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iotima的閱讀世界:金文與天下之中
2009/09/23 23:42:24瀏覽1300|回應1|推薦59

翻開這一期的<印刻> ,裡頭有一篇是彭小妍女士訪問下個月即將訪台的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採訪的第一句話提到:「故宮收藏的青銅器不是真正的商代器物,而是周代的贗品」。我愣住了,一時之間讀不懂這句話是甚麼意思。腦袋的小周天轉了幾轉:「 < 毛公鼎 > 、 < 散氏盤 > 都是周代仿商代的贗品?」確定是彭女士話講錯了。她是個傑出的現代中文文學研究員,但這句話如果被隔壁史語所同仁聽到了,不知會不會尷尬?我想起一則軼事,已故的師大傳奇教授魯實先先生,有一次讀到殷海光的文章說:「故宮那些鼎器相當於今天老奶奶的痰盂」,氣得魯先生大罵殷海光沒知識。

說到鼎,在中國古書中,配得上「鎮」這個動詞的器物,大概只有「圭」和「鼎」了。我算是 « 圍城 » 裡方鴻漸自嘲的那種人:「無所不窺,心得全無」,或是說: Too many interests, too few results 。幾年前對古文字與古文明的興趣大發,跑去中文所旁聽甲骨文和金文,開始認識奇奇怪怪的禮器,如簋、卣、觶、斝甚麼的,還一頭熱地用描圖紙描摩幾個青銅器銘文。像底下這個 < 何尊 > 的銘文我就描過:

(您認得幾個字?下一張圖片有解答)

學者往往把 < 何尊 > 和 « 尚書˙召誥 »< 洛誥 >« 逸周書˙作雒解 » 一起對讀,討論很多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比方說, < 何尊 > 出現了「中或」(中國)的字眼,而「中國」的概念就是個很值得探討的。當然這其中無法免除種種政治與意識型態的批評。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宗教層面的解釋。 < 何尊 > 所提到的「大邑商」,以及 < 作雒解 > 所謂的「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是古代宗教政治的重要課題,那就是「天下之中」的觀念。

「天下之中」,又稱「大中」,或稱「世界之軸」( axis mundi ),是宗教學者 Mircea Eliade 為人稱道的研究課題。世上幾乎每個民族都認為自己處在宇宙的中心點,由此同心圓式地去建構他們的世界圖像。周人克商之後沒多久,便開始籌備遷都一事。此舉基本上有兩個考量,一種是世俗性的:有計畫地往西邊進行武裝殖民,以便監控殷商遺民。另一種是宗教權威的:唯有定都於天下的中心點,方能合法承襲天下共主之地位。

(這是之前<金文研究>的課的主要參考用書,現在翻閱,恍如隔世。)

據說,他們確定天下之中的方法,是用土圭測量日影。在夏至那天建立八尺高的「表」,到正午時分,竿影落在「表」下向北延伸出的度尺「圭」上,影長一尺五寸之處,就是天下之中。據說該地點在洛陽附近。於是,周成王把遷到洛陽的新都邑叫做「成周」,原來的鎬京就稱為「宗周」。而成王時代的彝器 < 何尊 > ,就記錄了這件事。不過學者們也指出,在東周以前,東都只有陪都的地位,正統的宗廟仍留在鎬京。

周成王在位記年,依目前中國學者的推曆斷在西元前1042-1021年。當時西亞的以色列地,正處於士師時期,而在地中海,希臘正處於邁錫尼和古風時代之間的文化黑暗期。要到西元前776年的第一次奧林匹亞運動會,希臘文化才又重現曙光。回頭來看同一時間的中國:西元前771年,周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敵軍殺於驪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擄走,西周覆亡。之前上課聽甲骨文老師說,周人逃得匆匆忙忙,許多宗廟的大鼎器都留在鎬京來不及帶走。平王於元前770年東遷,開始了東周時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3344493

 回應文章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文的聯想
2009/09/24 21:46
一點小聯想:

1] 從今天的眼光看來,中國人的古老文化裡有一個缺憾,亦即,中國人
的幾千年老建築,除了萬里長城,幾乎不見遺跡,我的意思是,如果我
們拿埃及的金字塔,甚或南美洲印地安馬雅文化遺留下來的老建築(馬雅
文化被考古家發現的最古老建築大約源自紀元前3500年。)做比較例子,
或許是因為中國人一向喜歡使用木頭做建築材料?也因此很難留下來。

2] 說到馬雅文化,我就聯想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世界各地古老文化
皆被使用,因此它並不是中國文化的專利,以馬雅文化為例,至今被發
現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源自紀元250年-900年(馬雅文化的鼎盛期),象形
文字雕刻在神殿的牆上,請見下圖。西般牙人佔領了中南美洲以後,把
馬雅人的所有書籍焚燒掉,並且禁止馬雅人繼續使用自己的文字,馬雅
文化於是就凋枯於歷史的潮流裡了……。於是我又這麼聯想,幸好馬雅
人是用石頭蓋神殿,也因此他們老祖宗的象形文字才得以再度被發現,
而中國人,幸好有這麼多青銅器,我們今天才能欣賞當時原真的文字之
美。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翔任(diotima) 於 2009-09-25 00:58 回覆:

(1)的確,中國建築偏愛木質,而改朝換代戰亂又多,像唐朝木建築只有四座僅存,已屬難得了。黑月說的金字塔,以及希臘羅馬石材建築,我們現在都還摸得到(好像acropolis博物館今年竣工了?)另外,60年代,德國人Victor Wolfgang von Hagen開始踏查歐洲大陸的羅馬大道,繪製的地圖還可供旅客按圖索驥。

(2)這位是破解瑪雅文字的女英雄Tatiana Avenirovna Proskouriakoff 。我對瑪雅文字一竅不通,至於象形文字,世界上有幾套不同的系統,漢字只是其中大宗。雲南少數民族也有象形文字,而且還提供中國文字學者不少破解漢字的靈感。當然,「象形」只是廣泛的說法,因為任何龐大精細的書寫系統,「表音符號」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3)金文,講白了,就是「愛面子」的表現。把小小事情講得像是豐功偉業,要讓後代子孫可以歌頌。幸虧有這種愛面子文化,讓當時的漢字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