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9 00:07:31瀏覽26783|回應14|推薦126 | ||||||||||||||||||||||||||||||||||||||||||||||||||||||||||||||||||||||||||||||||||||||||||||||||||||||||||||||||||||||||||||||||||||||||||||||||||||||||||||||||||||||||||||||||||||||||||||||||||||||||||||||||||||||||||||||||||||||||||||||||||||||||||||||||||||||||||||||||||||||||||||||||||||||||||||||||||||||||||||||||||||||||||||||||
本篇論文,可看性頗高,因為它具有歷史意義,同時也是為《高王經》平反的一篇佳作,錯過了《高王經》的救度,當然可依佛經救度,但《高王經》仍然有其殊勝之處,也的確是可以救度眾生的經典,作者們為我們剖析為何如此?其精闢的論點、詳盡及無以倫比的分析,讀者請仔細參研『《高王經》的正負面評價研究』: ****************************************************************************************文∕三位國內外著名博士學者、教授(*1)
摘要 本文探討《高王觀世音真經》在佛教界及民間信仰的正面及負面評價,並從其歷史起源、典籍考證、經文內容與結構、修持方法、該經所引佛名與其他佛教經典之交集等角度,討論該經書殊勝之處。
Abstract This paper ascertai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High-King Avalokitesvara Sutra claimed in Buddhist and folk beliefs. This sutra's historical origin, textual research, contents and structure, practice methodology,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Buddha names cited in this sutra with other Buddhist sutra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so as to underline excellent merits of this sutra.
1. 緒論
《高王經》在歷史上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經典,雖然它不是佛陀所宣說,而是一本夢授經,但並未違背佛經之旨意。一般來說,非佛陀所說的經典通常比較不受重視,或者認為念之沒有任何助益,但是《高王經》不同,因為裡面有十方諸佛、諸菩薩的名號及七佛滅罪真言。龍樹菩薩貴為八宗之祖,在其《十住毘婆沙論》〈序品第一〉中云:「敬禮一切佛無上之大道及諸菩薩眾堅心住十地。」《高王經》有“無量諸佛,一切諸菩薩”,已經涵蓋了“敬禮一切佛及諸菩薩眾”,因此《高王經》完全符合龍樹菩薩的淨土思想。然而,正因為它不是佛陀所說,有學者認為是民間撰述之偽經,可是此經不但流通範圍廣大,歷史上也從未斷絕過,連持負面想法者亦覺吃驚,概觀此經之所以能夠流通,一定有其效用,否則芸芸眾生,上至王公貴族,下及一般百姓,不會執迷去念一部無益處的經典。 歷史上,即使是小說亦引用《高王經》來描述故事情節,有名的如《西遊記》第十三回裡,作者施耐庵描述唐僧為伯欽的父親亡靈超度時念《觀音經》、《彌陀經》及《法華經》等數種經典,燒薦亡文疏來超薦亡魂。還有,《射雕英雄傳》第三回及舊版《鹿鼎記》第一零二回裡都提到《高王經》,作者金庸(本名查良鏞)是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文學、典章制度、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中庸平和的風格。現代中國文學大師魯迅亦在他的散文「父親的病」中提及,將《高王經》燒成灰讓病人握在手中,期望到陰間受刑時可以減輕痛苦,這可能是中國某些地方的習俗。《高王經》得到著名小說家及文學家的採用,在某種意義上應是非常普遍,家喻戶曉的經典,而且也是做佛事所必須的,至少是有名氣的,否則不會被寫入文學作品之中。 本文在撰寫時,雖然找到諸多《高王經》的靈驗故事,但是由於是以論文形式寫出,因而只有割捨之。另外,雖然也找到諸多《高王經》的歷史版本,但多為網路論述,書籍或論文內容則較少,權衡之下仍然引述,留待將來再做有系統之整理與驗證。 《高王經》是什麼樣的一部經典?持正面看法者認為它是非常靈驗的,既簡單,又有效驗,是一部寶典。然而,持負面看法者,認為這是一部有疑問的經典,甚至認為是偽造的經典。然而,此經自六朝時代以來,歷經隨、唐,以至於明、清、一直到民國,都很受歡迎,一直有人倡導念誦及倡印,如果沒有特殊之處,為何會流傳如此之廣?它真的只是庶民信仰的產物?還是一部修行的寶經?這是本論文想探討的,本文將依《高王經》的歷史淵源,源起與考證,現代推崇此經之宗教及人物,與推崇《高王經》之動機,《高王經》的架構、佛名出處、時空背景,以及其殊勝之處作一概括之分析。呈現在世人眼前的, 它是一部大乘經典?還是一部毫無價值的偽經?是一部既入世,又出世的經典,還是後人隨便拼湊的書卷?是帶領現代人走上修行之路的法門?還是眾人念之無益的一般古籍?本文將研究其正負面之評價與舉例並分析說明《高王經》受歡迎的原因。
2.《高王經》的歷史淵源
2.1《高王經》的起源 《高王觀世音經》又稱《佛說高王觀世音經》、《高王觀世音真經》、《大王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經》、《救生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折刀除罪經》等名,簡稱《高王經》。此經流傳已久,六朝時即已盛行。因為持經者發生神奇感應無數,所以歷來都有抄寫傳誦 ,至清朝時,也有寺院(如福建承天寺、湧泉寺、鼓山寺等)大量刻版倡印[1]。清朝的汪彭壽,曾經收錄《高王經》的感應故事,後來編入在《續藏》第八十七冊。 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1874-1952)(《佛學大辭典》的編撰者),除為《高王經》箋注之外,並將之納入《佛學大辭典》中,箋注中亦提及台北市華嚴蓮社南亭老法師(已往生)曾有倡印,並有簡略之考據。《高王經》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北魏「盧景裕」與東魏「孫敬德」的故事。 此經的記載,最早在《魏書》的「儒林傳」及《北史》的「盧同傳」內,傳內記載了盧景裕(542歿)的事蹟[2]: 景裕之敗也,繫晉陽獄,至心誦經,枷鎖自脫。是時又有人負罪當死,夢沙門講經,覺時如所夢,默誦千遍,臨刑刀折。主者,以聞赦之,此經遂行,於世號曰高王觀世音。 盧景裕是范陽(河北)涿縣人,北魏節閔帝(498~553)初,被任為國子博士,經明行著,注解過《周易》、《尚書》、《孝經》、《禮記》、《老子》等經典,佛道皆通,是一位讀書人。當時,盧景裕的哥哥盧仲禮與邢摩納據守鄉間,有叛亂之嫌,被北齊獻武王命令都督賀拔仁討平,而盧景裕亦被牽連入獄,收禁在晉陽的監獄裡。他在獄中誠心誦念《高王觀世音經》,神奇的是,就在他虔誠誦念數天後,所有缚在身上的枷鎖竟然自動脫下!獄吏一見,便把此事上奏齊獻武王。齊獻武王知悉後,猜想此事必有冤情,於是便重新審理此案,最後赦免盧景裕的罪,後來盧景裕還一路升官,直至國子博士。 另有一位官員洪森,犯了罪當死,同樣夜夢一僧人,逐句教唸《高王經》。夢醒之後,句句清晰,他唸了一千遍。臨刑時,一刀砍下,刀竟折斷,頸子部份卻無傷痕。監斬官將此事呈報齊獻武王,洪森也得到赦免。[3] 另外,《佛祖統記》[4] 卷五十四也有《高王經》的記載。還有,在《法苑珠林》[5] 卷二十五及《續高僧》[6]卷二十九裡亦記載了孫敬德的故事: 昔元魏天平年間(534~537),定州募士孫敬德,於防所造觀音像,及年滿還,常加禮事,後為 劫賊所引禁在京獄,不勝拷掠,遂妄承罪,並處極刑。明旦將決,心既切至,淚如雨下。便自誓曰︰今被枉酷,當是過去曾枉他來,願償債畢了,又願一切眾生所有禍橫,弟子代受。言已少時依稀如睡,夢一沙門教誦觀世音救生經,經有佛名。令誦千遍,得免死厄。德既覺已,緣夢中經,了無謬誤(遺謬),比至早明已滿百遍,有司執縛(繫)向市,且行且誦,臨欲加刑誦滿千遍。執刀下斫,折為三段。三換其刀,皮肉不損。怪以奏聞丞相高歡,表請免刑,仍敕傳寫被之於世,今所謂 《高王觀世音(經)》是也。德既放還,觀在防時所造像項,有三刀痕,悲感之深慟發鄉邑。(《大正藏》卷 50,頁692c) 孫敬德是東魏太平年間(五胡亂華之後),定州(今河北定縣)軍隊中的一位戍守人員,他篤信觀世音菩薩,因此在他駐守之處,供奉一尊莊嚴的觀世音菩薩法像,經常對菩薩虔誠的禮拜。 後來他遭妒陷,禁在京獄,屈打成招,將要被處極刑。於行刑前夜裡,夢一僧人告之持一千遍《高王經》,經有諸佛、諸菩薩洪名,得諸佛菩薩加被,可以解脫苦處,免除刑罰,脫離刑難。他醒來之後,對於如此清晰的夢境深信不疑,於是便按照夢中僧人所教的,把經文抄錄下來,並確定無誤之後開始靜心持誦,到早上已誦滿百遍,此時執法人員已奉命來捆綁他了,他也毫不間斷的仍繼續持誦,即使在押往刑場的途中,他也從未中止,臨到劊子手舉起刑刀時,他正好念滿一千遍,可是正當刑刀下砍他脖子時,孫敬德卻毫髮無傷!不但如此,刑刀還斷成三段,而且連換三把刑刀都斷成三截,孫敬德始終都閉目恭誦《高王經》,絲毫無所覺,皮肉也無傷。此時,監斬官、劊子手眾人都為之驚異不已,認為孫敬德一定有邪術,因而停止行刑,並將他押回牢獄,等候指示。 當時的丞相高歡,聽聞此奇事,於是便將孫敬德拘提審問。高歡在明白案情前因後果後,發現孫敬德果然是被誣陷蒙冤的,於是便奏請皇帝特赦孫敬德,並回復他原職。 沒想到孫敬德返回駐地,卻發現自己供奉的觀音像頸部有三刀痕,始知是觀世音菩薩替代他受罪的,孫敬德悲傷感激之餘,除了更虔誠禮拜、持誦之外,並發動鄉邑中人抄寫傳誦此經。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不但解救了孫敬德,同時也讓丞相高歡見識到了《高王經》的神奇靈驗,因此下令全京城官民抄寫與傳誦《高王經》。 此外,還有一種傳聞,認為北魏的《十句觀音經》是《高王經》的前身,《十句觀音經》裡只有十句: 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7] 相傳是劉宋時代的王玄謨(388-468)於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南朝宋軍大舉攻北魏,王玄謨被任為寧朔將軍,隨輔國將軍蕭斌率軍北攻。因戰敗回國後下獄將被處刑,王玄謨在獄中,夢見有人傳授此經,誦唸千遍後得免死。王玄謨為了保命,拼命地念。第二天即將被處決時,蕭斌收回成命,王玄謨才得以保全性命。[8] 此經之流傳比《高王經》還早,而且前六句經文與《高王經》之經文有相似之處,也同樣是一部夢授經典,因此,南宋志磬於《佛祖統記》中,認為此經為《高王經》的異名[9] ,而日本學者桐谷征一認為此經可能是《高王經》的原形 [10] 。從學術觀點與考證上來說,在當時對《高王經》資料缺乏及時間上、地域上、文化上無法深入此經典的精髓之下,是很有可能下此結論。 一般而言,靈驗故事較讓人無法致信的,也是其具有神奇、讓人無法理解的故事情節。例如,孫敬德遭砍三刀,刀斷人無恙,這對無信仰者恐認為是無稽之談,不符合物理定律,因而覺得是迷惑人心的故事。其實,這類例子,不是沒有,現代的蓮生活佛盧勝彥於學法時期就有類似的故事發生[11]。 活佛年輕時,曾經在高雄夜市接受一位算命的老者算命,得知廿八歲有一死劫,然而活佛於廿六歲逢奇緣,也信了佛,還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瓷像供奉,就在廿七歲時,與活佛感應、教導活佛修行的無形靈師強迫活佛吃素一年,以命易命,再加上活佛供奉的觀世音菩薩瓷像,全身從頭至腳出現了裂痕,成網狀分佈全身,因而死劫得以不受報,這說明菩薩身上有裂痕或者有刀痕現象是替代受報的關係,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誓願由此可見。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夢授經典其基本的意義是救生,這倒不是說佛陀宣說的經典無法救度,而是時間的迫切性,需要簡易、容易讀誦的經典,以奏其功,而且在囚犯求助無門之下夢授之,由於靈驗,所以才會漸漸口傳散播開來。從史料記載,無庸置疑此經之真實性,何況《高王經》還是一部具有真實效驗的救度寶典,從古迄今,早已有數不盡的靈驗事蹟流傳下來。
2.2《高王經》的歷史考證 從歷史考證來看,雖然道宣(596~667)在664年編的《大唐內典錄》將《救生觀音經》與《法華經》、《涅槃經》、《華嚴經》等大乘經典同等視之,695年編定的《大周刊定眾經目錄》也採取同樣的態度,《高王經》也因而被編入了《大正藏》及《續藏》;但是,70年之後,智昇(668~740)在他的《開元釋教錄》(730年編的)卻將它列在疑似部之下,從此之後,《高王經》就不在《大正藏》之內,其主要原因是自智昇以來,普遍認為經典必須來自外國或者印度,而且為了確定其正統性,譯者必須是外國三藏,而《高王經》兩者皆不是,但經裡又有佛菩薩名號、咒語,沒有任何違背佛經旨意之處,因而被列入疑似部,未被剔除在《大正藏》之外。(圖一) 圖一、大正藏中的《高王經》收錄在「疑似部」 根據于君方教授的論述,經典來自外國,而且外國三藏譯者的正統性也有問題,因為外國三藏有時不是經典的譯者,但是很多經典卻被歸屬給他們。多年前就已有學者提出在現存一千七百種由印度語系譯成的中文經典,四百種(也就是《大正藏》的四分之一)譯者的歸屬都有疑問[12]。基於這個理由,最近數十年來,中外的佛教學者開始對「偽經」這個名詞,表示有修正的必要,Strickmann就建議使用「原始的中國經典」,並認為這些經典代表印度佛教已融入及適應當地的文化而給予高度的肯定。還有,從整體佛教發展史及不同宗派經典成立過程來看,近年來學者對疑偽經也有較積極的修正觀點。譬如,釋迦佛說的是法,但也有其他佛說的法,佛也有過去七佛、過去諸佛、未來賢劫千佛¡。還有,佛陀認可的大弟子及受佛加持的菩薩也都可以說法,藏密紅教就有伏藏法, 蓮生活佛盧勝彥講述「大圓滿九次第法」的淵源及傳承時說[13]: 從普賢王如來到蓮華生大士、赤松德真王、依喜措嘉。依喜措嘉知道西藏會面臨朗達瑪王滅佛,所以她先把蓮華生大士所傳的「大圓滿法」全部伏藏,藏在西藏、尼泊爾、不丹等不同的地方,藏在岩石裡面,藏在虛空中,藏在湖底,藏在大樹之間。最後,龍欽巴尊者跟晉美林巴尊者,這兩位是最主要的伏藏師,日後把伏藏拿出來,再集合起來就變成「大圓滿九次第法」。 這些伏藏結集成為新的經續或寧提,也同樣被認為可以稱作佛所說的法。至於現代的法師有認為以《大正藏》為標準的,也有採取開放、客觀之看法與觀念的,聖嚴法師就是其中一位持開放觀點的,他說[14]: 大乘佛法不論是否為佛說,或者菩薩說,或者其他眾生說,都不可以真偽來作取捨,只要符合佛法的原則就好。 至於第二類民間信仰的產物,…以人間道德標準來勸化、教善、教孝、教恩義,都有它一定的作用,所以,雖為偽經而非真的佛經,民間的佛教徒們,都在傳誦,沒有不良的後果。 所以,隨著時代的進展,考證上的依據也不一樣,《高王經》的真偽問題也隨著考證人員的學術背景與觀念,及是否有足夠數據等而有不同的認知。 由於《高王經》的流傳歷史久遠,所分佈之範圍遼闊,遍及廣大的華北地區,因而其古代版本,雖然經過歲月、戰亂等洗禮,但是仍然有些被保存下來,敦煌研究院2009年之文獻 [15] 指出,現存最早的版本是西魏大統十三年(547)杜照賢造像碑,經文基本完整。而後有東魏武定八年(550)杜英儶等十四人造像碑。兩者皆姓杜,均出自河南禹縣,似乎有關聯。另外,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北齊造像碑中也有此刻經;還有,兩部北京房山石刻經,一刻於隋末第5洞(雷音洞,616年),一刻於7世紀六十年代的第3洞。圖二為房山石刻的《高王經》經文,當時稱為《大王觀世音經》,拓本見華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房山石經》,此經雖然已是斷簡殘篇,但仍然可以辨識出為《高王經》文。 除此之外,哥倫比亞大學藏有一初唐造像碑,上面也有該經;龍門石窟有2部;吐魯番出土文獻有一部;兩部俄藏黑水城西夏中文文獻,一是編號TK117文獻,另一是編號TK118文獻;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有一部《十句觀音經》,作者將之納入《高王經》的考古版本;還有,兩部敦煌文獻,一是編號P.3920文獻,一是編號531俄藏敦煌遺書;另外有,《大正藏》第85冊所收之日本《高王經》版本(此版本雖然年代不詳,但同於《續藏經》韓國光武二年(1898)刻本,應是較晚版本),總共有十五種古老的《高王經》版本出現於世。 圖二、房山石刻《高王經》文 《高王經》經文內容的歷史考證,有學者針對房山石刻經(石本)、俄藏敦煌遺書編號531(乙本)、敦煌文獻編號P.3920(甲本)、俄藏黑水城西夏中文編號TK117文獻(黑本)及《大正新修大藏經》(大正本)等五種版本做了比對[16],發現時代越是久遠,其遺漏佛號越多 ,而越近版本,其佛號越齊全。基本上, 石本與乙本同一形態,皆是斷簡殘篇,其次是甲本、黑本,而最齊全的版本是大正本。這種傾向基本上合理,因為石本與乙本由於時間超過千年,很有可能風化,形成斷簡殘篇,或錯字、或遺漏,都有可能。石本自「心常應誦此經消伏於」之後就沒有了,乙本從六方六佛名號的「北方月」之後形成殘篇。佛號方面,如「阿閦佛。彌陀佛」在石本及甲本都遺漏掉,「定光佛」只有黑本及大正本有,「神通佛」只有大正本有,「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甲本(當然,石本及乙本也一樣)沒有等等,因而有《高王經》是後人偽造的說法。不過,以斷簡殘篇來論斷似乎無法周延考證,《高王經》並無法因而被認定為依時間劃分成兩種或三種版本出來,只是為何有遺漏佛號,原因仍然不明,是地域關係,是文化隔閡,還是其他原因,頗值得深思。至於咒語部份,《高王經》七佛滅罪真言在石本、乙本均沒有(因係殘本),甲本僅有兩句「帝毗離尼帝莎婆訶。」黑本中少了「摩訶迦帝,真靈乾帝。」兩句咒語,而大正本是齊全的。七佛滅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卷第四》,其咒語也少了後面兩句,從考證角度來說應是梵文翻譯遺漏問題,或因翻譯者不同而出現不同譯本,而不是後人刪減或加上,因此,黑本基本與大正本一樣,皆為正本,至於甲本為何只有兩句咒語,則不得而知。七佛滅罪真言缺漏咒語,到了《嘉興大藏經》第19冊「諸經日誦集要」即可見現代版本。 表一為《高王經》歷代流傳的概況,除了年代不是很肯定的,沒有列入之外(如敦煌遺書P.3920文獻與531俄藏文獻,吐魯番出土本寫本及《大正藏》本等),其它的從西魏至明朝歷代,在文獻中有的基本列入,從表中可以輕易看出此經自西魏以來已經在廣大的華北地區流行,不但漢族唸誦,少數民族也廣為流傳。早期出土之經文多為石刻文,宋朝雖然沒有印本,但南宋時代《佛祖統紀》說此經在宋印行不少,而且此經文更普及至北方廣大地區,西夏、遼國、大金國均發現《高王經》的版本,明代是版刻與版畫全盛時代,《高王經》也因而有種種的版本出來。
表一、《高王經》之歷代流傳列表
A. 王惠民(2009年12月3日),敦煌研究院文獻,「《高王觀世音經》早期版本敘錄」。 B. 張總《觀世音<高王經>並應化像碑》,《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3期。 C. 高王觀音編著,《高王觀世音經》歷代流傳簡況,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396f9101013s7j.html D. 史金波先生《西夏佛教史略》 E. 《高王觀世音》有關資料,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18424-1-1.html
清朝與現代,此經更為普遍了,不僅有了石印、鉛印本、雕版,也有影印重出版者。表二為《高王經》清朝與現代流傳的概況,當然,這只是吾人所知之概況,本文在撰寫時苦無書籍統計數字,因而參考網路貼文,至少讓吾人了解《高王經》之流傳非常廣,而且沒有間斷過,即使現代也是一樣,那麼如果它只是學者口中的疑偽經(即中土僧人撰述或抄略之經),或者是偽經(偽造的經典),念之有效嗎?難道,皇室與民眾都是迷信的?恐怕這又是讓人深思的問題。 表二、清朝與現代《高王經》版本流通概況
A. (悟靜註) 《卍新纂續藏經》《高王觀音經註釋》〔法華部〕第三十五冊, No. 648。 B. 民間與《高王觀世音經》,http://hi.baidu.com/guanyinps/item/75c2bd600c597c95c5d249bb
而且,雖然《高王經》自唐‧智昇編的《開元釋教錄》以後,被編入《大正藏》的「疑似部」裡,歷史上,學者的考證多偏向為疑偽經,也有學者認為是偽經,但《高王觀音經註釋》卻在《續藏經》「法華部」[17],這顯示能否被接納入《大正藏》只是觀念與角度的問題。再者,《高王經》的流傳並沒有因為它不被列入《大正藏》而稍減,除了表一及表二所列的歷史版本之外,《高王經》也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如日文、韓文、西夏文、遼國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英文等,可見其流傳之廣及影響之鉅。單單中國歷史上,雖然沒有統計其普遍被接受的程度,但是可以從敦煌藏經中《高王經》被放置與其他密教經典,如,《如意輪觀音經》、《大輪金剛陀羅尼經》、《金剛頂經修習瑜伽儀》、《大威德金輪佛頂熾威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千手千眼觀音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隨求即得陀羅尼經》等放在一起,就可知它是非常被尊崇的一本經;而且,就是較早期的房山石刻也是一樣,《高王經》也是和《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涅槃經》、《金剛般若經》、《勝鬘經》等最主要的大乘經典一起被刻於雲居寺石經山雷音洞中,一在甘肅西北部,一在北京市房山縣,相距千里,可見《高王經》在當時十分普遍且流行,幾乎整個中國北方都傳誦此經,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高王經》一定有其魅力,否則它不會在地域上流傳如此之廣,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從北魏至現代、從皇室至一般百姓都盛行,時間上也毫無間斷過。 而清朝到現代,此經民間刊刻仍然盛行不衰,現代最尊崇《高王經》的,當屬蓮生活佛盧勝彥所創立的真佛宗。活佛與《高王經》的關聯非常密切,因為活佛的前世,跟多個國度有關,其中一個國度建於四川、陝西一帶,然後拓延至甘肅,到祁連山、賀蘭山、沙漠、綠洲,還有一點河西平原,黃河的中段 (圖三),這個國度就是「西夏」(1038-1227)。「西夏」信奉藏傳佛教,但不侷限於此,禪、淨土、天台等思想,依然流傳,只是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較多。「西夏」非常尊崇《高王經》,上從皇帝,下至百姓,大家均推崇《高王經》。當然,「西夏」並非只獨尊《高王經》,也有三藏及自己的譯經院等。 圖三、西夏、蒙古、西遼、金、南宋、吐蕃諸部等王朝之地理位置圖 (source: http://www.art-2000.org/Pic17.jpg)
「西夏」尊崇《高王經》是有人間證據的,在2010年6月,活佛透過弟子蓮耶上師禪修時與之對話,要他找「西夏佛教史略」,裡面有一頁記載,就是《高王經》前面的發願文。 (圖四) 如蓮耶上師文章中所述[18]: 這本西夏文的《高王經》已是斷簡殘篇了,經歷多年戰亂,加上蒙古大軍滅族屠戮,西夏人能逃走的不多,有些逃到漢地,依舊保留西夏傳統。 西夏滅亡之後,明朝太祖洪武五年,西夏後裔(黨項族人)發起了刻刊《高王經》的計畫,而且以西夏文刊出。文章中照片的經文殘篇保存在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西夏文《高王經》只有一本(圖五),書中也刊印翻譯成漢文的《高王經》(如圖六)。上師提及,西夏亡於1227年,這本刻刊《高王經》印於洪武五年1372年,時間上亡國已超過一百年,若非尊崇《高王經》,誰會以故國文字刊印經書?而且,當時是明朝,誰會看懂西夏文字?即使懂,明朝才剛創立五年,怎麼可能任由人民懷念故國故族呢?洪武五年,天下還未太平吧! 圖四、西夏《高王經》前面的發願文) (source: http://blog.udn.com/kinshing/4153936) 圖五、西夏文《高王經》(source: http://blog.udn.com/kinshing/4153936) 圖六、翻譯成漢文的西夏《高王經》(source: http://blog.udn.com/kinshing/4153936)
奇妙的是,活佛告訴蓮耶上師此故事時,世上無人知道活佛曾是西夏的皇帝,就在這次禪定中,上師知道了,他說[18]: 事實上,我知道師尊是西夏哪位皇帝,說出來都沒人相信,因為那是末帝,李晛。…我知道時,人在西城。清晨,我跟師尊說,原來是末帝,師笑了笑,都過去了。 直到2012年 3月10日臺灣雷藏寺「高王觀世音護摩大法會」,活佛才第一次公開自己前世在西夏的身份,活佛說[19]: 我的過去世,曾經在「西夏王朝」,而國家名字叫作「大白高國」,很奇怪的名字。告訴大家真實的現象,就是「大白蓮花童子高王觀世音菩薩的國」,所以,叫作「大白高國」。… 「大白高國」的第一個皇帝,叫作景宗,風景的景,第五個皇帝,叫作仁宗,最後一個皇帝,叫作末宗,他們共有十個皇帝。在我的記憶裡面,景宗、仁宗跟末帝, 都是一個人,就是我。(眾鼓掌)在所有西夏王朝裡面所記的國名,就是「大白高國」,「大白」就是「大白蓮花童子」,該國所有「黨項族」的人民,全部持誦 《高王觀世音真經》。(眾鼓掌) 真是一切都是緣份!西夏尊崇《高王經》,而活佛曾是西夏的皇帝(末帝,見圖七),自己帶頭唸《高王經》,全西夏人都會唸誦,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人不唸《高王經》。元朝的蒙古帝國攻打西夏王朝,連攻多次都攻不下,最後,在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成吉思汗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裏川命歸黃泉。以當時蒙古帝國的國力,真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皆投降,一直打到歐洲及整個中國,然而,卻輸給西夏王朝的「大白高國」,多次進攻都失敗,那就是在西夏的黑木城,裡面有高王觀世音菩薩的護佑。 雖然如此,因果報應仍然不爽,「大白高國」最後仍然滅亡了。活佛與蓮耶上師對話中,說出了因緣果報的道理:「西夏人就是念很多高王經!高王經也不是念了就不會死,或者,念了就不受定業果報,唸誦的福德功德依舊是唸誦後的異熟果,當下被屠殺的果報也是以前所種下,尤其是已成定業的果報,後功不能抵銷前過,誰都要酬業,惡業酬完,善業自然現前,如同佛陀之於釋迦族。」[20] 正因為活佛與《高王經》有歷史的淵源存在,難怪活佛第一次拿到《高王經》就有歡喜心及感應,《高王經》也是活佛熟背的第一本經典,是活佛得到靈的相應的第一本經典,更是普傳的第一本經典。除了靈驗之外,《高王經》還有什麼內涵?它殊勝在那裡?一部流傳廣大的經典必定是有原因的。 圖七、西夏末帝李睍 (source: http://blog.udn.com/kinshing/4153936)
3.《高王經》的架構
3.1《高王經》的架構簡介 《高王經》從「觀世音菩薩」起至「七佛滅罪真言」終,全文共六百一十七字,念誦一遍的時間約五分鐘。經義以皈依佛法僧開始,提到經力大功效「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之後全為佛菩薩名號,其中穿插修持高王經方法「中央一切眾生」到「消除諸毒害」,最後以七佛滅罪真言結束。短短六百多字中,包含許多巧妙之處,這可能就是念誦《高王經》能有許多不可思議靈驗的原因,以下一一解析。
3.2《高王經》的經名解析 《高王經》的「高王」一說為東魏孫敬德,因念「觀音救世經」滿一千遍,於刑場刀斷三折引起當時丞相高歡注意,重新盤問審查而發現冤獄,最後赦免孫敬德並命令京中官民抄寫傳誦。其子高洋認為「觀音救世經」之所以能令大眾所風行樂頌,是由於父皇勸令的功勞,因此改為「高皇觀世音經」。後人嫌繁,書寫或刻版時,將「皇」減為「王」,而成高王觀世音經。 另一說在丁福保《佛說高王觀世音經箋註》中提到: 所以名為高王者、最為第一之意。《一切法高王經》曰:「此法門者彼未來佛所說法中,最為第一,謂一切法高王法門。」 另外房山石刻中的高王經是名《大王觀世音經》,可見「高王」與「大王」有類似的意思,表示高王經功效是很大、很崇高的一部經典。
3.3《高王經》第一段「緣起」解析 從「觀世音菩薩」到「有緣佛法」將之歸納成第一段。經一開始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有敬禮觀世音菩薩的意思,因為觀世音菩薩為本部經典的主尊,所以先敬禮觀世音菩薩。「南無佛」到「南無僧」是皈依佛、法、僧的意思,也是皈依「覺」、「正」、「淨」。皈依表示心裡的歸向、投靠,也就是信。《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常養一切諸善根。」一切的道源功德,必須先從「信」開始,才能依照教義行事而得成就。若是不信,再好的法寶也是枉然。「佛國有緣,佛法相因」指出佛度有緣人,並由《楞嚴經‧長水疏一、之上》:「佛教因緣為宗。以佛聖教自淺而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由上知,修習《高王經》,第一要有「信」,接著要是有緣人並有法緣才能聽聞修持,修持之後就會達到「常樂我淨,有緣佛法」:身心常保清淨快樂,有緣可以往生佛國淨土。
3.4《高王經》功效解析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大神咒」至「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無等等咒」提到這部經具有到達彼岸的大智慧,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為什麼是大神咒?大神咒是具神力之陀羅尼,表示持此陀羅尼可以發神通、除災患。佛教經典裡面講到的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高王經》中已經有兩尊從名稱就可看出有大神通力的佛菩薩,例如: 「獅子吼神足幽王佛」及「神通佛」。 「大明咒」表示此經中具大光明。光明的反面就是無明,指的是愚痴黑闇迷沌的心。無明也就是愚痴與煩惱的代名詞,迷失了眾生原本具有的光明覺性。此經中有許多尊從名稱就可以看出會放大光明的佛菩薩,例如: 「淨光秘密佛」、「佛告須彌燈王佛」、「藥師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定光佛」、「東方寶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大明觀世音」、「觀明觀世音」、「高明觀世音」、「開明觀世音」、「普光王如來化勝菩薩」,可見持誦本經,佛菩薩會放大光明,去除眾生的無明煩惱障。 「慈憂於一切眾生,各令安穩休息」:《高王經》中直接點出佛菩薩慈悲一切眾生,各令安穩休息。丁福保的佛學辭典中提到「安穩」的解釋: 身安心穩也。法華經譬喻品曰:「身意泰然,快得安穩。」文句十四曰:「不為五濁八苦所危,故名安。日倒暴風所不能動,故名穩。」。 五濁者: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21]。八苦即是: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日倒暴風表示很大的災害,修持《高王經》可以脫離五濁八苦、除災患,由此可以呼應經文後面一句「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
3.5《高王經》念佛菩薩名號及修持方法解析 在許多經典中有提到聽聞諸佛名號,受持讀誦者功德無量。如《佛說佛名經》: 「舍利弗。汝今諦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現在諸佛名號。能受持者。一切魔眾於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惡人亦不得便。獲得無量無邊甚深功德。隨所生處具菩薩行。得宿命通顏容端正眾相具足。常得親近供養諸佛。乃至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聞是諸佛名號。受持讀誦恭敬禮拜書寫供養展轉教他。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又在《賢劫千佛名號經》: 「此賢劫中諸佛出世名號如是。若人聞此千佛名字,不畏謬錯,必得涅槃。諸有智者,聞諸佛名字,應當一心,勿懷放逸,勤行精進,無失是緣,還墮惡趣,受諸苦惱,安住持戒,隨順多聞,常樂遠離,具足深忍,是人則能值遇千佛。若持誦此千佛名者,則滅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眾罪,必當得佛諸三昧神通,無礙智慧,及諸法門,諸陀羅尼。一切經書,種種智慧,隨宜說法,皆當從是三昧中求。修習此三昧,當行淨行,勿生欺誑,離於名利,勿懷嫉妒,行六和敬,如是行者,疾得三昧法。」 《高王經》中充滿佛菩薩名號,其名號出處皆可考(見3.9佛菩薩名號出處),有出現在《佛說佛名經》中的佛名,也有出現在《賢劫千佛名號經》的佛名,眾多佛菩薩名號中亦包含了「淨土三尊」、「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普光功德山王佛」(觀世音菩薩未來成佛之名號)、「善住功德寶王佛」(大勢至菩薩未來成佛之名號)。《佛說阿 彌陀經》也提到: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可知聞諸佛名者也能得到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另外《高王經》中還有「華嚴三尊」或稱「釋迦三尊」:「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文殊師利菩薩持劍是智慧威猛的,能斷一切煩惱。《般涅槃經》云: 「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阿鼻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凈國土,值佛聞法,得無生忍。」 只是聽聞文殊師利菩薩名號就可在百千劫中不墮惡道,何況是稱念其名!還有,普賢菩薩以其大行著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提到普賢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在經末也提到依此十行願,可獲大福,並往生極樂世界。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高王經》中除了西方三聖、中央華嚴三聖外,亦包含東方三聖: 「藥師琉璃光王佛」、「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或是「藥師琉璃光王佛」、「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提到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其中: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依照藥師佛的大願,僅僅只是聽聞其名,即可還淨、得端正、消病業、女轉男身、解脫憂苦。 另外,在《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提到須具五因緣,才能聞藥王、藥上菩薩名: 「一者慈心不殺。具佛禁戒。威儀不缺。二者孝養父母。行世十善。三者身心安寂。繫念不亂。四者聞方等經。心不驚疑。不沒不退。五者信佛不滅。於第一義心如流水念念不絕。佛告寶積。若有眾生。具此五緣。生生之處常得聞此二菩薩名。及聞十方諸佛諸菩薩名。聞方等經心無疑慮。以得聞此二菩薩名。威神力故。生生之處五百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有眾生得聞汝等二菩薩名。及聞我等十方佛名。即得除滅百千萬劫生死之罪。何況受持讀誦禮拜供養。」 此段除了讚揚藥王、藥上菩薩不可思議外,亦呼應先前提到須有法緣,才能聽聞《高王經》,才能受持讀誦。 最後《高王經》也提到修持的方法:「心常求誦此經」。只要心裡常常祈求、念誦此經即可。《楞嚴經》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觀無量壽經》云:「念佛一聲,能超越八十億劫生死大罪。」可見《高王經》仍然講求一心念佛、一心念經,以專心、誠心念誦此經,能夠「消除諸毒害,能滅生死苦。」
3.6《高王經》突破時間、空間、數量的限制之解析 在時間的描述上,《高王經》包含有「過去七佛」、「未來賢劫千佛」。顯示《高王經》可以打破時間的限制,包含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的願力,因其不可思議誓願力,能幫助求誦者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過去七佛出於《長阿含經》第一卷的《大本經》,為佛陀顯其宿命智,為眾比丘講解過去諸佛因緣,將於下段深入討論。《高王經》中還包含有三世佛:「定光佛」、「多寶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剛好是「過去劫」燃燈佛(古佛),「現在劫」多寶佛、釋迦佛 (《法華經》中,多寶佛與釋迦佛共同坐於寶塔中),「未來劫」彌勒佛。 另外,「藥師琉璃光王佛」 (東方現在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寶王佛」,後面這兩尊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未來佛,這三尊縱橫跨越時間與空間,表示諸佛願力不受時空的限制。 在空間上來講,高王經中提到六方六佛名號:「東方寶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樹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焰花王佛」、「北方月殿清淨佛」、「上方無數精進寶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中央為眾生,東、西、南、北、上、下都被佛菩薩包圍,除了代表無量無限之空間,也可見諸佛慈悲,面面俱到。六方佛號,在《佛說阿彌陀經》也有類似架構,各方各出廣長舌相,以護祐中央的眾生。另外,「 阿閦佛」與「彌陀佛」,這是東方佛與西方佛,也是空間上之涵蓋。 以數量來分析,「 千五百佛,萬五千佛,五百花勝佛,百億金剛藏佛…無量諸佛」,這是「數量」上的變化,由少變多,而至無量,突破「數量」的限制。「清涼寶山億萬菩薩」,亦屬數量上的變化。 由以上解析可看出《高王經》不可思議之處:中央為一切眾生,東、西、南、北、上、下都被佛菩薩包圍,不僅是現世,連過去世、未來世都有諸佛護佑,而且不是一尊,而是千五百佛,萬五千佛,五百花勝佛,百億金剛藏佛至無量諸佛團團圍繞,可見能夠聽聞持誦《高王經》的因緣真是太殊勝了!
3.7《高王經》包含懺悔、還淨 《高王經》的最後以七佛滅罪真言結尾,此七佛即過去七佛:第一為毗婆尸佛,第二為尸棄佛,第三為毗舍婆佛,第四為拘樓孫佛,第五為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第七為釋迦牟尼佛。此七佛為佛陀顯其宿命智,為眾比丘講解過去諸佛因緣,而各個正覺出身不同、坐在不同的樹下、成道方式不同。 「毗婆尸如來,往詣波羅樹;卽於彼處所,得成最正覺。 尸棄分陀樹,成道滅有原。毗舍婆如來,坐婆羅樹下; 獲解脫知見,神足無所礙。拘樓孫如來,坐尸利沙樹; 一切智清淨,無染無所著。拘那含牟尼,坐烏暫樹下; 卽於彼處所,滅諸貪憂惱。迦葉如來坐,尼拘類樹下; 卽於彼處所,除滅諸有本。我今釋迦文,坐於鉢多樹。 如來十力尊,斷滅諸結使;摧伏眾魔怨,在眾演大明。 七佛精進力,放光滅闇冥;各各坐諸樹,於中成正覺。」 若只是一佛,其佛力有不可至之處,所以七尊各各不同的佛,以其力量可以段滅諸結使、催伏眾魔怨、放光滅闇冥。而七佛滅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羅尼經》,為文殊師利問佛陀: 「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後若毀四重。若比丘尼毀犯八重。若菩薩若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毀如是一一諸戒。所犯重罪當云何滅。」 四重,指比丘戒之淫、盜、殺、妄等四波羅夷罪;八重,指比丘尼戒之八波羅夷罪。[22] 佛陀回答: 「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若我去世後毀四重禁羞不發露。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離婆離婆諦(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羅離帝(三)尼呵羅帝(四)毘摩離帝(五)莎呵(六) 文殊師利此陀羅尼。是過去七佛之所宣說。如是七七亦不可數亦不可計。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現在十方不可計不可數七佛。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未來不可計不可數七佛。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汝今請問陀羅尼義。我已說竟。以此陀羅尼經。救攝未來世惡律儀比丘。令其堅固住清淨地。」 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現世亦不得安寧,念七佛滅罪真言,可以消除罪障,故此真言適合人人唸誦。 七佛滅罪真言,象徵過去無數七佛、現在無數七佛及未來無數七佛皆宣說此真言救攝眾生,其願力無時間之限制。此真言有其勝義,蓮生活佛於「傳誦高王經」文章中談到:「念此真言,即發出大慚愧心、除去恐怖心、發菩提心、冤親平等心、念佛報恩心、觀罪性空心。」[23] 透過念真言發出大慚愧心懺罪,七佛世尊放光加持,罪垢得以還淨,認清實相世界,知業識乃幻化,妄心不起,回歸清淨無染,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起死回生,最後擁有入世、出世的大智慧。可見念七佛滅罪真言讓修行人由有形的懺罪開始,歷經發菩提心,一直到無形的「無生懺」均有,非常殊勝。所謂「無生懺」是罪業如幻,表面上有,實際上是空的,也就是「真空化無」的境界。「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是「有」,「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是「空」,《梵網經》云:「伏空假,會法性,登無生山。」緣起緣滅皆幻化,如水中月、鏡中花,然而諸法本自不生,今而無滅,在生滅中不受生滅影響,「無生無滅」也不妨礙生滅的演化。念七佛滅罪真言,最後可以得七佛加持,契入「無生」,罪業「真空化無」,回歸法爾本然。
《高王經》雖然只有佛菩薩名號及七佛滅罪真言,可是結構上卻非常完整,時間上、空間上都含蓋了,除了實修上能夠消業福增、離苦得樂、光明智慧之外,《高王經》還是一本「實踐」的經典,蓮生活佛於「進入《高王經》」中解析: 當我進入「高王經」時,見「定光如來」在前,而十方佛剎微塵,亦現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各坐蓮台,各個放光。 這是活佛個人的經歷,世人少有,雖不是普遍現象,但仍值得做一記錄。如前所描述,佛菩薩各個放光,光光相照,而且,一尊佛名並非只有一尊佛而已,而是有志之士依同樣誓願發願、行願,等戒行圓滿之後也成就同樣果位。譬如,《龍舒淨土文》中有「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之稱謂,這留給後人一條捷徑與範例,只要依「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發願,落實去做,遲早自己也成為「阿彌陀佛」。同樣的,《高王經》中諸佛宏名也一樣可以成就,「定光佛」為活佛解釋:「淨光祕密佛──密行清淨光的實踐。法藏佛──是心是法,是法是心的實踐。獅子吼神足幽王佛──是神足度眾生的實踐。佛告須彌燈王佛──是放光照十方的實踐。法護佛──是護持佛法的實踐。金剛藏獅子遊戲佛──是遊戲,也是實踐。寶勝佛──是勝行佛寶的實踐。 …。」可見《高王經》有其「實踐」之義諦,並非一般認為的「庶民信仰」,然而由於一般人之修行還未走入《高王經》裡去實踐其義理,因而容易以偏概全,輕忽此經之利益。
3.9《高王經》中佛菩薩名號出處 《高王經》中的佛號及菩薩名號皆出自佛經,表三將佛菩薩名號及相關的經典作一歸納。 表三、《高王經》中佛菩薩名號之出處
4.《高王經》的殊勝
《高王經》是一部以佛號為主的經典。在經藏中,以佛號為主的經典並不少見,例如以五十三佛名為主的《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以三十五佛名為主的《佛說決定毗尼經》,及《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佛說百佛名經》…等等。《高王經》除了靈驗之外,事實上也是修行的經典,這可由現代遵從《高王經》的蓮生活佛的經歷得到驗證。活佛於二十五、六歲時在臺中「玉皇宮」拿到一本《高王經》,回去之後就得吉祥夢境,活佛如此描述: 持經歸家,即得一夢,夢見觀世音菩薩坐蓮花座上說法,法相之莊嚴令人生恭敬之心。後來細讀《高王觀世音真經》,忽來香息陣陣,如花芬芳。當時尚不知修道與啟靈,事後始知前世之根緣,必有如此之現象也。[24] 這是緣起絕佳,也是宿世的緣份,活佛看見的高王觀世音菩薩法相莊嚴,頭頂王冠,面如滿月,其貌如佛,冠垂雙冕,身披天衣重裙,掛瓔珞、耳環、手環,足環,腳踏彩虹蓮花,其背面有黃金梵字,周身放大光芒,照十方三世的世界。 一般認為《高王經》感應殊勝,能夠消災解厄,治病延年,因而信仰者多為息災祈福而來。《高王經》在入世方面是有不可思議的效果,然而《高王經》之效驗並不止於入世,它還是一部出世的經典,活佛承認,修行進入「色界天」的四禪,除了靠自身修行拙火上升、明點下降的「燃滴作用」消除脈結業障之外,也依靠了「十方佛」及「十方菩薩」的加持灌頂。《高王經》裡面就是「十方佛」及「十方菩薩」之名號,活佛在內修的過程中,印證此經的靈力磁場強大,非同小可,活佛說: 一股清靜的靈流,力量十分強大,進入我透明、紅、空的中脈,我的「心輪」原是重重的煩惱脈包裹著,竟然一片又一片的剝落,只要專一的唸一遍《高王經》,煩惱脈就剝落一片,直至煩惱脈全部剝落。[25] 接著就是中脈的「心輪」中心,有一條細小的「五彩心脈」,會發出亮光。經過長久修練,隨修隨現自身淨光,這是本覺智光,此智光本是隱藏的,經修練後,會有進展,從見自身放光,到見外在世界,十方法界的光明,以至於光光相照,這是「淨光成就 」。它有著四種不同的階段:一、五彩心脈顯現。二、覺受淨光顯現。三、增長淨光。四、法界顯現。這也就是「色界天」四禪階梯的成就。 也許這是個人修行的經驗,比較不為一般所了解,不過有人以《高王經》修行得成就,仍然值得一提。再者,《高王經》在被冠以「偽經」的打壓之下,仍然歷經千年傳誦不輟,自然有其殊勝之處,茲歸納《高王經》之力量、結構、變化、語言及果位等五大殊勝如下。
以稱念佛號而論,淨土宗推崇專念「阿彌陀佛」一佛名號,其優點是專一、簡單。不過地藏經《稱佛名號品》云:「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可見「一佛」功德甚大,但「多佛」則猶勝「一佛」。何以故?因為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所犯罪業,綿綿密密,百千萬種,而諸佛願力,也個個不同,不同的佛號,可對治不同的過患,所謂「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高王經》內有多佛名號,涵蓋無量諸佛,似良醫診脈,以種種妙藥複方,對治眾生的種種障礙,《高王經》內更有無量菩薩名號,這就更為圓滿,是為「佛力殊勝」。經中更有「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的經文,這是「經力殊勝」。《高王經》以「七佛滅罪真言」作為總持的咒語,則為「咒力殊勝」。佛力、經力、咒力,三力共同加被的結果,讓這部經成為非常有力的消業除障法門,這是《高王經》力量之殊勝。
4.2 結構完整,短小精悍 若以架構來看《高王經》,整個經文的組織就是一部懺法,或是一種還淨法。它從皈依佛法僧三寶入懺,以般若寶筏為前行,以稱念佛菩薩名號為正行,以七佛滅罪真言為圓滿結行。《高王經》沒有一般的懺本那樣冗長,但結構完整,短小精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去蕪存菁,只留重點。為何《高王經》必須簡短扼要?只要從它的歷史就能知道,一部夢授經的長度,必然限制在夢醒之後還能記憶的範圍內,所以它一定要簡短。《高王經》作為一部懺法,就不能是夢境的殘篇斷章,而必須有完整的結構,方能讓前述之佛力、經力、咒力,發揮最大的效用,所以它必然一氣呵成,完整無缺,這是《高王經》結構之殊勝。
4.3 以少御多,以簡攝繁 以稱念佛名為懺法,除了誠心至意之外,還要有「懺量」,也就是念佛號的遍數要足夠,但《高王經》既以簡短扼要稱勝,如何才能快速達到「懺量」呢?事實上,以少御多,以簡攝繁的密教法門在《高王經》中也頻頻現蹤。經文中「未來賢劫千佛,千五百佛,萬五千佛,五百花勝佛,百億金剛藏佛」、「無量諸佛」及「清涼寶山億萬菩薩」等,就是密法善於變化的特質,讓唸一遍《高王經》的功德,等同稱念億萬遍佛菩薩名號的功德。細數《高王經》中的佛菩薩名號,完整的佛號只有12個,完整的菩薩名號只有11個,然而經文的善巧安排,竟能從時間與空間的重重無盡之中概括總持無量佛菩薩名號,這是《高王經》密法變化之殊勝 [23]。
4.4 易學易誦 《高王經》是夢授經,所以它不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而是直接以中文書寫的經典,在學習與念誦上就更容易為中土的人民所接受。《大悲咒》的內容也是諸佛菩薩名號的匯集,長度和《高王經》相當,但由於它是咒,所以只保留了咒音,不譯其意。如果我們比較、學習《高王經》與《大悲咒》的難易,《高王經》顯然要容易多了,而且佛號直接以中文念誦,一方面容易記憶,另一方面能夠瞭解諸佛的願力與功德,第三方面則因為念誦名號認識佛菩薩,更能結佛緣。《高王經》出自中土,毋須翻譯,易學易誦,事半功倍,在中土流通無礙,這是語言上之殊勝。
4.5 常樂我淨,解脫生死 《高王經》中的三句經文:「消除諸毒害」、「能滅生死苦」、「常樂我淨」,代表持誦《高王經》的種種成就。「消除諸毒害」,就是息滅一切的災難,增益一切的善果,廣結一切的善緣,降伏所有的怨敵,具足息、增、懷、誅之功德,這是「羯摩成就」。「能滅生死苦」,代表解脫一切分別所產的煩惱,如善惡、聚散、愛憎、貧富、稱譏、毀譽…乃至生死,此為「解脫成就」。「常樂我淨」為涅槃四德,是得證法身佛時的佛性顯現。根據蓮生活佛的說法,「常樂我淨」是欲界天與色界天的光明境界,此為「淨光成就」。持誦《高王經》可得羯摩成就、解脫成就及淨光成就,這是《高王經》在果位上之殊勝。
5. 結論
雖然《高王經》在歷史上被多位考證者或學者定位為疑偽經或偽經,但是不可否認的,《高王經》的流傳幅員廣大,而且從未間斷過。淨土思想念一佛名,功德已非常超勝,何況多佛?《高王經》裡無量諸佛、一切諸菩薩,事實上已涵蓋三世諸佛菩薩名號,而且經文佛菩薩名號,包括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東方琉璃淨土、東方阿閦佛淨土、彌勒淨土、華嚴世界淨土…等無量淨土。由於念《高王經》能夠消除業障,得到常樂我淨,消除諸毒害,能滅生死苦,欲界天的大樂成就及色界天的禪悅與光明成就均可以得之。 再者,此經除了佛菩薩名號,更有七佛滅罪真言,一顯一密,結構完備,根據蓮生活佛之解釋,唸此真言,即發出七心,由大慚愧心懺悔罪業,經歷發菩提心,最後觀罪性空,能夠讓行者懺罪還淨,回歸本然,功德殊勝。《高王經》不僅結構完整,短小精悍,而且易學易誦,有佛力、經力及咒力於其中,信之念之得諸佛菩薩加被,能滅生死苦,消除諸毒害。所以此經不但能息災、療病、祈福…,也是一部實修得解脫煩惱,開啟智慧,參禪入聖的經典。 《高王經》更是一部實踐的經典,學佛重視理事圓融,以實際的行動去實踐佛理體現於此經之中,如活佛所說,清淨光明是實踐,放光照十方是實踐,是心是法、是法是心是實踐,大醫濟世是實踐,神通遊戲是實踐,護持佛法是實踐…,實踐至圓滿即成佛,佛名依次為淨光祕密佛、佛告須彌燈王佛、法藏佛、藥師琉璃光王佛、神通佛、金剛藏獅子遊戲佛、法護佛…。眾生相信自己可以成佛,依相符合的佛誓願去行願,去成佛,所以說,《高王經》不但是入世之經典,也是出世的寶典,重點在於其實踐的義諦,《高王經》是不可思議的。
參考文獻 [1] 請參閱網路文章:「民間與《高王觀世音經》」http://hi.baidu.com/guanyinps/item/75c2bd600c597c95c5d249bb。 [2]《魏書》作者魏收(506-572)是盧景裕近友,於554年撰《魏書》;《北史》撰於659年,作者李延壽,基本上保留了《魏書》中盧的原傳。 [3] 盧勝彥文集第二百二十八冊《法王的大轉世》〈隱形的僧人〉文章。 [4]《佛祖統記》是一部佛教通史,由南宋志磬於(1269年)撰成。 [5]《法苑珠林》是唐朝佛教典籍,由唐道世所著,於總章元年(668年)完成。 [6]《續高僧》為一部佛教的史料,唐道宣(596~667)撰,今收錄於大正藏第50冊。 [7]《十句觀音經》,最早出自於983年由北宋李昉等撰的《太平御覽》(卷654)及《太平廣記》(卷111)。《太平御覽》卷654:「夢人謂之曰:汝誦《觀音經》千遍,則可得免禍。謨曰:命懸旦夕,千遍何由可得。乃授云:『觀世音,南無佛,...念佛不離心。』既而誦滿千遍,將就戳,將軍沈慶之諫,遂免。」 [8] 沈約(441-513)所撰《宋書》卷七十六《王玄謨傳》:「初,玄謨始將見殺,夢人告曰:“誦《觀音經》千遍,則免。 ”既覺,誦之得千遍,明日將刑,誦之不輟,忽傳呼停刑。」 [9]《佛祖統記》卷38:「此經止十句,即宋朝王玄謨,夢中所授之文,今市肆刊行孫敬德所誦者是。後人妄相增益,其文猥雜,遂使識者疑其非真。」 [10] 于君方,「偽經」與觀音信仰,中華佛學學報第08期,民國84年,P.107。 [11] 盧勝彥文集第十六冊《靈機神算漫談》〈觀世音菩薩捨身救劫記〉文章。 [12] Michel Strickmann, " The Consecration Sutra: A Buddhist Book of Spells",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p.79。 [13] 蓮生活佛盧勝彥2013年6月8日於「西雅圖雷藏寺」的開示:『大圓滿九次第法的淵源及傳承』,http://www.tbsn.org/chinese2/talk.php?classid=47&id=1545&keyword=&page=40。 [14] 聖嚴法師 著(民85),《學佛群疑》;北市︰法鼓文化出版,頁181至183。 [15] 王惠民編著(2009年12月3日),敦煌研究院文獻,「《高王觀世音經》早期版本敘錄」。 [16] 李小榮,《「高王觀世音經」考析》,《敦煌研究》2003年第1期。 [17] 《卍新纂續藏經》《高王觀音經註釋》〔法華部〕第三十五冊, No. 648,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35/0648_001.htm。 [18] 真佛宗蓮耶上師文章,「西夏與真佛宗」, http://www.wtbn.org/804/p804-13-01.shtm 。 [19] 蓮生活佛盧勝彥2012年3月10日於「臺灣雷藏寺」的法語開示。http://www.tbsn.org/chinese2/talk.php?classid=46&id=1447&keyword=&page=60 。 [20] 真佛宗蓮耶上師文章,「《高王觀世音真經》與西夏國的宿世因緣之二」,http://hi.baidu.com/invincible369/item/5478c55cffa28a16abf6d72a。 [21]《佛說阿彌陀經》,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二冊 No. 366。 [22]《 四分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二冊 No. 1428。 [23] 廖俊裕,「高王觀世音真經 因位上的殊勝」,真佛報,第689-690期,2008年5月,http://www.wtbn.org/689/p689-03-02.shtm,http://www.wtbn.org/690/p690-04-02.shtm。 [24] 盧勝彥文集第四十四冊《伏魔平妖傳》〈尊崇高王經〉文章。 [25] 盧勝彥文集第一百二十冊《佛王新境界》〈諸天的次第〉文章。 ---------------------------------------- (*1) 三位作者均是國內外博士學者或教授,基於網路資料保密原則,三位作者的基本資料不在本文公開。此篇論文已於2014年5月18日真佛宗學術論文發表會上發表,感興趣的讀者,請與「中國真佛宗密教總會」連繫,謝謝。 (註) 高王經之靈驗,雖然在論文中未談論到,但本格中有幾篇,讀者可以參閱「神奇的《高王觀世音真經》」、「再談「神奇的《高王觀世音真經》」及「參談「神奇的《高王觀世音真經》」,謝謝。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