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05 20:22:31瀏覽1221|回應2|推薦13 | |
健康遠見今年元旦連假過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也就是1月3日,登了一則內容轉載自元氣網去年11月29日登載的文章【水果不吃皮不用特別洗?農藥殘留高,擠下木瓜連2年奪得「最毒水果」是它】,內容引用過時的農藥殘留檢驗報告,且仍做錯誤的解讀。 藥毒所至少每週都會出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報告,首先,它只涵蓋農糧署所屬各區分署、茶業改良場、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或植物防疫單位所針對慣行農法、產銷履歷、有機、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或CAS農產品採樣後送藥毒所或農委會輔導之農產品農藥殘留區檢中心的檢體,而沒有縣市衛生單位採樣送驗的農產品檢體。 其次,無論是農糧署所屬各區分署、茶業改良場、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或植物防疫單位,還是縣市衛生單位,採樣抽驗之後的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報告,都只能部分代表被驗到之檢體的來源生產者,生產該檢體所屬之農產品時的農藥使用行為、鄰田農藥污染防範狀況,這類報告,之後只能當裁罰或田間用藥追蹤輔導的依據。 例如,【水果不吃皮不用特別洗?農藥殘留高,擠下木瓜連2年奪得「最毒水果」是它】當中指出,百香果107年不合格率10.2%、108年不合格率18.3%、109年不合格率13.9%,這只代表農糧署所屬各區分署、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或植物防疫單位在107、108、109這3個年度所送驗的百香果檢體之中,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的比例,這不能推論說,臺灣所有農民生產的百香果都是毒水果。 而木瓜107年農藥殘留不合格率13.4%,也只能代表107年農糧署所屬各區分署、縣市政府農業或植物防疫單位採樣送驗的木瓜檢體之中,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的木瓜檢體占13.4%,這也一樣不能推論,臺灣所有農民當年生產的木瓜都很毒。 像這樣的結果,充其量只能就被驗出不合格的百香果或木瓜檢體,由縣市政府農業單位去追溯出源頭的農民,爾後給人家開罰並請人家去上全用藥講習、進行田間用藥追蹤輔導、列入追蹤再採驗的對象,另外若被驗出的品項是禁藥,則再追出販賣農藥給農民的業者後裁處,大幅渲染說所有的百香果或木瓜都很毒,是不對的! 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終究還是源自農藥的批發、零售和使用,目前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或植物防疫單位,會透過依照【農藥管理法】而辦理的農藥管理人員複訓講習、安全用藥講習,分別跟農藥販賣業者和農民上課,傳遞合法的農藥觀念、正確的農藥知識,有些鄉鎮市級農會,也會針對特定作物舉辦安全用藥講習。 可是,臺灣的主流媒體卻幾乎不關心農藥殘留源頭的把關,而只關心末端的去除,每每用了諸如某某水果最毒、某某蔬菜農藥最多當成標題,然後內文又呼籲讀者不要擔心,可以用一些方法去除掉,或者說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高不一定就毒,農藥殘留檢驗都是不去皮檢驗云云。 但其實,很多人上網看文章都只看標題,標題用了誤導視聽的字眼,那麼這誤導就已經造成了,內容就算做了再多的修正、再多的澄清、再多的說明也於事無補,而且這類報導,在我看來其根本的農藥殘留檢驗報告解讀,方向就已經錯了、心態就已經偏差了。 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報告,無論是衛生單位、農業單位或植物防疫單位送驗的,反映的充其量都只是被驗到之農產品檢體,其源頭農民的一些農藥使用情形罷了,根本就不能推論出哪項農產品最毒或最不毒,解讀方向錯了,做再多的說明或做再多個時間點的比較,也都毫無意義。 以此而論,健康遠見今年1月3日轉載元氣網去年11月29日登載,傳遞錯誤觀念的文章,可以說既懶惰又可惡,懶惰是在於連上網查一下農藥殘留案件處理的法規與行政實務的功課都不做,可惡是在於說所有特定品項的水果很毒,是羞辱那些遵守防檢局所訂農藥使用範圍、衛福部所訂【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少用農藥而注重作物病蟲害整合管理IPM的農民。 這也又一次證明,臺灣的食農教育是玩假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