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是恆久忍耐
2010/03/26 23:27:34瀏覽596|回應2|推薦7

在中時電子網上,有大陸網友說:「我們這一代還算對臺灣有感情,把臺灣看成同胞。因為從小到大看到的書本,電視都是臺灣好的一面,自然希望能和平統一。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接受的是互聯網上的資訊更多,而且幾乎全是跟臺灣的罵戰,少有情感交流的地方。當他們不把臺灣看成同胞(的人)上臺執政時,不論那時共產黨倒沒倒,臺灣的悲劇恐怕都會不可避免。」

讀到這一段,我不免心情沈重,因為我也相信他所警告的悲劇危機是真實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我當然希望他的最後一段話不至於一語成讖。

所以,我也在網路上回應表示,兩岸危機的化解必須及早開始。我說:如果大家(尤其是大陸人)不希望看到台灣人遭到重大災難,就應該一起來為化解危機做出最大的努力。或許我們該多做些關於可能悲劇劇情的推想,以便激發當前危機避免的努力動機。

我所謂危機,簡單說,就是兩岸間的衝突。這個衝突未必今天發生,也未必在很短期內發生,但還是可能在兩岸進一步接觸的過程中發生。兩個群體,彼此間有很多的價值、目標、作風、想法不同,確實是很容易因摩擦而衝突。其實網路上的爭議就已經反映了部分的衝突。但是,網路的衝突畢竟有限度,比較不會直接激發暴力。等到有進一步的實質接觸時,衝突會不會有節制就很難說了。

據我所知,目前大陸人要從大陸上中時電子網似乎也還有限制,也因此,網上發生爭議的機會也還受到節制。如果沒有了限制,光是網路上的爭議恐怕就夠瞧的了。

網路上也有人強調: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是不尚武的。在同一討論脈絡裡,這種宣稱卻並不連結著對兩岸和平的保證,而是強調:「中國人言必信,行必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最後一句話仍然讓我覺得憂心。

對於中國人的和平傾向我表示同意。但是,我還有比較複雜的想法。這個議題其實可以好好討論。我相信做深入討論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為主、儒家文化主導的國家,多數人是愛好和平的,也常是比較缺少尚武精神的。我常說中國文化有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也與此種說法有關。

但是,姑不論中國在不同時代的變遷,中國內部畢竟有多元的性質。多數人不尚武,並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沒有尚武精神,也不必然沒有攻擊性格,更不必然沒有仇恨、報復的心理。這裡,不同概念的實質意義與作用其實需要細細加以釐清。籠統、混同的討論不易得到完整、深切的認識。容我試做一點點分析性的討論。

在長期和平的時代,我相信中國人中有許多斯文人,他們因著中國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等)而愛好和平。但是,斯文人卻也可能因為過於軟弱,而任令(少數)兇惡、霸道者肆意橫行,甚至為非作歹,結果社會整體秩序可能因此陷入混亂,且犯罪猖獗。從外觀察,反而覺得這個社會是個恐怖的地方(即使這個社會裡原本多數人很斯文)。

再談仇恨與報復心理。如果這種心理強烈,即使是一個很和平主義的社會也可能做出很暴力、無人道的事。譬如當年的高棉(即柬埔寨),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和平的佛教徒,但在共黨掀起內戰之際,卻造成百多萬人的死亡,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那是何等的殺戮悲劇?而我相信,即使在那大屠殺的時刻,多數高棉人仍然是很善良、好和平的。屠殺其實是出於少數人的意志。但是,只要能掀起不同族群間的仇恨,殺戮悲劇還是可能會發生。

中國歷來屠殺事件也並不少。這與一般中國人的和平主義的性格是相違背的,我認為也很可能只是出於少數人的意志(以及多數人的怯懦、逃避、冷漠,或缺少道德勇氣)。但是,少數人的意志,如果再搭配上多數人的敵愾同仇,更悲劇性的屠殺事件也有可能會發生。

為什麼多數人可能接受少數人的非理性、暴力性的意志?這可能部分是出於畏葸、逃避,部分則是被煽動,再則是既存的集體仇恨。少數人之所以能煽動多數人,是藉助多數人既存的仇恨情緒或不當的觀念與認知。

多數人的仇恨情緒是朝向誰呢?為什麼有如此朝向呢?這問題也可能很複雜。譬如台灣的綠營或獨派人士的情緒,就可能部分是「被煽動」而仇恨整個中國與一般中國人。嚴格說來,台灣的綠營人士也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即使他們強調自身另有原住民的血統或日本、荷蘭等外國人的血統,他們仍然與中國的關係最密切。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卻要努力仇恨中國。這種仇恨心態,我以為部分是因為認知出了問題、意義詮釋出了問題。他們可能認為他們的痛苦與困境是因為中國而有,是因為中國人的惡劣特質而產生。這個判斷有偏失,但他們就是這麼判斷,並依此判斷而仇恨中國。並因為仇恨中國而亟欲與中國割斷關係,且進一步妖魔化中國,以使割斷關係成為正當。後面一段有些互為因果的味道。

上面是以台灣綠營為例。中國大陸的人也可能陷入類似的心理狀態,而變成暴力的工具或共犯。近代中國有許多悲劇,其中其實有一部分是中國人自己的暴力行為所導致,並不能全都怪罪於外患。但是,中國人對自己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暴力行為?為什麼民初軍閥要殺示威的青年學生?軍閥彼此間又要互相屠殺?為什麼會有當年的國黨殺共黨、殺漢奸?共黨殺黑五類、殺天安門廣場前的抗爭者?我以為,這種屠殺悲劇主要並不是出於尚武與否的問題,而是集體的不當觀念、認知與(部分係因此而形成的)仇恨心理及少數人的強烈意志所共同導致。

所以,如何避免在觀念、認知上陷入錯誤、在情緒上失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僅因為中國人愛和平、不尚武而就以為沒有問題。

所謂「尚武精神」究竟是什麼意思?這需要被系統討論、定義(我認為這主要還不是國文老師們的問題,因為這需要通過研究來產生)。如果尚武精神是說喜歡武藝、武術或打鬥性的活動,這未必不好。當然,如果是指暴力攻擊,那就比較不值得鼓勵。無論如何,尚武精神還是可能有積極意義。除了可能有利使人民體魄強健、防禦外侮,也可能因為尚武,使統治群不致過於荏弱、畏葸,以致滋生內憂與外患。清初的皇帝,大多有強健的體魄,治國有方,給國家帶來利益。反之,中國歷朝的末期,往往帝王都很荏弱,結果使國家整體陷入混亂與災難。尚武精神,可能使人更能滋生道德勇氣。

再以日本武士道而言,就其喜攻擊他國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並不可欲。但是,武士道在建立國內秩序與促進國家進步來說,效果似乎優於中國的文士統治。這點似也值得中國人深思。

撇開前面的一般性討論,回到當前的中國現實面問題來說,即使一般中國人並不尚武,中國是否會成為一種有攻擊傾向的、讓他人憂懼的恐怖力量,也恐怕難以完全確定。在中國人利用其智慧發展出強大的武力後,即使多數人是偏向要和平的,只要依著少數人的意志,就可能藉助已有的強大武力,在不擾及一般人的情形下,甚至在多數人不知情的情形下,就已經完成某種武力攻擊,已經對某些人或群帶來了悲劇。如果多數中國人此時還抱著敵愾同仇的心理,那麼暴力悲劇就更足以形成。

總之,要避免陷入悲劇,就不能只從論證中國人不尚武而得到樂觀結論,思考必須更深入,及於各相關面向。

我們不妨再做進一步的可能劇情的推想:如果兩岸間真的發生實質衝突呢?在這種情形下,我以為衝突的究責很可能會是沒有答案的。依我的個性,我可能會宣稱兩邊都有責任、都犯了錯。但是,恐怕多數介入衝突的雙方的人大概都會堅持己方是對的,錯在彼方。換言之,衝突雙方通常都會自認為是站在正義的一方,而強烈、徹底地否定對方的行為,認為對方是罪惡的。只是,不管怎麼究責,不管結論是什麼,因衝突而生的悲劇卻不會因為究責的說法而自然消失。

以我的想法,先不論兩岸間的意識型態與實質目標、做法上的爭議,在基本的、一般的人際互動模式上就需要先有所講究。我以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缺少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的發展,所以對於依特定形式程序來處理衝突,一直以來都不習慣。也就是說,爭議的雙方通常都自認為站在真理、正義的一方,他們所謂的正義,通常指的是實質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只是實質正義或實質理性常沒有最後的答案,常是自說自話,而又各執一詞。衝突也無望化解。這種衝突故事,在訴訟爭議上就經常上演。司法的程序規定則常被雙方蔑視、指責。

所以,兩岸的人應該努力學習強調形式理性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在實質正義尚有爭議之際,先依形式理性的程序來作為。當然,也該要強調多元文化主義的思維模式。學習尊重、理解他者與異議者。在實質行為上,也要學習更多的忍耐、寬容與愛人。

只是,說實話,對以上這樣的倡議,我自己是悲觀的。我怕培養上述這種思維與行為模式,需時長久,效果難期,而恐來不及因應兩岸因為接觸而發生的摩擦、衝突。尤其對於急統的人來說,他們所爭來的快速統一,可能會被證明只是悲劇的開始。(所以我偏向主張:統一要避免衝突悲劇,需採取緩進策略,最好先以某種邦聯、國協的形式開始;或者是從「一中屋頂」的雙方共識開始。)

也許因為兩岸實力的巨大差異,所以所謂的兩岸衝突,很快就會被「弭平」,也就是說,一方的聲音會消失。具體說,當然就是台灣方面會被消音,所以也就不再有所謂的衝突。但如果事情真照這樣的劇本演出,對我來說,當然還是一場悲劇,而且是更大的悲劇。

嚴格說來,我和上面那位大陸網友還是有一點看法不同。其實即使是現在老一輩的大陸人,對於台灣的愛,也未必是台灣人所能完全消受的。很簡單的比方,就像是男女間的愛情,有時候會有一方不能消受對方的愛。簡單說,佔有式的愛,很容易在遇到對方不太配合的回應時,就轉變為不滿或恨。一場喜事因此就變成悲劇。「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我多麼希望兩岸的中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心靈。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889052

 回應文章

阿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不在於中國是否尚武
2010/03/27 16:56
或許當大陸漢族青年人能明瞭維吾爾人為何會仇恨漢人時, 也許就能明白部份台灣人對中國的觀感會偏向負面.強國是不好當的, 中國如想不成為第二個人人喊打的美國, 或許真該想想, 他該如何走個與美國不同的強國之路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海皆準,愛的禮贊
2010/03/27 11:41

敬服 慕陶老師 宏觀又入微的觀察與分析,敬服之至!

歷史進程裡的突發性總是出人意外。"愛"的社會及和諧人際才是文明演進的希望和安全和滿足,至少人類當向這個方向作人道努力,才活得愉悅些,較不會在人禍恐懼掙扎中浮沈求存。這節 "愛" 的禮贊經文好極了!四海皆準啊!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0-03-27 19:05 回覆:

謝謝愷悅的鼓勵,真的很感謝!

慕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