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魔女的條件}形式社會的愛情考驗
2006/12/05 11:32:25瀏覽1744|回應0|推薦1

呵呵呵!說到師生戀,我想大家一定會第一個想到,瓏澤秀明與松島菜菜子所領銜的電視偶像劇〈魔女的條件〉,劇中對於兩位「師生情侶」的愛恨情仇的變化、纏綿悱惻的戀情,都刻劃得非常生動。

不過,何以男學生會愛上女老師,或是女學生會愛上男老師,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已經探究過了,一般人或許會認為,師生戀是社會「越軌控制」失調的結果;或者,一般人會認為,這種戀情不該被允許,甚至不值得體諒,那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被社會的框架給限制住了。換句話說,大多數人,身上都有被社會規範所加諸的價值,這種社會價值,主導了社會互動的形式。

不過話說回來,個人對於社會系統的意識,還挺矛盾的,因為Simmel在他「形式社會學」的理論當中,也曾經主張,個人一方面必須遵守社會系統所賦予的控制,使求生存於社會之中;另一方面,個人卻又必須,在這當中力求標新,與社會相敵對;換句話說,在社會當中的個體,同時存在著「與社會融合」、「與社會對抗」,既然生活於社會當中,衝突即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此外,Simmel更進一步主張,社會中的愛與恨、和睦與衝突,是社會變遷與進步的原動力,換言之,如果社會中沒有愛恨情仇、恩怨糾葛,那麼社會就即將失去它的活力。要解釋這個觀點,其實相當容易,想想看,如果日常生活中,真的沒有任何衝突,那麼大多數人所喜愛的偶像劇、連續劇,甚至平常所愛談的新聞,就會失色不少。

〈魔女的條件〉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就是因為它完全將社會當中的衝突現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一但衝突牽涉到社會的價值,如地位與角色,那就更容易激起許多的情緒。正如我在「論認同」一文當中提到的一樣,在此補充一點,其實性別認同當中,兩種有名的「情結」之所以會產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個人與社會形式之間的矛盾關係所造成的,因為這兩種情結,就其內容來看,有很強的衝突性。

〈魔女的條件〉所表現的,正是這兩大情結的其中一種,這邊再提一次,就是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所強調的重點,便是母性情緒的慈愛與滿足。再者,就我看來,松島菜菜子在這部戲裡面,的確給人一種母性的光輝。而且更可貴的是,這齣連續劇的結局,也跟這則新聞的結局一樣,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值得恭喜與佩服!

最後寫首詩:

社會難容師生戀,
越軌總是異像談;
孰料石堆生花者,
其香往往甘而甜。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7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