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27 19:52:28瀏覽3563|回應13|推薦24 | |
中時電子報12月27日刊出徐秀娥女士所寫「張學良點評 國民黨為何打不過共產黨?」一文。文中指出,張學良認為國民黨當年敗給共產黨的主因是國民黨缺乏中心思想。文中並引述張對老蔣的諸多負面描述,強調老蔣太重個人權力欲與權謀,致有全黨之敗。徐女士或許有意暗示今天的國民黨也有類似當年的問題。
暫不論作者為文的暗示意圖,對於當年國民黨敗於共產黨的歷史解釋,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同樣一段歷史,可以有多種解讀。張學良對國民黨的解讀也是其中一種,也許接近真實,但也可能離真實甚遠(即使未必完全背離真實)。
關於「中心思想」一說,我就有不同於張學良的想法。說共黨有中心思想,或不離譜,但是重點未必是因為國民黨完全沒有或不重視中心思想。國民黨不是「三民主義」常掛嘴邊嗎?怎會沒有中心思想呢?當然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思想的深度與邏輯性上未必能等量齊觀,但是,一般人恐怕也不是基於此做出選擇。關鍵重點可能是,(階級)仇恨的驅力大於理性追求集體福祉的驅力(這裡包含關於對人性的一般性看法,但確有若干學術研究作為依據)。集體仇恨的終級破壞力極大,但是被驅動者當下可能不會有足夠的遠見與自省,反而將仇恨情緒認定為正義感,從而益感振奮。另外,共產主義作為願景固然可以吸引人,國民黨的實際作為則不免背離三民主義理想,或遠遠難以企及理想。國民黨作為已執政的黨,再要呼籲理想以振奮人心,不免有自打嘴巴的危險。但是,這並不表示共產主義理想就真能如人所願的被實踐,或實踐結果必然優於國民黨的執政現實。
簡單說,中心思想之有無,不完全取決於領導者的重視與否,而更多是取決於思想與結構條件相適合與否,結構條件才是關鍵重點。總體來講,我以為國民黨主要敗因有三:抗戰大量耗損國民黨實力,中國當時的階級結構問題因匱乏窮竭而陷入最嚴峻的狀態,以及執政黨必然承擔的民怨(尤其因原生地素質故體質從一開始就羸弱)。
至於老蔣是否是極度自我中心的性格,並因此影響大局發展?或亦不無可能。但老蔣如果不抗戰,而像汪精衛那樣與日本妥協;如果不反共,而居於中央領導地位而與地方性的共黨妥協,是不是更能維護他個人的權力與統治利益?他何苦要堅持抗日、堅持反共?這是為他自己,還是為理想?老蔣有可能在內心深處把國家理想與個人權力混在一起,但他絕非沒有理想,只追求個人權力。過度醜化老蔣,對於藉此尋求政治進步恐缺少歷史啟發性,甚至還可能誤導眾人的努力方向。宜慎哉! 對於張學良,我認為不宜太高估他的評價意見。他的思想功底其實有限,見解亦難脫黨派之見。共產黨因為他而得以存活,也因而極高讚頌他的人格與見解。台灣不必學中共,至少要能超越黨派見解。
徐女士的原文請參看: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227002311-260409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