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1 02:53:53瀏覽13737|回應3|推薦69 | |
(雅典的土地貧瘠,土產是橄欖油、無花果、葡萄等,基本上無法提供市民人口的生存需求。所以透過貿易與對外擴張,成為雅典帝國必然的趨勢。) 岩明均,是極少數讓我在講話中會脫口引用其漫畫對白的人。某天,一位朋友壓抑著崩潰的情緒打電話給我,說她終於決定要離家出走,之前的忍受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她媽媽竟然拎著寵物狗的屍體要丟到垃圾車上!我無意間冒出一句:「也許在妳媽媽看來,那不是狗,而不過是長得像狗的肉吧?」這正是岩明均 « 寄生獸 » 中的句子。這部漫畫給我太多的感悟和思索,主要是生命本質與物種間暴力與共存的問題。而這幾年,岩明均又把想像力附益於真實的歷史架構,那就是 « 歷史之眼 » (以蝸牛的速度出版中)。 « 歷史之眼 » 的主角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尤米尼斯( Eumenes, 362-316 BC ),亞歷山大大帝的宮廷秘書以及帝國分裂後的軍事領袖。漫畫中以他的 « 王宮日記 » 的回憶展開,我在相關的希臘文獻找不到這本書,所以暫時不排除是岩明均的虛構。故事中,尤米尼斯是個被希臘視為「蠻族」的徐西亞人( Scythian ,我們更熟悉的中文翻譯是「斯基泰」),原本是被掠奪而來當奴隸的,卻被富豪帶回「卡地亞」( Cardia )當成一般自由人教育。這應該是岩明均為了讓故事更有戲劇性而安排的。事實相去不遠,尤米尼斯的確是出身不好的卡地亞人,但也確實受到自由人的教育,不過他是個道地的希臘人。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西元前 350 前後,時值雅典帝國式微,馬其頓逐漸興起。卡地亞是雅典的殖民地,因此尤米尼斯所受的就是正統雅典式的教育。他年幼天資聰穎,渴慕任何的「書本」(當時是羊皮紙)。我們可以從漫畫中一窺當時的雅典對其城邦國子的教學狀況。柏拉圖的一篇對話錄 Protagoras 而到了尤米尼斯的時代,除了上述那些科目,大眾擁有更大量的讀物可供排遣。柏拉圖的對話錄和他的對手修辭學家的演說被大量傳抄,而柏拉圖的同門師兄弟色諾芬( Xenophon, 430-354 BC )的作品也大受歡迎。漫畫中的小小尤米尼斯展現了超齡的閱讀程度,他詢問書舖老闆有沒有最後一卷的 « 遠征記 » ( Anabasis )。老闆回說, « 遠征記 » 很搶手,抄寫的速度來不及。如果以真實時間推算,當時色諾芬可能還健在也可能剛過世不久。 « 遠征記 » 算是他年輕時軍旅生涯的實錄。當年色諾芬加入波斯總督小居魯士( Cyrus the Younger, 424-401BC )的希臘傭兵團長征至小亞細亞內陸,但大夥們都不明白這次的軍事任務,直到了節骨眼上才知道原來目標是要驅逐小居魯士的哥哥,也就是波斯國王 Artaxerxes 二世。結果小居魯士戰死,一萬人的希臘軍隊群龍無首而深處敵國腹地,遠離故國一千多英里。這時色諾芬臨危授命,率領士兵們長途跋涉脫離險境回到祖國,在希臘人間成了英雄人物,時公元前 400 年。 說真的, « 遠征記 » (有商務的中譯本)讀來還蠻瑣碎無味,讓我屢屢做罷。我的閱讀慣性與脾胃何其狹小,很多古典作品的內容與步調都進不去。卡爾維諾( Calvino )在 « 為什麼讀經典 » 倒是專文推薦了 « 遠征記 » ,他說閱讀此書的秘密就是不可跳過任何段落,要按部就班地讀遍整部。另外,我們要記得,柏拉圖曾經多次質疑詩人與修辭學家對各種技術都是門外漢,但卻可以謅得頭頭是道。這種指控對史家就比較不能成立,尤其是像色諾芬這種人,本身就是軍事專家,還寫了一本 « 騎兵手冊 » 。或許這麼說吧!色諾芬繼承了希羅多德( Herodotus, 484-425BC )以降的歷史書寫傳統,「歷史」( historia )指的是探究種族、戰爭原因、風俗制度等問題,對於民族差異特別敏感,不會錯過任何細節。 尤米尼斯也是這種人。他是個希羅多德迷,早在卡地亞的童年就把這位希臘大史家讀得爛熟。後來他奴隸身份遭有心人士曝光,被當奴隸變賣,在奴隸商船航海途中遇到海難而漂流到一個陌生的外邦人村落。他被村人搭救後,慢慢受接納而融入他們的生活。有一次他發現村人的配刀位置在右腰,這很違反一般右手使用者的自然拔劍動作。觀察力敏銳的他,就從盾牌的形制推理出個大概。更有趣的是,尤米尼斯跟村人學劍,支付的學費是「希羅多德」。他開始對年輕人講述 « 史記 » ,讓他們大開眼界,後來連老人小孩乃至整個全村的人都來聽。然而希臘人的世界觀也為他們帶來不少困惑,於是尤米尼斯改從神話講起,然後把他小時候看過的書全部講過一遍。不知怎地,這是讓我頭皮發麻的一幕。 書本上的知識的靈活運用,揆諸對人事物精準的觀察,讓尤米尼斯成為足智多謀的「奧德賽形」的人物。他深知希臘軍隊方陣在行進中的弱點,也因此幫村民在不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殲滅了來犯的希臘士兵。漫畫一開始沒多久,他幾經波折終於回到卡地亞故土,但倒楣的是正逢馬其頓軍隊包圍城池,讓他有家歸不得。他懂馬其頓軍人,也深諳市民心態,想了個計謀就順利進城了。說到希臘方陣,我們要知道方陣的出現改變了以往騎兵的人際權力關係。法國希臘研究的鴻儒 Jean-Pierre Vernant 指出,在荷馬時代,貴族騎兵在陣仗裡享有特權,藉由與敵軍單挑(像電影常演的)而獲得英雄功名。但在西元前七世紀左右,重裝步兵的方陣出現,軍人變成可互換的戰鬥單位,單打獨鬥不再被鼓勵, Archilles 的憤怒變成一種危害。方陣的美德是節制與平等,而這種關係投射回城邦中公民的「平權」( isocratia )和「法律之前平等」 (isonomia) ,此精神成為雅典民主的基礎。
(尤米尼斯回到卡地亞,卻被馬其頓軍隊阻擋在外。) 當然,尤米尼斯被褫奪了公民的身份,無法享受到這種平等。漫畫一開頭,他遇到逃亡中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兩人還相談甚歡。等到脫離險境,亞里斯多德上了馬車,竟不準尤米尼斯上車,因為他是個奴隸。根據統計,西元前 431 年的雅典,市民有 5 萬人,外國僑民( metics ) 2 萬 5 千,而奴隸則有 10 萬人。外國僑民享有經濟權,也要盡納稅和服兵役的義務,但不被允許有土地,也不能參與宗教事務。何謂奴隸?他們沒有法律權利,而且是可交易的財產。他們多半是戰俘或是掠奪來的,根據一份公元前 415 年的交易明細, 15 個奴隸中, 5 個從色雷司( Thrace )來,兩個從敘利亞,三個從 Caria ,一個從 Scythia ,一個從 Colchis 。而一次戰役下來,得利的軍人和販子,可以在市場拍賣上千甚至上萬個奴隸。 (亞里斯多德17歲時讀到柏拉圖對話錄,馬上奔赴投入其門下。24歲即在學園擔任修辭學教授,37歲離開學院自辦學校。) (之前的希臘文課本。除了折磨人的文法之外,書裡頭還有不少希臘文化基本知識,當作文化史來讀也是一種趣味。) 漫畫裡,亞里斯多德說,奴隸制度對於文明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實奴隸不見得都是遭殘酷對待的。奴隸的工資比照一般自由人給付,他們是公民的私產,但自己可以存錢。而在農村裡,奴隸都跟主人生活在一起,可以擺爛耍賴,跟自由人幾乎沒甚麼不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