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P] 梅雨報到 黴菌上身
2012/05/05 08:18:46瀏覽602|回應1|推薦6

梅雨霉雨

 

「五月南風下大雨,六月南風飄飄晴。」這句俗諺點出梅雨報到的時間,而各地陸續出現的連續或間歇性降雨,正悄悄地揭開夏季的序幕。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再加上地處亞熱帶,夏季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黴菌生長繁殖,只要我們稍不注意,便會讓自己的皮膚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其中,「足癬」與「汗斑」是臨床上最常見到的問題。

 

足癬

 

足癬是一種由皮癬菌引起的表淺性感染,主要侵犯表皮及其衍生物(如:毛髮、指甲)。其型態多變,而且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復發或惡化。

 

足癬型態分類

脫皮型

趾縫及腳掌面出現細屑樣脫皮。初期表現大多屬於此種型態,隨病程進展可能轉變為其他類型。

水泡型

趾縫或趾腹出現群生且伴隨劇癢的細小水泡。水泡乾掉後會形成角化點、脫皮或小葉狀落屑。

糜爛型

水泡破裂漏出淡黃色漿液,外觀呈現糜爛、脫色或潮濕。除去脫色上皮後,可見偏紅色的糜爛皮膚。

角化型

腳掌面被角化而形成的厚皮覆蓋,天氣乾冷時可見龜裂。此型反倒常因沒有症狀而被忽略。

 

預防原則是保持皮膚的清潔與乾燥。平時盡量縮短穿鞋的時間,或者改穿通風良好的涼鞋;若須穿襪,則應選擇容易吸汗的棉紡或棉毛混紡為佳。另外,足癬屬於接觸傳染的疾病,為防止互相感染,不可與他人共用鞋襪。治療並不困難,一般使用抗皮癬菌的藥膏或藥水,重點是要有耐心,持續治療到症狀消失一個月後才能停藥。

 

汗斑

 

汗斑的病原菌為「正圓型皮屑芽孢菌」。悶熱的氣候與潮溼的環境會誘使病原菌從芽生型轉變成具致病性的菌絲型,因此,容易流汗的腋下、脖子、胸背部,都是此病的好發處。症狀以界線清楚的米糠樣脫屑色斑為主,少數人有輕微的搔癢感。病灶會因芽孢菌釋出的羧酸干擾色素細胞而呈現多種顏色,常見的有白色、粉紅色、咖啡色、灰色等,所以又稱作「變色糠疹」或「花斑癬」。預防原則與足癬同,治療可用口服藥及藥膏或藥水,療程數週。

 

耐心治療 小心預防

由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雖然治療簡單、療效顯著,但復發的情況時有所聞,主因是病人治療時缺乏耐心,往往太快停藥、見好就收,再加上沒有落實預防的工作,造成反覆性的感染。所以,當梅雨報到時,還請大家多多注意,別讓黴菌輕易上身,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原作發表於"孤獨星球"國際中文版-ISSUE07)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bymonster&aid=6420453

 回應文章

Kitti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用的資訊
2012/05/06 08:04

穿襪子或涼鞋是好辦法﹐

最好室內可以裝個除濕機釜底抽薪﹐那樣連衣服被子潮濕發霉的問題一起解決了。


minitree(carbymonster) 於 2012-05-07 19:30 回覆:

的確,特別是住在北台灣的朋友,很容易因為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環境中,結果與黴菌共存而不自知。除濕機是個好方法,在寫文章時沒想到,多謝提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