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iotima的閱讀世界:胡適的文言文、劉文典及其他
2009/09/06 20:40:35瀏覽1422|回應5|推薦82

(劉文典先生的<莊子補正>和<淮南鴻烈集解>是我鍾愛的中文藏書)

好像聽不只一個人說過「胡適的文言文寫得比白話文好」,最近一次應該是從董橋先生那裡讀到的。或許是胡適的白話文白得太過火了,連 « 丁文江傳 » 這種書名對他來說也有古文殘毒的疑慮,硬是要採用 « 丁文江的傳記 » 。詩人木心說過:「凡自稱某某主義,就是鬧彆扭的意思」。自己寫過 < 問題與主義 > 的胡適,讓人覺得他也在鬧一種「白話文主義」的彆扭。

相較之下,胡適稍露一手的文言文就讓人不吝稱譽。其中一篇就是為劉文典先生 « 淮南鴻烈集解 » 所寫的 < 序 > 。可能是我有一條老朽靈魂吧!看到這篇文字劈頭就是寓經術於辭章的傳統筆法,我眼睛就亮了起來:

整理國故,約有三途:一曰索引式之整理,一曰總帳式之整理,一曰專史式之整理。典籍浩繁,鉤稽匪易,雖有博聞彊記之士,記憶之力終有所窮。索引之法,以一定之順序,部勒紊亂之資料。...

讀到此,我們就可以看出主張「不用典」的胡適,寫古文一出手就用典了:«史記˙項羽本紀»說到項羽之叔父項梁在吳地以辦喪事來展現才能,「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記得高陽«曹雪芹別傳»中的雪芹,也曾對著下人脫口而出「以兵法部勒之」,隨即自嘲不應該掉書袋。讓我們繼續再讀幾句:

或依韻目,或依字畫,其為事近於機械,而其為用可補上智才士之所難能。是故有«史姓韻編»之作,而中下之材智能用二十四史矣。有«經籍纂詁»之作,而初學之士能檢古訓詁矣。此索引式之整理也。...

胡適把劉文典此書歸為「總帳式」的國故整理。為學術書撰序之難處,在於做序者也需要有相對等的學養高度,才能指出該書精彩與突破之處。劉文典發球給胡適,後者當然要使出渾身解數去接。此序做於民國十二年。這出於甚麼樣的因緣呢?

我之前不曉得劉文典跟章太炎也有師徒關係。劉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幼年入教會學校,打下英、德、日文基礎。他是個政治性格很強的人,加入同盟會反清,1909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期間跟一票中國旅日菁英一同師事章太炎,研讀文字聲韻之學。辛亥革命後返中國,旋即加入反袁世凱的知識陣營。他也曾任孫文的秘書,也算是開國元勛之一了。1916年後逐漸淡出政治,致力於學術和教育。

他跟胡適應該是結緣於北大。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北大文科的權力更迭大大影響了往後中國語文學的走向與局面。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本來是桐城派的大本營,有林紓、馬其昶、姚永概、姚永樸、林傳甲等舊式文人。包括校長嚴復本人,也出身桐城派,每翻譯的外國書一出,都要恭恭敬敬地拿給正宗桐城傳人姚永樸過目。辛亥革命後,章太炎的門生紛紛進軍北大,包括黃侃、馬裕藻、沈兼士、錢玄同、沈尹默等。文章宗六朝的章氏門人,逐漸把師法唐宋的桐城派勢力逐出北大,這畢竟是古文陣營自家的鬥爭,但到了1917蔡元培接任校長,陳獨秀出任文科院長,局勢又一丕變。同年胡適以及周作人(也是章氏門生)也進入北大,繼而白話文運動風起雲湧,使得才剛對打完的古文派又面臨新的共同敵人。套用陳平原的話:

選學派得勢後,位子都還沒坐穩,馬上又成為新文化人攻擊的目標。最直接的證據,便是錢玄同喊出來的口號:「桐城謬種,選學妖孽」。

國學宗師錢基博錢鍾書的老爸)也不無譏諷的說:

錢玄同者,...為人文理密察,雅善持論,至是折而從(胡)適,為之疏附。適驟得此強佐,聲氣騰躍,既倡新文藝以摧毀古文,又講新文化以打倒禮教...

關於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陳平原相關著作,在此不贅言。總之,1917年受聘到北大的劉文典,面對的就是這種新局面。不過顯然他沒有涉入這場紛爭太深,他的時論政論基本上都是用白話文寫的,而他和胡適也都維持著好友誼。甚至到了1949年,胡適都還為他全家辦好赴美簽證,而被他謝絕了。

說到劉文典,則不得不談一則軼事。當時北大文科學子人才汲汲,包括俞樾的曾孫俞平伯也上了大學,師從周作人。而沈從文則上過劉文典的課。後來抗戰期間,師生兩人同樣是西南聯大的教授,劉文典難掩輕視之態。有次遇到空襲警報,大家紛紛躲避,行動不便的劉文典被學生攙扶著,卻看見沈從文從身旁超前。他便冷嘲熱諷了一番:「我跑是為了保存國粹,學生跑是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該死的,你幹嗎跑啊?」

為此,我倒是要為沈從文叫屈。先不論沈從文在文學上的成就,他後來轉向中國文物研究,那可是龐大的貢獻與資產。有興趣者可看我的舊文<沈從文的物質文明研究>。如果劉老有機會看到了沈從文後來的治學成績,酸溜溜的話應該會保留一些吧?或許他們共通的話題與夢想,就是可以挖到漢初淮南王的墓。

  

 

 

 

 

 

 

 

 


(我個人是不討厭錢玄同啦,甚至還有點喜歡。章太炎<國學略說>裡<小學略說>一章就是由錢玄同代筆,由此可見他小學功夫已盡得其師真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3293253

 回應文章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時的新詩
2009/09/07 16:56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當時應該就是所謂的新詩吧。

就像當年的莫札特,他的音樂對當時的人們而言,其實就相當於流行歌曲,
有些曲子甚至相當於搖滾樂般的叛逆。

紀昀老臣,很有年輕的心啊,對嚴格詩體的解放,肯定是一個前進的小步。

來自遙遠黑月向大師問安
Meine schöne Grüsse an Sie, sehr geehrten Meister!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07 22:44 回覆:

嗯嗯~很妙的角度呢!破壞,加上即興,開創了新的藝術形式。

感謝莫札特~他賜給我們一種世界結構,與隨之對應的靈魂形式。


Bu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
2009/09/07 08:29

開胡適一個玩笑

我可以說

他在玩兩手策略

但是

他先把文言文寫到精透

再開發白話文

成一代宗師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07 18:57 回覆:

原來還可以這樣!?

不愧是老江湖(我是指胡適啦)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師,晚安
2009/09/07 01:13
給樓下的格友畫魂……塗鴉:

小弟弟或是爸爸,都很白話文,翔任既然喜歡文言文,
那就稱呼他大師好了。

大師,晚安!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07 02:08 回覆:

Meister?這個字會壓死我啊~

翔任想分享一個還算不冷僻的例子,來進入中文細微的感知結構。有次乾隆皇帝要紀昀在扇子上題首詩,紀昀就揮毫寫下王之渙的<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結果我們的大才子漏寫了一個「間」字,乾隆看了竊笑,想說逮到機會整整這位老臣,就要他唸出來。紀昀一唸:「黃河遠上白雲...」就發現不對,機智的他馬上把整個斷句改了,把七言詩讀成了詞: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音節的緊促與舒張更強了,使得整體的感受與意境頓時產生變化。一字之差,讀法轉換,我們便得到一種動態的整體(dynamic totality)變化。


GCY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9/06 22:47
胡適真是讓我想不透,他文言文很好,提倡白話文,他是希望大家兼具文言文和白話文,還是只要有白話文就好?這兩種表現出的風格很不一樣呢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06 23:34 回覆:

胡適的<中國白話文學史>仍不失為一本必讀之書。其實胡適只是火種,如果沒有蓄積到飽和的能量,以他一人之力是無法造就白話文運動的。當時的問題是:中國的書寫語言和口頭語言已經斷裂得太厲害,其實宋代像朱熹他們的文字很多是很接近口語的。可是來了個科舉和八股文,加深了這種斷裂。

所幸,白話文運動是集體創造的,而且還是現在進行式。口頭語言自有其思維與美感,這絕非胡適的發明。我們讀讀魯迅和沈從文,或是張愛玲,大概就不想回到文言文的時代了。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09/09/06 21:34

翔任吉祥

謝謝分享

原來有這段典故

祝如意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06 22:26 回覆:

謝謝居士~

民初文人趣事極多

翔任也是道聽途說來的

也祝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