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和平島
2021/07/22 11:05:08瀏覽3586|回應1|推薦50

和平島
       回到九份老家,站在陽台望向大海,遠眺蜿蜒曲折的海彎,令人心曠神怡。這幾年,沿岸興建不少建築物,增添欣欣向榮的景致。用眼睛來回掃描,發現遠方多了一座拱型橋樑,引起我的注意。從媒體報導得知,那是2015年6月落成的景觀橋—社寮橋,作為八斗子與和平島間的聯絡橋樑。
       和平島位於基隆港東北方,有一條不到百米寬的狹隘水道,與本島相隔。1934年,興建一座八個橋墩的水泥橋連結兩地,當地人因而稱此處為「八尺門」,該橋原稱「基隆橋」,二戰時被美軍炸毀,光復後重修並更名為「和平橋」,2005年再改建為鋼骨橋至今。2015年,另在橋的東邊建造一座沒有橋墩的跨海拱橋,稱為「社寮橋」,夜間搭配燈光照射,十分醒目,被喻為當地的新地標。
       歐洲人到東方之前,和平島即住有平埔族(巴賽族)原住民。1626年,西班牙人占領北台灣,在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做為東亞的貿易據點。黃叔璥在《臺海使槎錄》有段話:「…自澹水經楓仔嶼嶺上下十里,過港至雞籠,山高多石,山下即雞籠社。稍進為雞籠港,港道狹隘,港口有紅毛城…。」(註一)當中的「港道狹隘,港口有紅毛城」,指的就是八尺門水道及聖薩爾瓦多城。歐洲人離開台灣之後,漢人逐漸前來開墾,因島上住有平埔族而稱之為「社寮島」。台灣光復後,基隆市街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順序從市中心往港外規劃,社寮島的街道列為「和」及「平」兩字,因此易名為「和平島」。
       住在和平島的原住民—巴賽族,由於深度漢化關係,現在幾乎消失無蹤。據「台灣海事博物館」姚開陽先生描述,巴賽人有別於台灣其他原住民,他們個子高、皮膚白、善於航海,且有語言天份,懂得計算,是很好的商人,他們經常駕著「蟒甲」(艋舺)到各地進行交易,是典型的海洋貿易民族(註二)。郁永河《番境補遺》記載:「哆囉滿產金,淘沙出之,與雲南瓜子金相似,番人熔之成條,藏巨甓中,客至,每開甓自炫,然不知所用。近歲始有攜至雞籠、淡水,易布者。」郁永河(註三)所提的黃金易布,可能就是巴賽人與其他族人的交易行為。
       讀高中時,有同學住在和平島,曾前來造訪。2012年,和平島公園重修開放後,也來過此地,但不曾深入了解和平島的歷史。日前,從九份返回,特地探訪「社寮橋」,並往街道及山上廟宇察看。嗣後,再捜尋諸多資料,終於對和平島的來龍去脈,有比較完整的輪廓,惟對善於航海的巴賽族有繼續探索的必要。

註一:黃叔璥(1682~1758)於1721年朱一貴事件後,奉命擔任巡台御史,前來台灣考察吏治得失及民情,他北上至半線(彰化)而返,事後除奏請增設彰化縣(彰化,彰顯教化之意)外,並完成《臺海使槎錄》乙書,該書是近代考證平埔族歷史的重要著作。黃叔璥所述那段話,當非親眼所見,想必轉述而來。
註二:參見https://tw.video.search.yahoo.com/search/video?fr=yfp-search-sb&ei=UTF-8&p=%E5%B7%B4%E8%B3%BD%E6%97%8F#id=1&vid=5862b43439f341633ab0f2e893e3948c&action=click
註三:1697年,浙江人郁永河奉命來台採硫,他從安平步行至北投,將沿途所見所聞撰成《裨海紀遊》乙書,是了解台灣歷史不可或缺的古籍。郁永河在《番境補遺》所提的「哆囉滿」(Turoboan),應該泛指東北部及東部地區,而以黃金易布的原住民,最有可能是位於東北角哩咾的原住民。哩咾,在水湳洞與鼻頭角之間,附近有欽賢國中鼻頭分部及原台電「禮樂鍊銅廠」(禮樂,係「哩咾」雅化而來)。

從九份老家陽台望向大海,在蜿蜒曲折的海彎裡,發現一條拱型橋樑,那是2015年6月落成的社寮橋,作為八斗子與和平島間的聯絡橋樑。

和平島原有三個島,後用隄防連結成一個島嶼,此島東北邊是礁石,中間為小山,有一條狹隘水道,與台灣本島相隔,是天然的避風港,當年西班牙人選擇此地作為東亞貿易據點,想必是看重它的地理位置。

17世紀荷蘭人手繪的雞籠圖,右邊有大帆船進入的狹隘水道就是八尺門水道,其上為和平島,中間有一島就是基隆嶼。(註:翻拍自楊龢之所著的《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乙書)

照片中沒有橋墩的跨海拱橋,就是「社寮橋」,中間水道就是不到百米的狹隘水道—八尺門水道。

這裡用隄防將桶盤嶼連結成一起,從此地可以看見基隆港外海,有不少人開車前來隄防邊釣魚。

這是位於和平島的台船造船廠,據說造船廠下方為聖薩爾瓦多城遺址。

和平島公園入口一隅。

在和平島街上有一座教堂—和平堂。早年,西班牙人占領北台灣時,在和平島即建有教堂—諸聖堂,兩年前考古學家在諸聖堂遺址挖掘出歐洲人遺骸及若干遺物。

和平島街道。

這是和平橋,1934年興建,原是一座八個橋墩的水泥橋,稱為「基隆橋」,二戰時被美軍炸毀,光復後重修並更名為「和平橋」,2005年再改建為鋼骨橋至今。

和平島山上有一座寺廟—天顯宮,從寺廟上方可俯瞰整個基隆港,照片右邊三根煙囪,就是協和發電廠。

從和平島望向八尺門水道對面,有一處廢棄的造船廠,是1965年美國阿根納遊艇公司在此建造遊艇,1996年結束經營之後,廠房閒置荒廢,吊船架結構業已拆除,屋頂牆面遭颱風破壞,漸漸裸露僅存的三座主體結構。

翻拍自「台灣海事博物館」姚開陽先生主持的短片,片中有手繪巴賽人男女造型,男性持魚槍、女性手提一條魚。據姚先生說,巴賽人善於航海,沒有許多原住民馘首的習慣。

翻拍自「台灣海事博物館」姚開陽先生主持的短片,片中手繪巴賽人駕著「蟒甲」,向西洋大帆船進行交易。

翻拍自「台灣海事博物館」姚開陽先生主持的短片,片中手繪西洋大帆船航經基隆海面。由於和平島中間為小山,阻擋了東北季風,是天然的避風港。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65631257

 回應文章

夏老師plu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11 09:39
【夏老師的部落格】在udn部落格內深受網友歡迎,目前每天瀏覽人數平均約3000人次,排行榜大都名列前茅。日前,電腦瀏覽器升級,導致無法登入,以至不能再增修文章及回復網友的回應。因此,另設【夏老師部落格plus】,網址為:http://blog.udn.com/091b7215/article 持續經營,且不定期增加文章,歡迎網友繼續支持,夏老師將一本初衷,樂意回復網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