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新學習觀看與思考 再次檢視自己的內心流動
2023/03/22 12:26:53瀏覽292|回應0|推薦1

有一年,指導高中年齡的孩子們寫作,寫的不是學測作文形式,就真的是憑「創意」寫作。當初邀請我來執任作文指導的單位說「希望讓他們喜歡寫作」。於是我嘗試了一些不同的方式。起初孩子們都喊很難,我的建議是『寫不出來就發呆』。沒想到幾個月下來,大家都能寫出不少東西。即便是一個引人發笑的題目,大夥也都能寫出五百字。

在那不久前,孩子們才剛從活動旅遊回來,我沒要他們寫遊記,而是寫『旅遊早上當天,從起床到出門前』。只短短的兩個小時,經歷過的事情、早餐吃了甚麼、心理遊歷過甚麼想像;每一人拿到四百字稿紙兩張,不用寫滿。數小時過後,孩子們交出寫滿回憶與心境的文章,那是他們與內在的心理流動。

毫無章法的寫作,儘管跟學測作文不同,但孩子們都很喜歡,確實也構築他們對書寫的另一層想像──原來寫作這麼有趣啊,他們說──這是從羅伯‧波西格的書中學來的。羅伯‧波西格是美國作家與哲學家,於 2017 年過世的他出版過一本被一百二十間出版社拒稿的曠世巨作《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舊名萬里任禪遊)

波西格在蒙大拿州立大學指導寫作時,有個認真的女學生要寫一篇關於美國的文章,五百字文章。可這題目太寬泛了。於是波西格建議她,改為書寫當地的博茲曼市。交稿時間到了的時候,這位女學生交不出來。波西格沉默了幾秒,要她改為寫博茲曼市的主要道路。隔了一週,認真的女孩仍然交不出文章。於是他再次提出建議:把範圍縮小到博茲曼市一棟歌劇院,從最左上方的磚塊開始寫。

女學生聽到這題目整個傻了。沒想到,下一堂課,女學生交了一篇五千字的作文。她說:「我坐在對面的漢堡攤,開始寫第一塊磚、第二塊磚、然後第三塊磚,突然一切都出現了,我寫到難以自拔。」

The whole point of the exercise is that looking is not seeing.

英國作家奧利佛‧柏克曼在其著作《人生4千個禮拜》提到哈佛大學藝術史課程教師 Jennifer Roberts 的執教細節,讓我深有共鳴。

如果你選修了珍妮佛‧羅伯茲的藝術史課程,她會給你一項功課:選擇一件藝術作品,去寫一篇深入的文章。這個深入不是指研究、假設、方法論或參考書目、來源,而是要你全心全意地用三小時去觀看它。整整三個小時,你不能滑手機、跟他人聊天、把注意力擺到其他作品上,就只是站著或坐著,專注在哪一件藝術作品上。一開始很有趣,慢慢地會變得非常痛苦,但到最後,你會看到一些連自己都想像不到的細節、甚至看到自己與畫家的連結。

三個小時只看一件藝術作品,會看到光影的細節、會看到繪畫技巧的差異,可能連筆順都看出來,也感受到作品與你的關係。唯有透過耐心與時間的投入,才能真正產生深刻的體會與意識。透過觀看,你才能建構自己與作品的連結。如同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在《觀看的方式》所說: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在心理學方法裡有一策略 Cognitive Reappraisal (認知再評估),比較簡化的說法是『轉念』。你需要的是一個深呼吸,結合耐心、時間與非情緒化的自我省思。無論遇到甚麼樣的事情,都可以用認知再評估的方式去跳脫傳統上自身心境的陷落。如同斯多噶哲學用可控與否作為二分法。如同心理學家用抽離自我的第三角度去重新審視,或是物理學家用時間維度去重新看待一件事。

很多事情是這樣,你需要的是時間、與自我內在對話,思考而後書寫,就會對生活有不同的洞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866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