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2 20:43:53瀏覽1212|回應2|推薦16 | |
周刊王CTWANT日前除了就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109年已經過時的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來做文章外,也如同幾個月前其他家的媒體一樣,引述程涵宇營養師的意見教消費者清洗蔬果的方法。 不過,蔬果清洗其實沒那個單純,它牽涉到一些農業化學的觀念,跟營養學或食品科學是完全不同的專業,臺大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曾在2020年5月2日出版一本專談各類蔬果主要會殘留的農藥種類,並討論清洗方法,書名叫做【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 可是,誠如一些網友所質疑的,蔬果農藥殘留問題嚴重,為何不是嚴加管控農藥使用或宣導農藥減量,卻只是宣導消費者勤洗蔬果,我是覺得,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農藥使用的管控,背後也牽涉到一些農藥批發商或零售商的龐大利益,有的面對縣市政府農業單位依照【農藥管理法】加以裁罰時,會去找議員或立委來關說。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臺灣農民的社會關係網絡,有些也觸及到區域立委或縣市議員,有的在被抽驗驗到農藥殘留超標之時,便立馬找議員致電或親往縣市政府農業單位關切甚或施壓,要農業單位想辦法予以免罰,像是以鄰田污染結案之類的,儘管有些農藥殘留超標的濃度、品項已經很誇張,有些農民還是會找民代來說情。 臺灣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過臺灣主流媒體每當報導農藥殘留超標的事件,最後幾乎都只呼籲消費者勤洗蔬果,並找沒有農業化學背景的營養師、護理師或醫師等醫事人員來發表意見,我在想,可能就是怕得罪一些大咖的農藥批發商或零售商,以及一些跟多位農民交情好的議員或立委。 呼籲消費者勤洗蔬果只能治標,要想治本的話,首先當然就是針對菜攤、超市、賣場、量販店、田間、集貨場、團膳業者之工廠等場所中的生鮮農產品嚴加抽驗,並確實針對農藥殘留超標的檢體,找出源頭農民之後確實依【農藥管理法】和【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相關規定查處。 其次,就是由縣市政府農業單位、鄉鎮市區農會等多多辦理安全用藥講習,請農業改良場、藥物毒物試驗所等機關的專門人員來為農民宣導安全用藥的觀念,並在質譜快篩驗出不合格之後,隨即對農民進行田間用藥輔導,這輔導的人員,最好是專門的植物醫師。 目前其實有一個觀念我覺得跟安全用藥相關,那就是病蟲害整合管理IPM,它的基本原則有3項,第一,將害物之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水準之下,而非趕盡殺絕;第二,盡量採用非化學製劑之防治方法;第三,當藥劑之應用已無可避免時,宜慎選藥劑、將其對有益生物、人類及環境之影響降至最低。 就臺灣農民目前與農會或政府單位溝通互動的媒介看,我認為以電話或者在農家、田間、政府相關單位辦公室、會議室、視聽簡報室等場所跟農民宣導安全用藥、病蟲害整合管理IPM的觀念為佳,然而,農藥減量因為往往也涉及不同農法的採用,因此更有效的做法,是找到那些務農長年不用農藥的田區進行示範。 但臺灣農民目前農藥使用的觀念,大都仍來自農藥販賣業者,故最後也是我覺得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要嚴加控管農藥批發商、零售商的農藥銷售行為,像是要求他們至少每月定時確實陳報銷售紀錄、開立農藥販售證明或發票單據,並對販售偽藥、劣藥、禁藥的行為嚴加裁罰。 另外,若查出農藥販賣業者傳遞違法的農藥使用觀念給農民,其實也應該要依【農藥管理法】處罰,目前在實務上,凡是防檢局公告禁止使用的農藥品項,若在農業或植物防疫單位的農藥殘留採樣抽驗中被驗出來,會再去追溯賣農藥給農民的販賣業者。 總之,比起光教消費者怎麼洗蔬果而不管源頭,造成水資源大量耗費的結果,我依舊認為充分管控農民的農藥使用,還有農藥販賣業者的農藥銷售行為,比較有意義。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