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7 20:06:42瀏覽1337|回應3|推薦18 | |
消基會日前公布了辣椒、青江菜、小白菜、甜椒等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的傳統市場、公有市場、量販店、超市、福利中心等共80件蔬菜檢體的抽驗結果。 在我看來,消基會公布的資料當中,以縣市農產品農藥殘留採樣抽驗之業務的執行來說,比較有參考價值的還是辣椒、青江菜、小白菜、甜椒各自不合格的地點和這4類蔬菜各自的不合格率,像是【農藥殘留超標!「超毒蔬菜」全台都有 消基會曝29間菜攤地點】這則報導就都有整理出來。 對於消基會等民間社團農產品農藥殘留採樣抽驗的結果,不合格地點的資訊可作縣市衛生單位或農業單位日後加強採樣抽驗之地點的參考,而不同蔬菜種類不合格率的公布,則可以當作縣市衛生單位或農業單位日後加強採樣抽驗之作物品項的參考。 不過,消基會這回的採樣抽驗地點,還有所公布的不合格地點,看起來都是縣市衛生單位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各年度【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計畫】所為的市售農產品採樣抽驗權責範圍,不過,因為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會針對市售產銷履歷、有機農產品進行採樣抽驗,因此還是要問:當中產銷履歷、有機有多少件? 至於辣椒類、青江菜類、小白菜類、甜椒類各自的不合格率,在我看來又比不合格地點來得有參考價值。 就相關報導看來,消基會這回抽驗的辣椒類14件中有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64.3%;青江菜類、小白菜類都是26件中有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均為30.8%;甜椒類14件中有4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8.6%。這4類蔬菜中,甜椒、辣椒等也被農糧署執掌之各年度【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與管制計畫】列為高風險作物。 消基會這回公布的4類蔬菜中,辣椒、甜椒都是連續性採收作物,農民經常沒有注意安全採收期,也就是不同品項、劑型、濃度之農藥的半衰期,而小白菜、青江菜,就我所知作物病蟲害都很多,這就導致農民為求速效、作物長得好看,而施用農藥經常沒有節制,這也就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的比率高。 若以不合格率來牌採樣抽驗的優先順序,那麼縣市衛生單位農產品採樣抽驗的時候,或可針對辣椒、青江菜、小白菜等不合格率超過三成的單獨訂定目標件數,至於農業單位,辣椒、甜椒以往本來就有列為高風險作物,而單獨訂定採樣抽驗的年度目標件數,如今或許也可以對青江菜、小白菜等訂定年度目標件數。 而對於農藥管理來說,消基會這回或以往公告並被主流媒體熱烈報導的結果,真正的重點也不是找營養師、護理師、醫師或者毒理專家,來教消費者怎麼洗菜,繼先前高敏敏、程涵宇、譚敦慈之後,這回顏宗海、招名威也也提出用流動清水洗蔬菜洗菜的意見,這也有媒體以報導【農藥超標?醫曝「1絕招」洗淨蔬果】來轉載分享。 不過,這回毒理專家招名威、醫師顏宗海所分享的洗菜方式,也就跟之前高敏敏、程涵宇、譚敦慈等醫事人員上臉書或上報章雜誌講的大同小異,相較於臺大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撰寫的【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一書而言,仍算是粗淺的,談不上什麼專家水準。 相較於高敏敏、程涵宇、譚敦慈、招名威、顏宗海等人被媒體報導出來,所謂的專家意見而言,【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是用了將近半本書的比重,在討論五穀雜糧類、葉菜類、花果瓜菜類、豆菜芽菜類、根莖類、菇類、水果類、堅果類、茶飲用植物、飲品植物等類別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去除方式,內容比上列五位媒體寵兒詳盡、具體。 然而,即便是對於消基會等民間團體農產品採樣抽驗的結果,教消費者怎麼洗菜也沒啥太大的意義,尤其我這陣子發覺,國內主流媒體常是這邊廂報導缺水危機、呼籲節約用水,那邊廂對於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卻又不斷引述收入較為優渥、手頭較為寬裕之醫事人員,用流動水清洗蔬果的觀點,傳遞相互矛盾的價值觀。 面對有民間團體驗出一些種類之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真正的重點,是衛生單位或農業單位有沒有針對不合格率高的品項,加緊進行市售,或田間、集貨場、團膳業者便當工廠農產品的採樣抽驗,以及縣市衛生單位本身,在後續有沒有對那些被公布出來的農藥殘留超標事件發生地點,再加強採樣抽驗的力道。 接著,就是衛生單位或農業單位驗出源頭的生產者或貨主之後,有沒有確實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農藥管理法】、【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的規定來查處,甚至再往上去追出跟案件有關的農藥販賣業者。 現在國內主流媒體每回面對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事件,若真的是基於民眾都沒興趣知道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所以只考量醫事人員關於洗蔬果的簡略意見,而不考量關於植物病蟲害與雜草防治、農藝、園藝或農業化學等,跟源頭農業生產活動有關之學科領域的意見,那麼我只能說,國內的食農教育只怕仍難真正推動起來。 因為,食農教育的意義之一,就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農產品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