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雞籠山≠基隆山
2013/12/14 11:00:19瀏覽3068|回應2|推薦12

雞籠山≠基隆山
  位於九份與金瓜石交界地,有一座海拔588公尺的錐形死火山,從九份近看不覺雄偉,但若從四腳亭方向遠眺,山形獨立而有巍然大山的氣勢。我家就住在山腳下,與這座山相看兩不厭,只要看到「雞籠山戴帽子」(山頂為雲霧所籠罩),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我讀國小以前,還沒有電視台,夏夜裡最溫馨的消遣,就是與左鄰右舍的小孩齊聚一起,坐在「椅條」上聽大人講故事。印象中,大人指著「雞籠山」說,這座山是以前航經附近海域的船隻,用作航行指標,而且到了冬天還會積雪。那時,每年總有三、四次與家人或同學登到山頂,有時看日出,有時眺望大海,有時欣賞晚霞,真是美不勝收。從大人口中敘述,加上自己親近體會,我對這座山始終懷有一種莫名的崇拜。
  解嚴後,本土意識日漸抬頭,因而有更多機會,閱讀有關台灣方面的古籍,從許多書籍中,確有「雞籠積雪」的記載,也有將「雞籠山」作為航行指標的敘述(註一)。只是長年住在九份的我,記得只有兩次寒冬清晨,見到屋外一片白茫茫(霜),空中還不時下著細雪(霰),但絕不可能達到「雞籠積雪」的地步。另外,有幾次從花蓮搭船回基隆,經過附近海域時,特別爬上甲板,瞭望九份山區,只見山巒連綿,還不容易找到先民作為航標的「雞籠山」。於是,我開始懷疑孩提時大人所說的話。
  三百多年前,台灣北部還是未開發之地,文獻少有記載。1697年,適有浙江秀才郁永河銜命來台採集硫磺,他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安平港之後,即以步行方式由南部走到北部,途中他把所見所聞著成《裨海記遊》乙書傳世,該書稱得上是記錄台灣最早而且最完整的一本遊記,對認識台灣歷史,確有極高價值。《裨海記遊》下卷提到:「緣海東行百六七十里,至雞籠山,是台之東北隅。有小山圓銳,去水面十里,孤懸海中;以雞籠名者,肖其形也。」起初,我對文內雞籠山孤懸海中,始終不解;後來,閱讀楊龢之先生《遇見三百年前的台灣-裨海記遊》乙書,才了解原來浙江人習慣稱海島為山,並有海上行舟「惜水如惜漿、見山如見娘」的諺語。終於真相大白,原來古書所說的「雞籠山」,不是現在的「基隆山」,而是九份面海的一座島嶼-「基隆嶼」(註二)。如果從外木山方向觀看基隆嶼,確實酷似雞籠,而且該島位在海平面上,遠遠望去,非常清楚。

  至於清代台灣府八景之一的「雞籠積雪」(註三),應該指的是大屯山積雪。依據古書的描述,淡水河左岸稱之為「八里坌」(八里),右岸臨山部分,稱之為「大雞籠」;臨海部分,稱之為「小雞籠」。如今,「大雞籠」之名已不存在,「小雞籠」(小基隆)仍是三芝、石門等地的統稱;至於「雞籠」則被最東邊的漁村所獨占,光緒年間覺得「雞籠」二字不雅,乃取其諧音,並以「基地隆盛」之意,更名為「基隆」,其間的河流一併命名為「基隆河」,該稱「雞籠山」的「基隆嶼」則為九份與金瓜石的界山所用,並更名為「基隆山」。
  所以,古書所稱的「雞籠山」不是現在的「基隆山」,而是「基隆嶼」。事實上,「基隆山」形狀也不像雞籠,從正面看像金字塔,從後面看像一隻面向大海的猴子,而從側面看像一位懷孕的婦人,躺下來洗頭髮,山頂的涼亭像是肚臍,有胸部、有下巴,最傳神的是因為用洗髮精洗頭,造成海面的汙染,形成水湳洞的陰陽海,這種說法有它的趣味性。

 

註一:古代航行,雖有羅盤來引導方向,但為了安全起見,大多沿著海岸前進,如鄭和下西洋。一旦橫渡海洋,常常以海島作為航海指標,如從日本經流球到達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因此才有海上行舟,「惜水如惜漿、見山如見娘」的諺語。

註二:基隆嶼位在基隆東北方約6公里的海面上,長約一公里,寬約450公尺,面積約26公頃,最高點達182公尺,從基隆或鄰近的北海岸、東北角海岸線上都可看到基隆嶼的面貌。該島嶼四周大部分為斷崖或陡坡臨海,有90%的坡地,坡度都在60度以上,可見其陡峭的山勢。東側及東北側斷崖直接臨海,受強烈東北季風海蝕,形成許多海蝕洞與海蝕溝地形;西、西南及南側有落石堆堆積成的沿海低地,為現今港口及步道舖設所在。

註三:參見【九份的故事/雞籠積雪】乙文。

從外木山的方向看基隆嶼,還真像雞籠!

從另一個角度看基隆山,一點都不像雞籠,倒像一位懷孕婦人,躺下洗頭髮.

從水湳洞方向看基隆嶼,也不像雞籠.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9915961

 回應文章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15 10:35
學長, 我記得有座dei gou 山+=茶壺山。那時很小,已經記不得同班另外一個小女孩告訴我美麗的茶壺山故事。這個同學家裡富裕,在舊道開銀樓。有這麼一座仙山嗎?
夏老師(chhsia1113) 於 2015-06-15 19:40 回覆:

   茶壼山在金瓜石,記憶裡那座山沒有美麗的故事,也不是什麼仙山.倒是有鬼魅的故事,及諸多意外事故.日前,有人跌入山谷而死,屍體不遠處又發現一堆白骨.不過,遠望這座山,酷似沒有把手的茶壼,故名:無耳茶壼山.我在[九份的土地公廟]乙文,有一張清晰照片,歡迎前往觀賞.網址:http://blog.udn.com/chhsia1113/9609708

另外,請再瀏覽[看海的日子]乙文,本人請教妳一個問題.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3 14:48

雞籠山, 我也爬上去幾次。記得順著山勢,有小溝,溝裡有小蝦(不知記憶有誤否?)。 氣喘吁吁爬到山頂,趴著往山腳下很深的海水瞭望(那時不知那海就是太平洋),但海水好像不是蔚藍, 而是有各種顏色(不知記憶有誤否?) 原來您就住在山腳!

我從5歲住到11歲,讀到五年級。我會提水,生爐火,劈柴,修水管, 爬樹,摘番薯葉,到舊道買菜,背鄰家小孩(用大巾步捆扎於背上)等等等~~~ 呵呵,有些苦。但最可怕的還是生病。九份的陰雨潮濕,家裡牆上的壁癌。我是個病孩子,但童年還是那麼美麗懷念。

該稱呼您學長才對呵。 晚安

夏老師(chhsia1113) 於 2015-05-24 19:59 回覆:

以前我每年至少爬「雞籠山」一次如今有了年紀之後5年不曾上去所提各種顏色的海水依然印象深刻住在九份的人大都是礦工子女生活辛苦,從小就要學會各種技能你會的提水生火等各項技能我完全不陌生你說讀到五年級我讀五年級時正好是民國50年1961年),不知是否可以當你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