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慢速工作力 執著品質追求事省
2024/12/24 10:36:19瀏覽18|回應0|推薦0

2016 年,被譽為生產力專家的克里斯.貝利出版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集聚了增加效率的生產力作法,從能量管理到時間控管、注意力管理等等,這是本讓現代人匆忙不已、內容異常豐富的書。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高效率終究也癱瘓了克里斯.貝利。在 2022 年他的新著作《愈平靜愈有生產力》推翻了先前的理論邏輯。他在書中坦言,因為追求高效率而陷入焦慮、過度疲勞,彷彿隨時處於高濃度皮質醇的身心狀態──等等,你不用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扔掉。

古人有一句話『慢工出細活』,與其說是『慢』,不如說『謹慎、踏實前行』,不逼迫自己過高負荷、也不要求一蹴可幾。因為謹慎與踏實,所以情緒能穩得住、身心狀態能維持很好的狀態。在時報出版的《最佳狀態:超越心流,掌握個人持續卓越的情商》書中歸結到,高情商 (處於最佳狀態) 的人往往在工作、做人處事上有很好的展現,這誠然就寫了一個有關生產力的公式:追逐提高生產力,高效能也帶來焦慮與疲勞,揮別情緒焦慮,以平靜感達到最佳狀態,進而拓增生產力。情商與生產力有著密切關係,即使不是因果,也肯定有相關性。曾聽過一位心理醫師打趣論點說,情緒如血糖,常常高低亂跳,肯定不會有健康的身心狀態。

如果你情緒平穩了,那我們繼續讀下去。

在今年 12 月由時報出版了卡爾.紐波特《慢速工作力:快時代的慢技術,3大原則擺脫倦怠、鍛造更高成就》,在閱讀過程中,不禁感覺這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的姊妹書,兩本書如果能參照交叉,就會有更深的體悟。

對於知識型生產者、知識型工作者而言,快速地生產能轉換為資源的產品是最重要的。然而,知識型工作卻不是流水生產線,不是你一個小時能生產十件,八個小時就可以生產七十八件、八十件。創意生產需要吞吐反芻、需要沉澱,需要不停地修正與調整。流水線生產只要站定了位置,就可以不停歇地生產下去,但對創意生產而言,可能一整天腦子都呈現『思索狀態中』,它無法有秩序地生產出來,反而比較像是火山爆發般地傾瀉而出。

《慢速工作力》主要原則為:少做一些事情、以自然的步調工作以及執著於品質。原則呈現的道理很簡單,但思索與應用則需要調整與適應。

在工時超載的亞洲諸如台灣、日本、韓國,少做一些事情視同降低、拖延自己的生產力,會有人回應:「啊這不可能啦,主管怎麼可能容許你這樣。」『少做一些事情』不代表你不做某些事情,而是有效率、或是採用艾森豪矩陣的方式為事情做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分類,進而將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往後擱。如同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所提的要事優先相同。人生沒有面面俱到的冗餘,往往都是委屈將就。

以自然的步調工作不意味著慢,而是適當地緊湊與收放,活在自己的節奏上。這與丹尼爾高曼的《最佳狀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過躁或過緩,都容易觸動緊張或焦慮情緒,特別是 Deadline 來臨之前。這也有但書,如果是習慣被逼急才能有創作能量,或者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作調研才能產出,那就照著走。趨勢寫手丹尼爾‧品克在其著作《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也提過相同的概念,先確認你的能量充沛的時間,進而調適自己的狀態,執行出最佳成效。如果你天性夜鶯,入夜後才能好好做知識型生產,那就讓自己去熬夜吧。

最後一個原則是『執著品質』。暢銷作家喬恩‧阿考夫有本書《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這本書提醒我們,完美沒有盡頭,但有完成就好。乍看之下,與卡爾.紐波特的執著品質有衝突。 然而,紐波特用一段話就說明了這個差異: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製作偉大的作品,但不是無限的時間。專心創造足夠好的作品來吸引志同道合者的注意,但不必強迫自己打造傑作。重要的是進步,而不是完美。

我還是認為,如果你買了《慢速工作力》,那也不妨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也買回來再讀。

《慢速工作力》是一本易懂易深的工作哲學,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它體現了日本的職人精神。抱持專心致志,將工作、生產一件事持續做到極致的『一生懸命』心態,對自身的作品與產出倍感驕傲,同時亦不追求盲目的躁進與擴大。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允諾自己會體現書中的原則、盡可能做到最好。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8155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