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 英國老師教你怎麼生活
2023/07/12 15:42:17瀏覽99|回應0|推薦0

法國作家馬克‧李維要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銀行每天早上會往你帳號存入 86,400 元,任你花費揮霍,入夜後,花剩下來結餘的錢無法累積。隔天又是新的一筆 86,400 元。如果每天都有這筆錢,不難想像,人們會想方設法『每天』把所有錢花得精光。但是,如果銀行提供的是時間呢?每天都有 86,400 秒可以使用,你是否全力、用心地生活著?

1981 年出生的英國老師、播客主持人及慈善活動家黛博拉.詹姆斯 Deborah James ,在 2022 年因大腸癌病逝,得年 40 歲。她留給人們的最好禮物之一,是 2023 年五月底出版的《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被醫生宣判死刑後的美麗人生》(How to Live When You Could Be Dead)。這是在她部落格、每週專欄、 Podcast 節目之後,匯集其人生故事與洞見的作品,是一本簡單易讀卻深刻的好書。

三本談論焉知生的書

有三本書很值得花時間閱讀,三本書的頁數都不厚,即便每年都重複讀一回都行,隨著不同的生命歷程與光陰驟變,都為生活帶來新的啟發。第一本是以蘭迪‧鮑許為主要講述者的《最後的演講》,第二本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而第三本則是黛博拉.詹姆斯書寫的《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被醫生宣判死刑後的美麗人生》。

在閱讀完《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後,隨即又重新翻閱另外兩本書。腦海裡默默想起微不足道的訊息:改編自費茲傑羅小說的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其故事源自於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 80 歲,然後逐漸接近 18 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隨著智慧伴歲月漸長,而軀體卻從衰老邁向青壯,年輕的我們擁有高明的智慧,等待死亡時是溫和的默然接受。

當人們渴望在短促的生命活得美好、踏實且充實,但現實是,往往光陰總磨人、伴隨日月蹉跎而消散。如同看膩了八卦新聞跟毫無助益、重複又重複的電影之後,才猛然想起都把時間浪費在哪,而不是花費在哪。吸引注意力與專注力的,不是提醒你好好活著,而是放縱地讓你虛擲光陰。一直到死前...

不見棺材不掉淚

俗語有云「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還記得第一次聽聞後句時,忘了是電影還純粹想像,我總以為是一個犯人到了刑場,跪倒地面,眼見擺在一旁的棺材,知道死期已至才幡然醒悟;曾聽聞保險業的長輩說過,早期的台灣社會比較守舊,當時要推保險非常困難。才提說要推壽險方案,就被回嘴說:你是咒我死喔。要推醫療險,被回說你是咒我衰喔。與現今每個人身上兩三個保單的盛況相差甚遠。

從上面兩個例子,不難理解人們對『身前身後,六呎之下』沉默。談論死亡,在許多社會是一種忌諱。無論談與不談,死亡終究會到,從不談論,也不一定就能有更好的生活。不同於傳統社會,英國作家黛博拉則毫不避諱地討論 (畢竟她是罹癌之後,才突破過去思維)。透過解讀前述的三本書,你甚至能構築了一門『死亡學』。重點不是討論『死』這件事,而是探詢自己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死亡,貫徹活得充實的意念,做想做、能做的事。用後現代的角度來看,一當知道死亡的日期時辰,那在之前的每一天都別具意義。善用每天給你的 86,400 秒。

若是上博客來書店看《閉上眼之前,為自己按個讚》的書頁目錄,你會以為又是一本成功學的著作,提醒人們聚焦在:希望、珍惜現在、目標、積極、擁抱失敗、毅力、勇氣....這些富含正面力量的詞彙上。但完全不是一本這樣的書。

黛博拉.詹姆斯以人生際遇與故事,突破心防障礙一一訴說,彷彿是跟好友在暖爐邊,細聲地分享心中的秘密,並希望你能從中拾取她篩漏出的人生意義。她是個作家、教育者,也是個活動家,更重要的是,她是個擁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而這些書寫不只是提供給讀者建構面對生活的想法,潛藏在背後的意義是,或許有一天兒女長大了,透過閱讀這本書,得以認識自己的母親,也從中收穫母親想要傳達給兒女的教育。我們很有幸,閱讀了這麼一本有關她的生命故事。如末代武士的台詞:「請讓我告訴你,他是怎麼活。」

如果死亡就在不遠處,我們該要怎麼活。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958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