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6 19:58:01瀏覽3183|回應11|推薦56 | |
↑ 1989年蘇聯的行政區 (維基百科) 如果你覺得坐火車橫越西伯利亞太久,晃啊晃,晃到天邊去,至少它還很安全,這是我當初的想法。除了新西伯利亞城到伊爾庫次克之間,地圖上看來是一小段的路程,也讓我們坐了三十多鐘頭,其他的行程都是在天上飛,不是空中巴士,也不是波音的舒適客機,我們坐的是蘇聯Tupolev民航機,「屠」字號的。說是民航機,可是坐在機艙裏,會讓人捏一把冷汗。一上飛機,就聞到一股說不出來的怪味。坐定以後,往後一看,大件行李就擺在最後一排座位後面,都沒有牆隔間、沒加蓋,就罩著一個網。這也不打緊,真正的問題是,飛機駕駛八九不離十是空軍軍官,把民航機當「戰鬥機」開,起飛降落都沒啥緩衝時間,上下動作太快,都快呈成垂直角度啦! 我一直擔心後面的行李沒固定好的話,飛機下降時會往前衝向乘客座位,還沒下飛機,就被眾人的千斤大批行李壓扁,ORZ,那時候還不流行旅遊保險耶! 還好,駕駛動作之迅速勝過地心引力作用,行李還沒往前衝,飛機一股腦兒就已經著地了。我心暗想,這個蘇聯駕駛果然技術一流,不然的話,我鐵定要把「屠」字號飛機改成「塗」字號。 到了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次克,我們見識了全世界最深邃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Lake Baikal) , 就是西伯利亞的深情明媚大藍眸,也是漢朝蘇武被派去牧羊的一帶(還記得那首歌「蘇武牧羊北海邊」嗎? 這就是古中國所稱的「北海」)。 坐上了一艘遊湖船,風大,吹得一頭亂髮,有如開跑車馳騁在風中,天氣晴朗無雲,藍天映照得湖水如藍寶石閃耀,與世隔絕,我還以為到了世外桃源,看到了世界的自然寶藏,久久不能忘懷。只是貝加爾湖畔濫伐木材,造紙工業所產生的廢水留到湖裏,對生態造成部份破壞,目前環保團體還在抗爭,為減少環境汙染與適當保留當地造紙經濟兩者取捨之間而傷腦筋。俄國一家石油企業原本打算建造一條經過該湖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還好在開工兩天前,由當時的普欽(Putin)總統下令改道,於離湖北方40公里的地方建造石油通道,不然的話,萬一油管破裂,石油滲流出來造成的污染是令人不敢想像的環境大災難。 ↑↓ 貝加爾湖的奧爾洪(Olkhon)島 (維基百科) 在西伯利亞還發生了一件趣事,就是我們在參觀一座露天木材博物館時,一位南部廠商阿伯採了一小束野花送我,還幫我拍手拿野花的照片。那時飄著毛毛雨,所以,拿野花拿傘,拿野花沒拿傘的照片各拍一張。那時我還在衡量歐吉桑的年紀,起碼比我父親還要年長,不知這位老來俏的歐吉桑的意圖何在,我只好先裝傻(呵,不用偽裝,平常看起來就已經夠傻的了)。後來回到台灣以後,阿伯打電話來辦公室找我,說要介紹他兒子跟我見面,我才鬆了一口氣。結論是,我長得大概是台灣人說的福相媳婦臉,傳說帶幫夫運的那種,只是,是不是真的福相,直到今天尚未得到證實,過幾年再去質問我家老爺。 在西伯利亞旅行時,先前的思考來了個大翻跟斗,越是往東行,越感到物資的豐富,好像連旅館使用的衛生紙品質都漸入佳境。餐飲也一地比一地好起來,到了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流出海城市伯力(Khabarovsk)時,才在一家名為哈爾賓餐廳的中國餐館吃到了道地像樣的中國菜。相形之下,首都莫斯科的物資實在匱乏得可憐,可能是東西伯利亞拜與中國邊界貿易興盛之賜,民生物資供應較充沛。出了伯力,我們搭著蘇聯航空來到日本北海道,似乎又回到了現代先進國家的懷抱。 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USSR)自1991年解散以來,整個經濟與社會上的巨大轉變著實另人刮目相看。最大幅度的進步來自於1999年普欽上台以後的改革與開放,結束了前任總統葉爾欽留下來的政治混亂狀態與瀕臨破產邊緣的經濟,鐵腕政策也恢復了整體國家的安定秩序。然而不可諱言地,大部分的富人還是富人,窮人還是窮人,上流社會極端富裕,嚮往著稱霸全世界,作風類似當初台灣遊客搜刮西伯利亞旅館紀念品店舖的郵票,有過之而無不及。俄羅斯的超級富翁有如脫胎換骨地充滿著自信與傲氣,拿著以國家天然寶藏換取的財富,購買各地企業、房地產大樓、足球俱樂部、豪華遊艇等等,帶著珠光寶氣的貴婦們,到處撒錢不眨眼睛,大手筆蒐購奢華高級名牌商品,連西方名牌商業店家也都說起俄文來迎接大財主光臨了。 21世紀初,問起俄羅斯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大多認為在新體制下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提高了,老舊的國產Lada老爺車(這種車我多年前也坐過,那時是真夠爛的,四個輪胎跑得動就是)換成了日本或韓國車,人民可自由出國度假,與西方遊客搶日光浴的地盤。這一切最大的貢獻應該是歸於普欽前總統八年來具備前瞻性的英明領導。 但是,看看經濟統計數字, 反映社會黑暗面的數據仍然存在: 一億四千萬的人口當中,四百萬人無家可歸,三百萬乞丐,五百萬街上的遊童,四千萬個酒鬼,僅僅1.5%人口坐擁50%的國家寶貴礦產(資料來源: Russland Gibt Gas - Die Rückkehr einer Weltmacht (書名暫譯: 俄國加油 - 一個世界超強國的復出)/ Alexander Rahr, page 47-48,2008年出版)。其他尚待努力解決的社會問題仍然多如牛毛(哈,哪個國家不是這樣?!),如社會風氣貪污敗壞、黑道橫行、初生率低落而平均壽命低(男人平均壽命六十歲不到)等等。在這麼一片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土地上,人口密度相當低,人口甚至已經開始呈現負成長趨勢,而四周中國與回教國家的人口成長率都高出許多,也對俄國人造成國土可能被覬覦者入侵的隱憂。由此來看,就不難瞭解俄國現今排外氣氛嚴重的心態了,然而,國家要強盛必須從國內問題改善開始,才是有效的方式, 因為只有安內才能攘外。 這位德國的俄國通作者還在書中提到,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 30%以上的俄國人對目前的生活水準感到很滿意,是中產階級從未享有的程度。這個數據在1990年代僅達2到3%,也因而產生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危險,如今這一個新興的中產階級最渴望的就是穩定(書名、來源同上,68頁)與繁榮。中產階級的成長對一個國家的貧富是一項重要指標,共產主義經濟下的社會絕大多數是窮人,僅有一小撮人屬於特權階級與富人,西方所謂富裕的中產階級幾乎不存在,民生消費工業匱乏落後,也不可能由西方國家進口,頂多是與其他也好不到哪兒去的難兄難弟共產主義附庸國家以貨易貨的方式交流,這是蘇俄時期的社會寫照,也是我第一次蘇俄之旅所目睹的情況。 如今俄國的中產階級漸漸茁壯,處於富人與窮人之間,呈上升趨勢成長,增加社會的穩定度,這時候要再掀起大波浪的革命也不太可能。全國上下都是富人的國家到今天都還沒出現過,那個叫做「烏托邦」,類似天堂之類的。所以我相信俄國的前途與錢途非常看好,在國際間仍是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尤其是當某些經濟大國正面臨中產階級減少的窘境,走向M型社會發展的時候。由經濟互惠而達到雙贏合作,這也是德國比其他西方國家更熱衷於與俄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許有人看我文章裏提到的幾個國家名詞,看得霧煞煞,在此特別解釋一下 (來源: 維基百科): 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簡稱蘇聯) =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СССР) (音為Soyuz Sovetskikh Sotsialisticheskikh Respublik) : 自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1991年12月26日解散),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22,402,200 平方公里), 佔有東歐的大部,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因以其中最大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Russian SFSR)為首,所以也稱蘇俄。所有的加盟聯邦共和國名稱請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Union 俄羅斯聯邦 (簡稱俄羅斯或俄國) = Russia, 亦稱 the Russian Federation =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音為Rossiyskaya Federatsiya): 1991年8月24日,原為蘇聯加盟國之一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宣佈獨立,成為俄羅斯聯邦。 ↑ 1991年以後的俄羅斯 (維基百科),圖中下方可看到新西伯利亞城與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次克。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