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懸崖
2017/08/29 09:13:28瀏覽1589|回應1|推薦22

文化懸崖
      提及「懸崖」,最常聽到的是「財政懸崖」,意謂:再踏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至於「文化懸崖」乙詞,首見於中華語文協會理事長段心儀以「驚見文化懸崖」為題,投書媒體。段說:「試看對岸,今年起小學選古詩文124篇,占比30%;初中選古詩文124篇,占比51.7%,兩岸語文能力落差懸崖已出現,當政者何忍進一步惡化?」(註一)
      據報載,新高中課綱大幅刪減國文文言文篇數,引發各界議論。贊成者認為:文言文是過時的語言,是封建保守的產物,不符現代生活需要;反對者認為:文言文是語言的精粹,國文教材由白話而文言,正是提升文字質地與密度,藉以建立文化涵養,開啟與古人心靈契合的通道;甚至有人質疑:若論「生活需要」,數學只要學習加減乘除即可,何必學幾何、三角函數、微積分…等。所以,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由淺而深、由單一而廣泛,這才是教育的本質,也是啟蒙的必經之路。
      文言、白話之爭,由來已久,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就與詩人余光中互嗆。杜批評余「腦袋沒有轉過來」;余說:「使用白話文,也可以講出頭腦很舊的話……民初提倡白話文的學者,文言文底子都很好,文言文吃進去,可以吐出很好的白話文,就像桑葉變成蠶絲。」日前,余再投書媒體,他認為:為避免白到張口見喉,白到不耐咀嚼,我就會求援於文言文的含蓄與權威,用些典故,或引些名句、成語。所以我往往解釋自己的文章,是「白以為常,文以應變」(註二)。事實上,任何人講話不全然是白話,有時也會帶點文言,即以杜前部長反對使用成語為例,他說:「用成語會讓人變得懶散,思想混沌、一知半解…。」此語就不全然是白話,而且「一知半解」也是一句成語。
      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陸進行文化大革命,主張「破四舊」、「打倒孔家店」。為此,我們則適時推動復興中華文化,當時高中以上學生都得學習「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就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台灣保存了國學之根基。如今,大陸鑑於文化失根的嚴重性,因而極力提倡傳統文學,但因師資不足,乃邀請台灣國文教師前往大陸講學,中山女中退休教師譚家化即受邀北京及湖北兩地主講《論語》,分享台灣國學教學經驗(註三)。反觀我們,不但不重視經典文學,而且將高中國文課本的文言文比率一再下降,若干年後,台灣的國學優勢,將形成逆轉。
      擬議中的高中國文課綱,僅選4篇經典古文,其他6篇古文均屬名不見經傳,連中研院院士、大學教授及高中國文教師都連署反對。再者,有家長憂心,一旦學校的古文只是點綴而已,定有學生求助於坊間補習班,其結果是造成學生的國文程度明顯「M型化」現象。相較於大陸,台灣的優勢就在於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我們若要自毀長城,降低年輕人的文化水準,勢將阻斷了他們的出路。
      當全球把中華文化視為顯學,當對岸鋪天蓋地學習國學的當頭,我們卻因意識形態而棄之如敝屣。估計不出十年,台灣僅存的優勢也將消失殆盡,為下一代著想,盼望教育部儘快懸崖勒馬,莫要弱化了莘莘學子的競爭能力。

註一:參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821005052-262105
註二:參閱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664743
註三:參閱http://gotv.ctitv.com.tw/2017/08/636876.htm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08456308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07 20:21

本土社團:台灣母語成績列升學考試加分依據| 文教新訊| 文教| 聯合新聞網 2017/9/2

也許有人會說 文言文 最接近 台灣母語了

台灣母語 未來 也不會叫 河洛話

河洛 並不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