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語與唐音
2015/05/03 19:01:46瀏覽5918|回應24|推薦33

我不是語言學專業,只是為回應網友提問,勉強談談語言相關的話題。台語與唐朝官話發音的關係,我覺得是很明顯的。最簡單的一個考證方法就是拿唐詩的韻腳來檢視。許多詩要用台語唸出來,才會押韻,用國語來唸,則常不押韻。譬如以下的一首李白詩: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韻腳應該是「衣」的音。但是,好像還有「微」的音,實際上,如果用台語發音,就都是「衣」的音。

下面一首類似,也是以「衣」音做韻腳,而「幃」也要用台語來發音: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下面一首是杜甫的詩,也用「衣」音為韻腳,也適用台語發音:

浮雲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我們不妨再換個韻腳,下面這個應該是「耶」韻: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另外舉個例子。我曾聽張大春在節目中兩度提到「龜茲」這個古國,並說是發音為秋慈(抱歉,應該
用注音,但是難打字,且國語注音系統有侷限)。我去信表示,這恐怕是錯誤的考證(中學國文課本
是這麼教)。龜茲應該是唸成近kutse的音。龜字應該是念為kugu,也就是近台語的發音。茲也許要
念破擦音tse
 
重要的是,「龜茲」應該就是現在的新疆「庫車」。這兩個詞是同一個詞的不同中文翻譯。但是,龜
不是發音秋,而應該較近於用台語唸的龜。恐怕是前人使用丘或邱之類的字來反切注音,但是一轉就
反切成「秋」的音。也或者,是現在的人把反切字「丘」
依國語唸出,忽略唐音發音不同的問題,以致弄擰。

再舉例來說,「江」這個字應該是形聲字,但是,聲部是「工」,依國語發音,江與工聲韻不符,但是,如果兩字都依台語來唸,就都是剛的音,就可符合形聲字的原則。

我說韓語、日語的漢字發音接近台語。也可以江字為例。韓日都發音為剛。漢江就發音為hangang。韓語的「陛下」就唸成peg-har;文mung;朴pug  gan gap  gam怨讐weonsu。都是比較近台語音。

另外,漢字的入聲在韓語中幾乎完全保留(所謂入聲是指以-p, -t, -k結尾的字,發音短促),這種入聲在國語中已完全消失,在台語、客語(甚至越南語)中幾乎完全保留,在日語中也有跡可循。

為什麼韓語發音近台語音?簡單的答案應該就是台語音與唐音相近,而韓語漢字發音主要學自唐長安。只是,唐音後來在華北漸漸消失(北方後繼的朝廷改變了官話發音,特別是簡化漢字發音),而唐音大體保留在南方(五代混亂時期唐的高門大戶紛紛南遷,引進唐音,或說保留唐音---我估計唐音在南方應該也屬於官話系統,不同於方言)有關。

當然,未必是台語(或閩南語)才近唐音,潮州話、客家話似乎都與唐音較接近。究竟何者最近,恐怕還有得考證。

有人說現在的國語(或普通話)是胡語,而認為以胡語為國語是自我羞辱。這種說法我完全不能同意。我認為現在的國語是漢語的發音簡單化。當然也有其他轉折。但是,基本上這不是胡語,文法與發音都與胡語不同。重要的是我們要不要接受這種發音簡單化的自然轉折。我認為發音簡單化的好處多於壞處,所以應該接受。再者,漢語古音本身恐怕也有流變,而且各地保留的古語也各自不同,也很難自然依古語來統一發音。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人拿漢語被胡化為由,要藉此為當今台獨張目,抗拒認同中國。我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有機會希望能再與大家討論這個議題。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2275618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路過
2021/04/14 22:15
北京話其實是胡化漢語,就是[胡經梆]受到女真語和蒙古語雙重蹂躪,把唐宋古音歪曲

路過
2021/03/07 20:03
[漢人學得胡兒語,爭上城頭罵漢人],正是今日寫照,北方人放棄祖宗的語言,已經是認賊作父,悲哀阿

路過
2021/03/06 23:07
南宋詩人陸游有詩:[北?人盡學女真語]可見現在北方話已是金元虜語(民國初年1學者提出)

c557986@msn.com
2016/12/16 11:44
用漢字 繼承下來 的文化 為漢文文化  東亞中原地區文化  為華夏文化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06 09:35

語言、語音與中國認同何關?

越語部分地區與廣西相通,朝鮮語與松花江少數民族幾乎無異!

台灣原住民語言與漢語完全無關,是否把它踢出去?

可以說文化承襲,至於談國家認同,那就贅筆!

錢大師說國家是虛構的,在理念與認同

要人們認同中國不是用文化,而是要共產黨改變,讓人們相信現在的中國與他文化承襲的中國無異

那時再來批評台獨,肯定更有說服力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商榷張大春那一段挺有說服力
2015/05/05 21:50

日語(尤其是古日語)的數字讀法也明顯源於漢語

好些數字讀音與台語相近



taiga 「莫博假博」
2015/05/05 13:54

竟然不知道客家語和台語﹝河洛語﹞跟古漢語多接近!福州話,台語,客家話,廣東話等南方漢語,都是古代的中原地區的漢語,這些古代漢語分佈在古代中原的不同地區,然後由這些不同地區的漢族人在移民到南方時帶到南方的不同地區,然後紮根。由於歷史上,他們在南方是統治者,所以語音雖經數千年,改變不大。它們幾乎是漢族人的原始漢語,語言學家稱呼閩粵漢語為“古漢語的活化石話”。


普通話非原來漢語
2015/05/05 10:17
 目前的普通話,乃是漢語在五胡亂華以後,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軍事力量之影響與壓迫而改變音調的結果。南北朝時,北朝統治者是以鮮卑語為北齊之國語,唐代以後,五代十國期間,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漢雜處通婚 以致音調、語法越變越烈。到南宋偏安時期 中原已成「胡漢語」天下,換而言之,變種漢語已成定型。遼、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為國都 北京官話漸漸形成。明成祖遷都北京時,北京話已成為漢語系中胡化最深的一支,後滿人入關,滿人雖習漢語,卻使得北京話成為滿大人官話,清代漢語與唐代漢語相比亦即完全走樣,音調不僅大變漢字意義亦多不同。目前的普通話,入聲字完全消失,而且引進胡人才有的捲舌音。﹝ㄓ、ㄔ、ㄕ、ㄖ﹞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05 01:27

說什麼中國,說什麼漢語,秦始皇之前,中文百百種。

亞洲大陸,種族萬千,競逐中原,朝代更迭,何時有「中」國?

秦、唐、元、清,皆非漢族,「中國」哪是甚麼「漢族」王朝,

中國人何時是中國人?又何能自稱漢族?

不過是統治者愚民政策的把戲罷了。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04 20:57

還有一個證據

許多禪宗公案, 尤其是唐代的公案

很多句子, 用國語念起來不順或不解其意, 尤其是尾音

用台語念起來, 就會心一笑了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