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
2017/10/14 20:18:07瀏覽2049|回應2|推薦29

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
      據報載,綠委吳思瑤在立法院質詢時,呼籲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她強調:語言代表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跟競爭力,政府在力推新南向政策上,英語更顯得重要(註一)。吳委員的呼籲,輿論立即產生正、反不同意見。
      贊成把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者,認為可以提升我們的國家競爭力;反對者認為:曾有研究指出,每個人只能用一種語言做精密思考,若讓孩子太早學英語,便會阻礙他打好母語的基礎,最後打造一堆「英語還可以的庸才」,第一、第二官方語言都學不好(註二)。本人則認為:多懂一種語言,尤其是英文,不僅方便與外國人溝通,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吸收更多的國際知識,絕對是一件好事。但要列為官方語言,則茲事體大,牽涉範圍既深又廣,不能說做就做!
      根據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陳超明在2015年「英語成為台灣第二官方語言」政策白皮書中的定義:「所謂官方語言,大抵規範官方單位或教育單位,以該語言作為其主要的溝通媒介。」若照此定義,未來政府機關學校所使用的公文書,都必須使用該語言。倘若我們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意即:上至總統府,下至鄉鎮公所,所有官方文書,包括:法令、書函、公告、會議紀錄、契約書、政策說帖…等,都必須中、英文並列。實在很難想像,總統頒發的褒揚令及題詞,立法院的會議紀錄及公報,都得雙語並陳,這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有這個必要嗎?
      世界上,會採用雙語的國家,都是因為有部分人使用一種語言,另有一部分人使用他種語言,若僅訂一種官方語言,對不使用該種語言的族群,顯不公平,絕不是像贊成者所強調的:「英語力等於國家競爭力」一樣。若照此邏輯,菲律賓人的英語力超過台灣、日本、韓國及大陸等,何以菲律賓的國家競爭力始終列在後段班。所以,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語言一種而已。近年,台灣國家競爭力下滑原因,主要是經濟不振所致,不去設法「拚經濟」,而奢言其他,都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政府遷台之後,推動「國語」為官方語言,算是成功的。只是近年來,我們有意、無意忽略國語文的結果,年輕人國語文程度有急速下降趨勢。本人多次參與閱卷工作,除感嘆考生字跡潦草之外,不要說是錯字連篇,內容不如所云情形,教人擲筆三嘆。因此,當立委高談「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的同時,是否也想到「第一官方語言」已瀕臨懸崖之中(註三)。


註一: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11562/2756165
註二:參見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495655175859.html
註三:參閱【文化懸崖】乙文。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08779958

 回應文章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0/15 11:27

真是奇了!東南亞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嗎?除了新加坡之外,沒有其他東南亞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提倡以英語與他們交談?為什麼不以當地語言與他們交談?

我的房客是一家荷蘭公司,業務範圍是東南亞。有一次,這公司有人從柬埔寨來緬甸出差。我和她及一名該公司職員三人同坐一桌,大家以國語交談。

前兩星期,去朋友家,她說她們家兩天前才請客,家中像聯合國一樣,有印尼來的,馬來西亞來的,還有從越南、泰國、寮國等來的,大家全以國語交談。

東南亞華僑數目眾多,不可忽視。

夏老師(chhsia1113) 於 2017-10-15 17:56 回覆:
我們部分立法委員常常一知半解,推動新南向政策順利與否,關鍵不在語言,而在政府的心態與能力。政府該做的是,與對手國簽訂投資保障協定,排除可能產生的投資及貿易障礙,至於東向、西向、北向、南向,商人更為清楚,無須政府操心。本文所提的綠委吳思瑤在上個會期,質詢政府公文書使用標楷體,不夠美觀,也是一知半解;當年決定標楷體,乃著眼該種字體採用教育部公布的標準字體,全國公文採用一致字體,由於有相同的內碼,方便電子公文交換,與美觀、不美觀無關。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邯鄲學步
2017/10/15 09:41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怕邯鄲學步再現,畫虎不成反類犬.....

 Fox三條線

 

夏老師(chhsia1113) 於 2017-10-15 09:50 回覆:
把「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其結果用「邯鄲學步」來形容,十分貼切,想必最後也是如此。蔡政府執政一年多,盡做一些虛功,與國計民生有關的經濟,毫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