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心學苑】每一刻,造就了獨特的我
2023/10/25 11:27:15瀏覽93|回應0|推薦0

每一刻,造就了獨特的我

星心學苑/Rola老師

「我們都有水藍色、有緋紅色、有黑暗也有透明,融合在身上,但是我們卻又如此不同,充滿獨特。」每個人擁有不同的經歷,懷有不同的回憶,當中熱情、悲傷、苦惱的複雜滋味,在我們身上印出了無法複製,專屬個人的獨特花紋。《每一刻,造就了獨特的我》

l 作者:黃聖惠  

l 譯者:陳怡妡

l 出版社:奧林出版社

我是誰?

我是誰?為什麼我是這樣?你是那樣?為什麼他又是那樣?我們每個人,除了出生環境和背景是與眾不同之外,還有生活中的種種經歷,才會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我」。

第一堂課,我先讓學生閉眼想一想:「我是誰?」「自己的夢想、煩惱和痛苦是什麼?」再請他們寫在紙上,結果答案什麼都有,五花八門。之後進行分享,讓我更清楚他們的內在世界,包括對完整家庭的渴望、親人過世的痛苦、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壓力…等等,以下是孩子們的回答:

學生

我是誰

夢想(顏色)

紅色聯想到

煩惱

痛苦

小庭

我是媽媽唯一的女兒,表妹的姐姐

有一個完整的家

(淺藍/渺小)

血、生氣

課業成績

人際關係相處曾受到言語詆毀

小雯

爸爸的寶貝女兒

長大照顧爸爸

(粉紅/巨大)

生氣

玩遊戲輸

阿嬤過世

小穎

我是人

讓自己沒有瑕疵

(白色)

嫉妒、血腥

數學

好朋友轉學、受傷

小嘉

我是動物

籃球選手(紅色)

強烈的陽光

數學

阿公過世

小緯

我是人

警察(藍色)

生氣的妹妹

牙齒痛

被媽媽罵

小欣

我是妹妹的姐姐

歌手(藍色)

熱情

無法解決問題

跌倒下巴受傷,縫四針

不同顏色的粉蠟筆

第二堂課,我將上周學生們所畫的圓(代表自己),拿出來放在黑板上,再拿出粉蠟筆供他們挑選,每人每次只能使用一種顏色,然後依序在圓上作畫,鼓勵他們發揮想像力,創作出不一樣的內容。

剛開始,每人一筆一劃規規矩矩,後來有人開始亂畫,之後整個畫風就開始改變了,原本一個美麗的圓,卻變成了像鬼畫符一樣,真是慘不忍睹。

這次品格教育的內容,感覺似乎有點深沉,畢竟學生們很少思考「我是誰」的哲學問題,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孩子大多答不出來,倒是六年級孩子在接受過三年品格教育的洗禮下,能清楚了解這堂課程所要引導的方向。

透過在圓上增添不同的色彩,雖然每個人的圓最後都讓人不忍直視,但孩子們都很開心,或許藉此抒發孩子壓抑的內心。釋放之後,我稍加嚴肅地告訴孩子:「每一個人誕生,就像一個圓,隨著年紀慢慢長大,有了夢想、熱情、想像、苦惱、悲傷等不同的情緒和經歷,在這個圓的身上,慢慢多了深淺不一的顏色和形狀,就像不同階段的自己,都是一個新生的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決定圓的未來!」

小穎是最特別的例子,他從三年級進班後,就是個情緒爆炸、容易失控、人際關係很差,讓老師頭痛的孩子。但經過這堂課後,從他的分享中發現,他真得成長很多,也能透過品格教育的引導,發自內心深刻自省。

小穎的分享

我常常不太聽話,總是做出讓老師生氣的事,說一些不該說的話。三、四年級時,常常情緒失控,經常被罰寫,被老師寫聯絡簿、被爸爸罵。現在六年級了,我應該適可而止,不應該再造成別人的麻煩。

要改掉缺點真得很難,但我一定要努力改進,就像繪本說的,缺點是黑色的會被黑暗吃掉,優點是白的應該要保留。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不是每個人都很完美,我希望自己能改掉缺點。

如果人生中遇到困難的事,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圓的顏色就不會是悲觀的顏色。就像人生掉到谷底,圓可能就變成黑色的,讓人感覺就會被吞噬,感覺很可怕!圓不可能一直是樂觀的顏色,每個人都會有傷心、生氣或低落的時候,而且人不可能沒有瑕疵,即使變醜、變壞也不代表他的人生就毀了。

一個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但是遇到錯誤只要努力修改就好,就像我以前不守生活規則,但慢慢改進,我的圓也會變得很漂亮。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把握好人生就會像繪本中的圓一樣,最終被黑暗力量給吞噬。

每一個我,都在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

每次品格教育後,我很喜歡閱讀孩子們的分享,藉以知道他們吸收、學習了多少,然而,每次的分享往往都讓我感到驚豔,進而讓我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回顧過去的每一個「我」,不管是好的或壞的,每一次改變都能讓我們有新領悟,所有經歷都會在生命中留下痕跡,而這些從小到大累積的痕跡,將會成為每個人身上獨特的形狀與花紋。

期許每個孩子都能以正面、勇敢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學習和接納各個不同階段不完美的自己,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8000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