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01 22:49:59瀏覽681|回應0|推薦0 | |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對太空探索的幅度增加,相關電影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想像力永遠超前於科技,但只要主題回歸到人性,電影就容易令人投射、產生共鳴。 電影說的是一個幾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將居住地延伸至殖民星球,五千多人搭乘艾瓦隆號移民星艦前往,預計的航行時間是120年,因此乘客必須在休眠艙裡沉睡,直到抵達前四個月才會被喚醒。然而,一次意外造成其中一個休眠艙故障,吉姆(Chris Pratt)提早了90年醒來,在空無一人的星艦上忍受孤獨的煎熬。一年過去,瀕臨崩潰的吉姆差點自殺,幸好讓他瞥見仍在沉睡的奧羅拉(Jennifer Lawrence)。一見鍾情的吉姆開始對奧羅拉展開調查,瀏覽她之前錄製的影片、閱讀她撰寫的文章,然後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因為愛而暫時忘記孤獨,但也因為愛而面臨抉擇。 是要持續孤獨?還是要背負著內疚喚醒她? 聖誕檔期的商業片,秉持童話故事走向。於是王子喚醒公主,兩人相愛;某天公主突然發現王子欺騙她而大怒離開,但又被逼得共同面對一連串的危險和挑戰,協力克服難關後,公主原諒王子,決定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公式化的劇情,全靠兩位主角撐起浪漫氛圍,Chris Pratt的幽默風趣搭配Jennifer Lawrence的美豔性感,在可預測的主線劇情上,添加許多可愛驚喜,同時也美化了吉姆喚醒奧羅拉,形同慢性謀殺的罪行。 電影好看,但我覺得精采之處,在於吉姆面臨的人性抉擇。在討論人權議題時,著眼點往往落在「自主」,而電影中奧羅拉顯然是沒有自主權的弱勢。吉姆擅自喚醒她,導致奧羅拉的下半輩子必須在星艦上度過,而且身邊只有一個愛上自己的陌生人,就像是被判處終身監禁,只能等待死亡。所以吉姆必然會感到內疚,也必須感到內疚,但他為什麼還是決定背負內疚而活,我想是源於對孤獨的恐懼。人類對孤獨的恐懼,在近期的太空電影中站上檯面,像是《Gravity》或是《The Martian》都很努力在詮釋孤獨時的心理狀態,恐慌、多疑、自言自語,甚至出現幻覺,因為這樣的恐懼大過於內疚感,再加上對真實互動的渴求,吉姆才做出決定,可惜電影於此著墨不多,無法凸顯心裡的糾結與掙扎,更加無從批判吉姆的自私或是替他開脫。 切換到奧羅拉的視角,知道被喚醒時的憤恨與痛苦,表現得比吉姆深刻得多,但是持續恨一個人,就會持續憶起自己的無奈與悲哀,這種心理壓力會讓人無法生活,所以恨一個人沒法恨得久,終歸要回到自己的處境,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或許吉姆一開始,就僥倖著期待奧羅拉放下恨意,僥倖著以為自己的內疚感也會隨之淡化吧! 整部電影的節奏明快,唯一的哲學難題被輕輕帶過,作為浪漫小品,有《WALL-E》的清新甜蜜,也有《Titanic》的生死與共,依舊是個不錯的選擇。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