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迷走神經
2023/12/03 13:07:37瀏覽500|回應0|推薦10

讀 迷走神經的自我檢測與自癒 (史丹利。羅森堡)

啟動腹側迷走神經,則能抑制交感和背側迷走神經,恢復社會性參與狀態

瑜珈(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之鍛鍊 (第十一對顱神經)

顱薦骨治療法:顱骨由彈性薄膜系統結合在一起,原本顱骨之間有細微的移動,讓腦脊髓液流通。許多病痛源自顱內的個別顱骨之間移動受限所致,以手法釋放薄膜中的壓力後,恢復(增加)顱骨之間的細微移動,可有效解決許多不同的病痛。腦脊髓液從血液中過濾出來後,在腦部和脊髓的空隙中流動,供給大腦和脊髓養份並將代謝的廢物帶回頸內靜脈,它沒有紅血球、白血球,比血液中所含有的雜質更少。(亦稱:顱薦椎治療、CST、頭薦骨療法)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類神經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負責監測及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包括心臟、肝臟、膽囊、胃、腸、腎臟和生殖器官。舊有的觀念是:它游走於兩個狀態:備戰(交感神經活躍)與休息(副交感神經活躍,迷走神經所造成)。新觀念:迷走神經是自律神經系統的關鍵,它有腹側及背側兩條分支,起始位置與功能皆不相同;自律神經其實有三條神經迴路:迷走神經的腹側分支(太平:放鬆和社會參與的正面狀態)、脊髓交感神經鏈(危機:戰或逃反應)、迷走神經背側分支(癱瘓:運作減緩、停止和抑鬱行為)。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迷走神經具有多種功能):顱神經中的下列五對一定要正常運作,才能達到足夠的社會參與狀態,包括:三叉神經(第5對)、顏面神經(第7對)、舌咽神經(第9對)、迷走神經(第10對)、脊髓副神經(第11對),都源自腦幹。(腦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腦幹、間腦、大腦及小腦)

脊髓神經中的某些纖維交織在一起,組成交感神經,以控制內臟器官和肌肉活動。

顱神經的主要功能是促進休息與恢復,也復責傳遞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及顏面皮膚的觸覺。第十對顱神經「迷走神經」遊走全身,支配喉部的肌肉、肺臟、心臟、消化器官、腎臟,這對神經極長、有許多分支。

嗅覺是人類最原始的六根。鐙骨肌(Stapedius muscle)是人體中最小的肌肉,由顏面神經支配,保護內耳免於高噪音的干擾或傷害,例如大吼前,不被自己的音量嚇到。鼓膜張肌(Tensor tympani muscle)由三叉神經支配,收縮時增加張力,降低音量,例如減少自己聽到的咀嚼音。

蝶骨是顱骨最中央位置的骨頭,兩側有太陽穴,內有腦下垂體。此骨的輕微位移,便會造成咬合功能異常、上顎前突、戽斗等問題。

  

舌咽神經(第9對)、迷走神經(第10對)、脊髓副神經(第11對)三者可視為同一組顱神經,只要其中有一對出現功能障礙症狀,另兩對亦是;反之,若其一有改善,另二也會改善。

當周圍環境或我們的身體沒有遭遇威脅或危險,神經系統偵測到這種狀況,身體什麼也不用做,於是我們可以真正放鬆下來,好好享受與他人相處的時光,亦即處於社會性參與狀態,沒有恐懼、憤怒、抑鬱,因此我們的血壓、血糖和體溫完全正常,處於平靜但清醒警覺的狀態之中。(迷走神經腹側分支與另4條相關顱神經如上)

握手是評估自律神經系統狀態的良好指標。身體過於緊繃的人,脊髓交感神經鏈長期處於啟動狀態,全身肌肉隨時準備戰鬥或逃跑,他們握起手來通常很有力,有用力過猛的情形。HRV(心率變異度)可得知腹側迷走神經的活躍狀態。HRV可作為健康狀況的指標,也是測量自律神經系統活動最準確的工具。當迷走神經腹側分支運作適切時,HRV比較高,研究顯示,高HRV與壽命呈正相關。而低HRV也與注意力無法集中、動作抑制有關,心臟受損者的HRV較低。正常的橫隔膜呼吸也與較高的HRV呈正相關。

壓力,其實是脊髓交感神經鏈啟動所形成的狀態,會造成fight-or-flight反應。平時吸氣時,脊髓交感神經鏈會輕微啟動;呼氣時,則停止。若無這樣的微小變化,便是自律神經系統發生障礙的警訊。吸氣時的心跳比呼氣時快,表示腹側迷走神經功能正常,差異愈大,功能愈佳。HRV與腹側迷走神經的改善,或許才是許多問題的關鍵。

測試很重要,先了解狀況,狀況與治療的成效攸關。1 腹側迷走神經的咽部分支功能測試:發出「啊、啊、啊」時,喉頭小舌兩側軟顎應會同時對稱提起,否則表示沒有提起的那一側迷走神經咽部分支功能發生障礙。2 呼吸測試:正常的橫隔膜,在吸氣時,最下方的兩根肋骨應有橫向位移,問題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但肺活量可能與交感或背側迷走神經更為相關)、橫隔膜裂孔疝氣(治療:稍壓胃部上方,往下牽引數秒)。處於壓力狀態和背側迷走神經啟動的人,常有呼吸問題。正確的呼吸是橫隔膜呼吸,否則由運動神經、到感覺神經反饋錯誤訊息而造成自律失調。

斜方肌讓嬰兒抬頭,胸鎖乳突肌讓他轉頭。但當人類站立後,臉朝前,顯然斜方肌就很少鍛鍊而日趨鬆弛老化。斜方肌的三組肌肉(上、中、下)不再很好的協同合作,也因此造成偏頭痛;上斜方肌為仰頭、中斜方肌將肩胛骨朝中拉、下斜方肌助爬行,維持脊椎間距。原本人的體重會部份由兩手臂分攤,但站立後,手臂與肩關節的相對位置不再良好,也因此造成肩痛。加上久坐,對我們的肌肉與骨骼結構都有不良影響。

癒傷組織,人體的自我增強,但其實同一處受傷的可能性不高;或手術後的未考慮周詳的縫合,將上下層的組織直接縫在一起。使得肌肉上下層的滑動降低,活動受限。

所有肌肉都有激痛點。較旁邊僵硬與疼痛的點,輕揉激痛點可有效放鬆肌肉。

基本動作讓第一節、第二節頸椎歸位,增加流入腦部的血流量。任何負面情緒,會立即造成此二節頸椎的輕微位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lin77&aid=18012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