子的喪禮時﹐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父母﹑親人的悲痛﹐甚至罪惡感的折磨,還要解答「為什麼是孩子﹖」這樣的的困惑。於是他敘述了一個關於落葉的故事 –

有一位修行人﹐長年獨自在森林的茅篷裡靜坐。一天深夜,山林裡颳起強烈的暴風雨。黎明時分,風停雨住﹐修行人走出茅篷﹐視察這場風雨的災情。他看見連根拔起的樹﹐和許多散落地面的斷裂的枝榦。可是特別吸引他注意的,是舖滿森林地上那一層厚厚的落葉 --  雖然地面上大部分的葉子都是年老枯焦的黃葉,但也有些是綠葉﹐而且這些綠葉當中﹐有的還非常鮮嫩﹐顏色碧綠青翠,可能在幾個小時前才剛剛發芽﹑才剛剛冒出來呢。

當下,這位修行人有了頓悟﹐他明白了死亡的本質﹕當死亡像暴風雨吹襲著人們的時候,通常帶走的是年老的人 -- 那些枯黃的﹑原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葉子;同時也帶走很多中年的人,像那些剛開始發黃的葉子。可是正值黃金年華的年輕人也會死亡﹐正像那些剛剛才冒出來的鮮嫩的綠葉。有時候死亡奪走年輕孩子寶貴的生命,就如大自然的風暴奪走了一些新發的葉芽一樣。死亡的本質就是這樣,正如森林中的暴風雨是大自然的本質一樣。

是啊﹐當暴風雨來襲時﹐即使是的新出芽的綠葉也會被吹掉﹐可是我們會問﹕為什麼偏偏是我的那一片呢﹖這不是很不公平嗎﹖經過了這些年的學習和思索﹐我終於能夠換個角度看待這個疑問了﹕首先﹐為什麼不該是我﹖為什麼該是別人﹖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不公平﹐難道發生在別人身上就公平嗎﹖更進一層想﹐為什麼當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就多半不會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就我如此幸運? 這樣公平嗎﹖」

我也逐漸體會到﹕往往是壞事﹐更能幫助促進我們思考和自省、更能幫助我們看到別人相似的、甚至更深沈的苦難。許多不幸的事發生﹐我們或許沒有選擇﹐但如何面對﹐我們是可以有一些選擇的。比如我在兒子剛走之後﹐心情最最低落的時日﹐有時真不想醒來面對新的一天﹐我就問自己﹕我還要活下去嗎﹖(我回答自己﹕要﹐因為我還有責任﹐我還有其他家人要照顧。) 那麼﹐我再問﹕我是要好好的活呢﹐還是像行屍走肉似的活﹖(我想﹕既然要活﹐就好好的活吧。) 怎樣好好的活呢﹖於是我強迫自己起床﹑梳洗﹑換上整潔的衣服﹑出門辦事﹐不知道我的人看不出我是前一天還不想活了的人。

於是我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活過來了﹐並且告訴與我有同樣經歷的人﹕你可以做得到的。不要想這天是什麼日子﹐不要擔憂這天將要怎麼過﹐只要儘量好好的去過每一天。過一天﹐就是跨過了一道障礙﹔然後﹐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我告訴他們﹕我就是這樣過下來的﹐你也可以。他們願意相信我﹐因為我們都是從同一條路走過來的。

我要繼續好好活著﹐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延續一份記憶。當我們想念著先我們而去的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記住他們﹐同時希望這個世界也有其他的人記得他們。每個人有自己保存記憶的方式。無論是哪種種方式﹐全都是美的﹑好的。而最最美好的﹐莫過於化悲痛為慈悲﹐經由慈悲的方式﹐讓別人﹑讓這個世界記得我們逝去的親人。(「慈」‧「悲」兩字﹐以我個人的理解﹐是有不同的。我覺得兩者相比﹐「慈」心比較容易﹐而「悲」心比較難﹔因為慈心只需善念﹐但悲心需要深切的體會﹐理解﹐感同身受。)

我認識﹑也聽說許多喪親喪子的人士﹐以去世的親人名義捐獻善款﹐甚至成立慈善基金或教育基金會﹐或為有特殊意義的機構做義工﹐或捐贈書籍和種種物品回饋親人的家鄉……。你看﹐即使是像死亡這樣絕望的事﹐都能經由“慈悲”的力量﹐轉化成帶來希望的行為。也唯有如此﹐逝者中斷的生命記憶才能延續﹐才不會在我們走了以後﹐就被這個世界遺忘了。

我最喜歡講述的一個故事﹐一個動人的例子﹐就是有一對加州的夫婦﹐就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他們擁有一座很大的莊園﹐跟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可是有一天﹐一場傷寒症奪去了他們唯一的兒子的生命 -- 那也是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就在兒子病逝的那一天﹐這對還在震驚悲悼中的父母親﹐已經做出了一個決定﹕捐出他們的莊園和家產﹐以他們的愛子的名義﹐在家鄉設立一所大學。他們當時就這麼說﹕「從此﹐加州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這所大學的名字就是那個小男孩的名字﹕Leland Stanford Jr.  ﹐我們稱為史丹福大學。

從那時候起﹐不僅是加州﹐一百多年來﹐全世界許多優秀的孩子﹐都來到這個校園﹐來到這處曾經是那個早逝的小男孩騎馬遊玩的莊園裡上學。我自己就住在史丹福校園裡﹐常想到史丹福大學的建校歷史﹐也常到紀念教堂和他們一家三口的墓園去憑吊﹐去默默的感謝。想到一百多年前﹐這對父母親失去了他們的孩子﹐卻有了這許多孩子﹐他們當然不再孤獨。我們或許沒有能力捐一座莊園﹑建一所大學﹐但是我們都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自己和別人療傷止痛。而且﹐先我們而去的親人﹐ 會因為我們所做的﹐而讓一些其他的人也記得他們。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無論是悲是喜﹐其實都是無常﹐終究都會過去的。平時我們常會慨嘆好景不長﹑快樂時光如飛而逝 ﹐其實同樣的﹐悲傷也終究不會是永遠的 -- 任何一種狀態﹐無論好的或是壞的﹐都不會是永久的。悲傷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都感受過﹐可是悲傷可以化為思念﹐化為慈悲﹐那種能量也是很大的。悲傷的淚水可以侵蝕我的臉我的心﹐但也可以化為滋潤枯草的春雨。被慈悲滋潤的心靈不會孤獨,懷抱著慈悲的心靈更不會孤獨的。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3450079

 回應文章

blue phoenix和新冠同行的旅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讀此文
2012/11/01 11:03

真 是不捨

You were missed and loved.


blue phoenix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住
2012/11/01 10:01
"我要繼續好好活著﹐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延續一份記憶。當我們想念著先我們而去的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記住他們﹐同時希望這個世界也有其他的人記得他們。每個人有自己保存記憶的方式。"

曾經如此努力延續記憶,遠行的ET將永被懷念、記憶!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2010/01/03 21:08

看到這篇李黎的演講稿,真的好感動,更想把其中精彩的句子背下來,印下來,給正在痛苦的人看看,讓他們早日走出傷痛.自己失去雙親的痛,雖已逾10多載,但仍仿佛昨日之事,

尤其當孤寂,失意之時,更覺悲從中來,因而信仰宗教.去關心更多的人.為人點燈,明在己前,安慰別人,也是安慰自己啊.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2-02-19 10:09 回覆:
這的確是李黎演講裏的行動哲學:
帶著悲傷是可以的 被容許的
但是 我們的確被給予一種選擇的機會
選擇一個人的孤獨悲傷
還是去"參與"別人的悲傷與孤獨
到頭來 我們某種程度的理解
自己的悲痛與她人其實是相通的無言理解接通



改變生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今日電視播放超級馬拉松媽媽邱淑容的故事
2009/11/08 13:28

http://tw.myblog.yahoo.com/jw!kmjfIFCBBRkSo75TAF5cnOQ-/article?mid=2939&prev=2941&next=2926

于美人是訪問者看到她的腿被截肢都快哭了,反而超馬媽媽樂觀以對,手術後醒來不哭不

鬧坦然接受事實,真的好強!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1-09 04:38 回覆:

年紀大一點
邊上運動傷害的人 真是不少
很明顯的 新陳代謝慢 腿復原的慢
至少跑一天 休息一天

所以 我現在跑步也不拼命了
只要喘的很過癮 就停了
一般研究跑步 2-mile (3200米) 就差不多
不要太長...
運動跑步 還是治憂鬱最好的方法
魚與熊掌吧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ake care
2009/11/01 20:57
Until you all meet again, please take care for NOW...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1-03 01:29 回覆:
Thanks for the tips.
Hope you had a happy Halloween!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嘗試 活過來﹗
2009/10/31 08:05

感謝忙中分享好友李黎的最新演講﹗

好多年與她相敘﹐感動她跨過不少障礙﹐
她~和一家﹐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活過來了﹐我也嘗試跨過﹐
我也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活過來了﹗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1-01 00:58 回覆:
謝謝分享

這幾年 我也受教她不少
李黎用文字的力量
描述印證了許多我們以為我們了解的生命
重新檢視自己悲失的經驗
讓人的眼光從理性無常的了解
轉向身旁感性的真實人性關懷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總是...
2009/10/30 13:56
總是在最難過的時候﹐適時的看到你充滿啟發的話語。

最近覺得特別孤單﹐教會的牧師另立門戶﹐帶走一大半會友﹐其中包括許多相知二十多年的好朋友﹐大家在錯愕中竭力以禱告為對方祝福。只是多年來, 每個星期都見面的朋友,忽然從熟悉的座位上消失﹐雖然我知道任何事都有神美好的旨意﹐然而卻忍不住一邊讚美一邊流淚。

剛面臨空巢﹐又遇到朋友出走﹐再加上幾個同事離職﹐每天都得不斷替自己打氣﹐才能快樂得起來。

“被慈悲滋潤的心靈不會孤獨,懷抱著慈悲的心靈更不會孤獨的“﹐與很多人經歷過的悲傷比起來﹐我的孤獨真的不算甚麼。我想在這孤單的時刻﹐我應更積極的去關懷教會的新朋友和周遭的人才對。Thank you, ET, for sharing!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0-31 01:40 回覆:
悲傷孤獨 在身心方面都需要能量補給;

心理方面 閱讀、書寫 對話 生命的分享
總是可以在生命集體意識裡獲得慰藉

生理方面
在對另一位格友的回覆裡
我陡地想起
自己初到異地那幾年 一個人吃晚飯
想家又忍著悲傷 結果
吃下的 好端端的就吐出來
後來才明白 那是一種悲苦的包袱

除了依靠音樂 我那時候就像電影裡的阿甘一樣
在北國的冬雪裡 體育館的跑道上
不斷的跑步 克服了孤獨與思鄉

像李黎說的 一日 一日 的到了一年 二年以後
你都驚訝佩服自己的勇敢和 ㄝ... "堅強"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走過, 才懂
2009/10/30 05:44
因為不了解死亡, 就去做臨終看護的義工

三年半下來, 讓我不再畏懼死亡, 也學會感恩, 以及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__/|\__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0-30 13:42 回覆:
是啊
陪伴一位一位的安寧病患之後
都會明白原來 眾生平等 每個人終究
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之後 都要形消骨毀

所以我們 真該把握生命 感恩還在呼吸的每一刻
不用自卑 不用傲慢 有光有愛的看待
這有時荒謬的生活

寬容笑納
自己人生的這齣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