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5 09:50:45瀏覽855|回應0|推薦0 | |
這位美籍學者也就是Thorstein Veblen,與前面所討論的人物一樣,他也是將消費,特別是文化的消費,視為一種人際之間溝通的模式,也就是說,消費不只是以使用某件商品為目的,不是為了獲取生活資源所進行的必要手段,而是為了滿足自身融入社會,藉由與他人社交的途徑,來獲取一些他人驚奇性的讚美;相反地來說,消費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社交的圈子當中,被其他人所嘲諷,甚至歧視,也就是以避免「歧視性對比」為最終的目的。 與前面相同,Veblen也主張社會中存在者某一個足以影響整個社會之消費型態與消費文化,不過他對於這個階級的描述,是從生產面來進行評論,他認為這個階級,某種程度上已經與中低階層的體力勞動分離,只為了證明自身對於金錢遊戲的支付能力,而不斷從事足以作為社交場合之熱門話題的消費型態與休閒模式的階級,根據Veblen的觀點,這個階級所從事的消費,是一種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至於這個階級所從事的休閒,則是一種炫耀性休閒(conspicuous leisure),關於這方面的論述,大多出自於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書當中,在這本書當中,作者一再強調「有閒階級」的種種特徵,包括它的歷史背景、演變過程,以及對其他群體、社會文化的影響等,不過他卻對於這個階級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態度,提出了相當嚴厲的批判,或許Veblen在某種程度上,依舊與Marx一樣,對於消費的生產過程之重視,仍高於對於結果的評價。因為,他所處的時代,仍然是工業革命正在進行當中的社會,也就是工業社會,在這個社會體系中,生產非常受到重視,獲取生活資源的重要性比表現自己的身價更高,當時的美國,大多數的地區也正處於一種開發的階段,在當時來講,北美的移民當中,有許多是宗教改革所產生的教派當中的教徒,這個教派主要是喀爾文教派,他們崇尚簡樸與生產的教義,後來影響整個美國社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Veblen對於消費的生產面會有如此偏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Veblen的這本著作當中,對於婦女在消費當中扮演的角色,也相當重視,當他在描述有閒階級的金錢花費與休閒生活之時,往往都把婦女放進去一併討論,特別是婦女的各種服飾,他主張婦女的服飾,比當時男性的服飾更具炫耀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他卻主張,婦女的各種服飾,都使婦女難以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甚至完全地脫離了生產活動,也就是說,這些服裝的設計,往往使得婦女不能去從事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生產工作,另外,正如他對「高雅服裝」的看法:「高雅的服裝之所以能適應高雅的目的,不只是由於其代價高昂,還由於它是有閒的標誌;它不但表明穿的人有力從事於較高度的消費,而且表明它是單管消費、不管生產的」(Veblen,1899),根據Veblen的觀點,各種價值高昂的服飾商品,其實都是在一個原則之下進行消費,這個原則最大的特點,就是消費完全不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獲取生活資源,而純粹是為了表現自己對於金錢的使用與支付能力,也就是「明顯浪費」原則,照這樣看來,目前時尚圈所標榜的高雅服裝,包括各種明牌的服飾,如香奈兒、LV、Tommy等,其實都是以表現自我,在社交場合中藉以獲得眾人「驚異與敬意的眼光」為主要目的的消費,至於皮草這部分,也與名牌服飾具有同樣的效果。 不過,關於皮草的故事也不少。話說戰國時代,孟嘗君被秦昭王軟禁時,曾派遣賓客向昭王的寵姬求救,當時她的條件就是要一件孟嘗君已經送給秦昭王的「狐白裘」,後來得到之後,她便真的說服秦昭王放了孟嘗君;另外,詩人李白也曾寫道:「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由這兩個例子看來,皮草有時是可以用作條件交換,或是取得更必須的資源,而不只是作為個人品味美學的表現憑藉。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