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榮景不再
民國50年代,九份黃金採盡,人口開始外流,整個聚落十室九空。民國78年,一部把228事變雜湊在九份的電影-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國際間佳評如潮,使九份地區一夕暴紅,吸引眾多遊客,開啟了九份不靠黃金的「黃金榮景」。
從以前到現在,九份每隔二、三十年,就有一次起伏;多年前,曾聽當地耆老提及:九份榮景不會超過30年。就在年限將屆之際,看到遊客如織,特別是有許多操持不同語言的觀光客,因而我沒有當地人的悲觀。4年前,貼了一篇《九份榮景依舊》(註一),來主張我的看法。未料,去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九份因有染疫觀光客前來旅遊,遊客明顯下滑;後因防疫成功;加上蔡總統率內閣官員前來加持(註二),靠國民旅遊勉強維持生機。近日,爆發本土疫情且有擴大趨勢,以觀光旅遊維生的家鄉,想必十分悽慘。
5月29日,也是政府延續「三級警戒」的第一天,返鄉探望家人,順便到街上一探究竟。當天是週末,路上不見幾輛汽車,公車乘客也寥寥無幾,九份主要兩個商店街—輕便路及基山街,幾乎空無一人,所有的商家都拉下鐵門。連平日高朋滿座的「賴阿婆芋圓」及蔡總統光顧過的「阿蘭草仔粿」都暫時歇業,整個街道比當年「十室九空」的情況,還要悽慘!疫情固然影響各行各業,但像九份如此蕭條,連當年預言:「九份榮景不會超過30年」的耆老,恐怕也料想不到。
從家裡長輩描述及查尋相關資料,九份榮景極致是在昭和6年(1931)至昭和16年(1941)間,誠可謂「黃金十年」。文建會印行的《九份口述歷史》第108頁有一段敘述:「昭和十一、十二年,九份人口約4萬人,都被金礦吸引來,小小的九份簡直像是一個不夜城…。」;另在23頁提及:當時基隆開往下關的輪船,行經雞籠山時,遊客望向九份山區,一片燈火通明,頗有香港、上海之氣勢,遂有「小香港」、「小上海」之稱。以上敘述,可見當年九份之繁華。
九份最後一次黃金榮景,是我讀小學的時候,當時市場萬頭攢動、人聲鼎沸;戲院散場時,眾人木屐踏在石階上,所發出來的聲音猶如「千軍萬馬」。由先母敘述得知,我所見到的盛況,與前述「黃金十年」相較,還是遜色許多!若干年後,黃金採盡,人口大量外流,最後只留下老人及小孩,街道上大門深鎖的房子,隨處可見;尤其是,淫雨霏霏的冬夜,在稀疏而搖晃的街燈下,傳來狗嚎聲及小孩哭泣聲,有如鬼域。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之初,由於台灣防疫成功,我還持正面看法,認為:疫情肆虐也非全屬負面。去年5月,貼了一篇《九份變了》(註三),其中提出:「沒想到,短短3個月九份變了,變得賞心悅目,不僅街道寧靜、整潔,店家也少了市儈面貌。」事隔一年,不僅疫情尚未戢止,而且更加嚴峻,眼看有「不可逆」的情勢,商家再也撐不下去,面前的「倒店潮」是眼睜睜的事實。
讓九份恢復榮景,必須緊快結束疫情。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疫苗是唯一的解藥,期盼政府儘快進口國外疫苗,讓國人普遍施打而達到群體免疫,並且適時開放觀光客來台旅遊。倘若一切順利,要是沒有任何意外,九份要重回往年榮景,樂觀看法或許也要6年以後。
註一:參閱《九份榮景依舊》乙文。
註二: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638665
註三:參閱《九份變了》乙文。
5月29日,是政府延續「三級警戒」的第一天,返鄉探望家人,當天是週末,路上不見幾輛汽車。
九份的昇平戲院,平常這裡經常聚集許多遊客,疫情期間空無一人。
九份的地標—豎崎路,是串通輕便路與基山街的石階。當年,戲院散場時,眾人木屐踏在石階上,所發出來的聲音猶如「千軍萬馬」。如今,不見商家做生意,也不見人影。
這條街的盡頭是觀看九份山海夾錯的最佳地點,平常萬頭攢動,疫情期間不見一人。
芋圓是九份著名的土產,這家「賴阿婆芋圓」平日高朋滿座,如今也只好拉下鐵門。
這裡被譽為「九份西門町」,所有店面都拉下鐵門。
這家「阿蘭草仔粿」,所販售的草仔粿及芋粿翹,好吃又便宜,深受消費者喜愛,以往大排長龍,如今也只好拉下鐵門。
現在九份的街道比最蕭條的「十室九空」年代,還要悽慘!
這家叫做「九重町」,專做觀光客生意,在大家都歇業的情況下,難得苦撐下去。
這是九份觀景台,可以觀看東北角最美的海岸線,旁邊有一家便利商店,總算看到有個人趴在欄杆上。
平日經常塞車的車站附近,不僅見不到車輛行駛,而且也不見任何乘客。
九份有人利用空屋提供遊客臨時停車之用,以往常因停車而發生糾紛,如今也無車停放。
這家店面的商品全已清空,還貼出「出租」及電話,會有人來租嗎?
去年6月16日,蔡總統率內閣官員前來九份旅遊,她正在購買「阿蘭草仔粿」的土產。(註:照片取自https://taiwanmarcos.com/cai-ying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