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兩歲小孩
2019/04/12 12:26:55瀏覽283|回應0|推薦1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兩歲小孩
#記得用自己心目中那夠好的母親來對待自己
#心靈成長系列

與好友約在她家討論公事,
原本以為她可以一邊照顧兩歲的女兒一邊與我說話,
想說簡單在家煮個雞肉蔬菜湯麵讓三人吃飽。
朋友女兒被媽媽抱著,
在一旁看我煮麵時都還沒事,
只是肚子餓有些煩躁;
但麵煮好了,看著媽媽一直跟我講話,
小女孩兒卻愈來愈不不對勁了。
接下來的一小時發生的事,
讓我真正上了一堂寶貴的諮商課。

好友盛出一碗麵涼著,預備餵女兒,
小女孩嗯嗯阿阿的情緒不好,
媽媽吹了吹,要餵她一湯匙,
她卻推開說不要不要。

媽媽問﹕「是太燙了嗎?」
女兒答「不是!」

「是太大口了嗎?」
「不是!」外加哭哭。

後來直到媽媽多次猜測後,
終於猜到是她要用媽媽的碗吃,不要用她的碗。
這位耐心的媽媽繼續哄著說好,
給妳吃媽媽的這碗。
但,
事情才沒那麼簡單就結束呢!
接下來是更難的一番猜測,
猜錯四、五次可能會猜中一次孩子的心思吧!
孩子只需說是或不是,
其他表達都是母親的功課,
從碗裡不能有紅蘿蔔絲,
到孩子要媽媽把碗裡的湯汁喝乾淨她才要開始吃麵,
一次一次媽媽努力猜測替孩子說出她想要的,'
猜不中的結果是孩子哭更大聲;
猜中了,滿足了,孩子會有下一個抱怨。

這樣的過程進行了約四十分鐘,
媽媽耐心的嘗試猜測孩子說不清楚的心思,
也一方面溫柔的解釋著
孩子可能是昨天晚上太晚睡精神不好,
又或者是長牙齒的不舒服,只是說不出來,也是辛苦。
整個過程除了對我說抱歉外,
完全都沒有對孩子生氣,
一直保持溫柔的態度,
當怎麼猜也猜不出來時,
也只是把孩子抱在肩上拍拍秀秀哄一哄。

平時個性乖巧的小朋友今天或許真的不舒服,
也或許就是不開心媽媽的專注力被阿姨奪走,
「媽媽是屬於我的媽媽,我只有一直抗議她才會將注意力擺在我身上!」

在看著發生的這一切時,
我突然很羨慕這小女孩,
怎麼可以如此賴皮還能得到接納?
每一個不舒服,無論合理與否都能被接納;
有一個人這麼努力地站在自己立場替自己說話、
猜測自己的心思、撫慰自己的情緒,
怎麼這麼幸福啊!我也好想耍賴啊!

朋友事後問我,
妳覺得這樣會不會太寵了?
我說是很寵愛,令人羨慕,
但會不會「太」寵,只有身為母親的她自己知道,
因為只有母親真正了解孩子的細膩心思與身心狀態,
或寵愛或嚴厲,
#都不是旁人可以任意置喙的

在兩歲時被母親全然接納,
且發展成有自己意見的孩子,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只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
可能要漸漸將母親的腳色,
#內化成她心中一個可以自我安撫的機制
當母親不隨時陪伴在身邊時,
也可以自我調適不舒服的情緒。

但其實我一點也不擔心,
因為這孩子平時在別人面前也不會這樣情緒化,
只有在母親面前,
或是說在母親快要被人搶走時(容我稍微誇張的形容)才會有這樣的心情與測試,
測試看看若她提出抗議,
母親會不會再把焦點移回她身上?
母親會不會仍然關心她的一舉一動?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兩歲小孩,
就像我會很羨慕這可以在媽媽面前耍賴的孩子一樣,
有一位媽媽沒有因為孩子的抗議而生氣,
也沒有因為顧及有外人在場而犧牲孩子的需求,
好羨慕啊!

但是,
通常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沒有這樣好脾氣、不焦慮的母親,
於是我們需要替自己找一位替代性的母親腳色來自我療癒,
有些人找到了諮商師,
有些人找到了生命中某個階段的老師或是長官,
在這樣溫暖的被對待下再成長一遍。

當然,
若是連替代性的腳色都找不到就已經長大了,
#奉勸各位千萬別把另一半當成這個腳色
因為多半會失望且讓對方很挫折。

此時,
只能一人分飾兩角,
同時在心裡扮演母親與幼童,
對自己不舒服的情緒耐心猜測與接納,
別對自己不耐煩,
用最大的善意幫自己找理由,哄哄自己,
專注在自己身上,
#聽聽那個自己內心那個兩歲的孩子究竟要對自己說什麼
暫時別管應不應該或面子問題,
唯有這樣與自己的內心溝通,
#好好寵愛一下內心那個只想賴皮的幼童
然後才更能在現實生活中更安頓身心,
活得更讓自己滿意,並且更甘願面對現實。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2547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