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4 15:04:08瀏覽1079|回應2|推薦27 | |
今年的中秋節,由於剛好碰到有颱風要來,為了避免上回八八水災那種慘況,這回高雄、屏東的一些受災社區的居民,不得不撤離家園,到政府設置的臨時區域度過這在習俗上,本該「月圓人團圓」,大家愉快賞月加烤肉的日子。 對此,執行社會規範向來不遺餘力的媒體,這回果真將受災社區民眾撤離的那種悲傷情感給放大,之所以這麼說,也還是因為,在中秋節的情境下,台灣的社會規範就是傾向在自己的家園,跟家人一起歡度中秋,而非像這次高雄、屏東受災社區的居民那樣,集體地離開自己的家園,而到別處過中秋節。 我想媒體放大這種感傷的畫面,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行為與常態、習俗不同吧,就像在廣告行銷的影響下,烤肉、放煙火也莫名其妙地成為台灣社會的中秋習俗,雖然兩者原本都跟中秋節無關,但是最近每到中秋節,都會在社交平台與日常生活的互動當中,聽到或者看到「烤肉」的字眼,也會聞到炭火的氣味。 但無論是烤肉、吃月餅或者賞月,我想對台灣社會的多數成員來講,至少是現在,重要的還是這過程當中營造出來的,那種溫馨的社會互動情境,而且這種溫馨的感覺,也可能要在自己的家園才能營造,故有些高雄、屏東受災社區的居民,撤離到異地之後沒心情過中秋節,其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從媒體的大幅報導,我也發現無論什麼情況,政府對民眾宣導說撤離自己的家園,似乎都是情感不正確的;即使是颱風天為了避免自己罹難、遭遇危險而撤離,在道理上遠比到時萬一被洪水、土石流奪走性命,而永遠無法過中秋節好,但情感上似乎仍不正確,故我預期,可能又會有記者、社論主筆寫文批評。 也許民眾不得已撤離家園,對記者而言是很有新聞價值的畫面、故事,因此才要大篇幅地強調民眾的情緒,可是情緒是有感染力的,而記者這樣子放大報導,會不會使得一些本來還沒有什麼怨懟的當地民眾,也開始抱怨政府在中秋節的時候要他們撤離家園了呢?這樣子對當地民眾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講得更尖銳一點,我覺得媒體刻意放大,民眾撤離家園過中秋節的感傷情緒,跟某電視台利用災民求救的,驚慌無助的言語來刺激收視率一樣,其實都是在消費民眾的情感,都同樣地不可取,而根本不是在真心地關心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